教师如何准确的研究学生,读懂学生

2017-07-09 18:55蔡娟兰
考试与评价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错误研究

蔡娟兰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中学

一、问题背景分析

目前,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六度”,即时间上有限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梯度,结果上有效度,教态上有风度。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课题认为:想要提高教学成效,应该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去超越目前的常规课堂模式。当然“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任何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度拓展和挖掘,都是没有价值的;“深度课堂”应该来自我们日常的课堂,是对日常课堂的一种超越。所以,一節好课应具备: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的课即丰富的课,有待完成的课即真实的课。而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模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读懂学生。也就是说从学情出发开展的教学才是有深度的教学。

二、如何研读学生

教学是再建构,再创造的过程。作为全体的学生是最具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可是,目前很多教师只研究教材、教法,而不研究学生、学法,或者说只是坐在办公室凭着自己的经验对学生做出判断。这种做法,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学低效。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准确地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本课题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在常规工作中研究学生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盲目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常规工作中可以采用过程观察法、调查问卷法、教师访谈法等等,来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而研究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和我们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是教师教学之前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班级的整体特点,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摸清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生活可能比老师、比家长想象的更丰富多彩,视野更广阔,因为他们经常会问一些你根本不知道的问题。作为老师,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把他们每个人的想法和问题进行大体的搜集和基本的评估,其实也就把他们差不多读懂了。

第四,关注学生学习困难的差异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调研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学习优势在什么地方,其知识理解水平、学习态度如何,与其他同学的交往状况如何?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在学生的想法中寻找错误的原因和可能的生长点,从而更好的指导该生的学习。

第五,研究学生的学习路径。即不仅要了解学生静态的学习状况(如学习起点和学习终点),还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函数的学习在高中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学生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值得老师们研究的问题。

2.在课堂上读懂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本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除了满腔的爱,还要读懂我们的学生。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读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而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地方。

第一,读懂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表情,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因为学生的这些特点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所以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洞察学生的言行,根据学生所传递的信息,解读学生的各种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实况调整教学预设。而教师在读懂学生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读懂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了解学生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远比仅仅知道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更有意义。而思维过程的困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一道障碍,走出困惑,也预示着接近了成功。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读懂学生的思维,教师换来的是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

第三,读懂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第四,读懂学生的心理。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错误研究
在错误中成长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