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7-07-09 00:41易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统计图创设目标

易萍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2011版课标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切实落实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否就是我们以往所追求的“高质量”“高密度”“高强度”“高正确率”的课堂?还是那种空有“主体神话”而没有实质深入的教学?回答都是否定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程改革我们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结合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如何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科学、有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这节课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定位得准不准确、恰不恰当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提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而如今课标修订稿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明确。因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要的。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显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的演绎、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如二年级上册“统计”例1,它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即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依据相关信息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的认识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相关信息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与一年级不同的是,一格表示2个单位,这又是以后学习一格表示2个单位、3个单位、5个单位……的基础。我们必须精心地研究和思考,在预设中,心中要有主线,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重视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结合统计图提出有效的问题进行解决,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架设桥梁,顺利过渡。

二、在生动的情境中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呢?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气球上的数字“7、14、21、28、35、42、49”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数字排列有规律吗?当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与数字7有关系时,趁机引导他们观察规律:1个7是多少?2个7呢……接着出示课题,亲切自然。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总是伴随一定的情境,总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不仅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也对于过程性目标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给予极大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习理解口诀,营造人人主动参与学习的喜人局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灵活

课堂需要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任何知识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找到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经过优化组合,创设集“知”“情”“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开放性、现实性与趣味性,将教学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在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中将原本已存在头脑中的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成为科学的结论,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我创设了说生日来引入,这样,每个学生从熟悉的生日中意识到生活与年、月、日密不可分,从而也水到渠成的进入到新知教学中。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获取数学能力。如探究年、月、日的关系,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从年历中获取数学信息,进而完成该知识点的教学。而对于每月天数的记忆和认识平年、闰年我则环环相扣巧设疑问。如“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快和同桌商量一下”。都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课堂学生都主动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了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及如何判断平年、闰年。可以说,这节课符合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定位:“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有效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首要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对这种复杂性有较全面的认识,时时做教学的有心人,科学地安排和实施,并做到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统计图创设目标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学会选择统计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