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2017-07-10 10:2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准确性

王 霞

河北省定兴县医院检验科 河北省定兴县 072650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王 霞

河北省定兴县医院检验科 河北省定兴县 072650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的检验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并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结果: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标本采集、仪器设备、生理因素及人为因素是影响血常规检验因素。结论: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各种因素,确保血常规临床检验的质量。

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在临床上,血常规是血液检验中的常规方法,主要是用于检测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质量及血红蛋白,通过观察指标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1]。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方法,在一线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12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分析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12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23岁,最高78岁,平均年龄(45.8±4.6)岁。患者均行血常规,血常规检验仪器为三分类分析仪,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全血质控物、溶血剂和稀释液,一次性20ul采血吸管,而血细胞分析采用真空采血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间120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血常规结果,并分析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数据准确性的各类影响因素。

1.2.2 检验方法

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静脉血2ml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均匀备用。在采集患者末梢血时,用针刺左手无名指2~3mm,并混合0.5ml稀释液与20ul全血,然后反复冲洗血管,并混合均匀,WD与PD分析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2]。其中,末梢血放置3min后检测,且所有标本均于2h内检测完成。

为了保证检测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应将室内参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以血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为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末梢血检测指标中,MCHC、PLT及RB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血液指标结果,采集、仪器、生理及人为因素是影响末梢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具体见表1。

表1:末梢血及静脉血检测结果比较(1)

表1:末梢血及静脉血检测结果比较(2)

3 讨论

在临床血液检测的各种方法中,血常规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而血常规检测主要是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方法。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静脉血采集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稍微高于末梢血采集检验结果,所以在血常规检测方法选择时通常选择静脉血采集。但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小动脉应激反应,也会影响WBC水平。同时,末梢血血管狭窄,循环性不佳,在其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末梢血针刺深度不够,则会导致PLT由于受到挤压而导致发生损耗,致使结果的准确性下降[3]。

为了预防各类因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这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维护,严格控制温度及湿度有重要意义,做好防尘工作。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则仪管径会发生变化,而如果湿度过大,则机器可能由于生锈而不能正常运转。第二,由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也有影响,所以也需要严格控制人为因素,避免其对检测结果缠身不利影响[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方法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末梢血检测指标中,MCHC、PLT及RB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血液指标结果,采集、仪器、生理及人为因素是影响末梢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需规范血管采集,并及时送检采集标本,避免由于运功不及时而导致标本中的某些生化物质成分改变;在送检之前,检查试管或容器是否出现破漏,避免污染;科学化存蓄各个标本,避免由于标本存储不当而影响标本质量。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是血液检测中常用和最为有效的检测方法,而目前血常规检测有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本研究认为,末梢血采集和血常规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血常规的检测手段使用,但也需要患者病情状况合理选择采集方法。

[1]卢携弟,吕艳琼.血常规的临床 检验分 析[J].中 国医药 指南,2013,24(09):116-117.

[2]石磊.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02):88-89.

[3]崔 淑 兰 .200例 血 常 规 的 临床 检验分 析[J].当 代临床 医刊,2015,03(08):1389-1390.

[4]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06(03):294-295.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