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

2017-07-10 22:30王从兰
学理论·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特点习近平

王从兰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引领当代中国走向未来的一面旗帜。“全面”一词凸显了改革的宽度,改革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方方面面,展现了习近平在谋划改革中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深化”一词凸显改革的深度和难度,这次改革不仅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更是对以往改革思维的一场颠覆。本文从这次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习式改革五个方面的特点,改革思想不仅具备一个哲学家所具有的辩证法思维,又具有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所应有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勇气。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特点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009-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又一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这次改革的力度和难度较之以前是空前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负责人,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动改革向前迈进,在改革中充分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政治智慧和“习式”风格。

一、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

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也是习近平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创造性思维。改革不仅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而且是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习近平强调:“改革是由问题的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74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矛盾多,难度大”的新形势,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好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利益的固化,这不仅要求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去突破常规,也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

以前,邓小平强调“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的唯一标准,更侧重讲求实际效果。全面深化改革在讲求实际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把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提高人民收入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改善外部环境和加强党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习近平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会牵扯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密切配合”,所以必须要以全局观念和整体思维来考量我国的改革,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习近平强调“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2]。要实现各领域的协调推进,实现总目标,就需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改革,以便更好地实现总目标。以前,我们也提过改革目标,但大多都是针对具体领域提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能够统领各个领域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包含着很多分目标,能够使各项改革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偏离总目标的轨道,而各个领域具体目标实现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总目标的实现。所以,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我国面对国内外严峻考验的应有反应,而且也体现了执政党对我国改革认识的深化和进一步系统化。

二、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各种关系,用系统化思维来统领全局;同时,矛盾又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对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这次改革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会是触及很多利益集团利益的改革,而且各种利益矛盾相互纠缠,如果我们不去仔细研究,胡子眉毛一把抓,找不准突破口,把握不好重点,就会使改革措施落不到实处,改革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抓重点、抓关键,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说:“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93。以经济体制的改革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我们更要注意在把握改革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准改革方向和突破口,这样才能以点带面,促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三、敢于冒险和敢啃“硬骨头”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现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如果把中国的改革比喻成做手术的话,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们已经把表面的、容易做的手术都做完了,剩下的都是事关国家命运前途的难做的大手術。因为每一次动刀都会触碰不同阶层的利益,是对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社会的极大动荡,给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全面深化改革不只是在原来体制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难做而不做,让隐藏在体制内的毒瘤继续残害国家的身体,最后导致国家陷入危险和瘫痪状态。

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面对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要渡过难关,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敢啃“硬骨头”和敢拔“硬钉子”。习近平说:“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地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3]所以,习近平强调:“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1]107如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和公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保障等。并且强调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闹了多年的户籍制度改革终于得到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等,任何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涉险滩,不啃“硬骨头”,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国家不能发展、社会无法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无法实现,更不能给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四、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不仅是评判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求;既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习近平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点。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GDP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国民财富迅猛发展,但同时,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上升到2001年的0.45,再到近几年的0.48,社会中最富的10%的人掌握了将近50%的社会财富,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一个社会中最富的10%的人掌握35%的社会财富的平均数[4],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态的持续存在,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允许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依靠优势资源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先富拉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我国也没有形成先富拉动后富的完备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分配和资本流动出现不均,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党和各种制度建设,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充分落实[1]96。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念,贫富差距的拉大不仅不利于社会各阶层、团体、行业、职业和区域的团结与和谐,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如果社会主义只讲求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话,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习近平强调“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习近平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放权让利,通过行政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国民财富存量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固化利益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使改革开放的紅利造福每一个中国人。

五、把人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托

历史和党的实践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经常提及人民,就是怕党在历史的洪流中忘记人民,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前些年我们提倡要“以人为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人民”这个词好像喊得更加响亮和更有底气了,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最终要依靠人民。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多次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依靠人民,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1]96“人民”是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今天的人民就是社会主义全体建设者和劳动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而全面深化改革更要依靠人民和服务于人民。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3]。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对中外历史上历朝历代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引领中国改革的国家领导人,他深知身居高位的责任和重担,更不能辜负人民对他的寄予的期望。习近平强调:“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的艰辛劳动,特别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那么,改革开放的成果理应由劳动人民共享,人民应享有的权利应该得到落实。贫富差距太大不是社会主义,党不为人民服务也违背社会主义的原则。习近平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1]367。党的执政为了人民,人民拥护和受惠于党的执政。邓小平曾说:“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会相信”[5]314,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不是一座空中楼阁,改革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是一句空话,改革中的诸多矛盾需要解决,改革政策需要我们党和政府用措施和行动去落实,更需要人民去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省部级干部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6-01-19)[2017-01-22].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6-01/19/content-37608947_2.htm.

[4]唐灿.控制贫富悬殊 建立社会公平——中国城市贫富分化的特征及分析[J].华夏星火,2015(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特点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