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蓝天

2017-07-10 22:50张曼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竹笼众鸟囚徒

张曼齐

我是鸟,是天地间的精灵。

我喜欢飞翔,喜欢蓝天,那是我梦的所在。

我的双翼是葳蕤草木中最深的一抹绿,光滑如新织的蜀锦;我的长翎似春霁时天边的彩虹,闪亮如粼粼波光;我的歌喉宛如雨打芭蕉般清透,似朗月照花般明亮。

它们曾是我的骄傲,此刻,却成了我的枷锁。

当我被那双手擒住时,我就不再是鸟,而是一个囚徒。

我被关在一个竹笼里,四周是严严实实的水泥墙,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透着微弱的光。窗外,是我梦寐以求的蓝天。

和我关在一起的还有很多鸟。这些不幸的囚徒,仍然不知自己身陷囹圄,兀自在那一片狭小的空间里唱歌跳舞,向送食的人献媚似的卖弄自己的歌喉与羽毛。

我冷冷地瞅着它们,目光中带着鄙夷与悲悯——这些被豢养起来的囚徒啊,你们可知搏击长空的豪情?

我开始用喙来啄竹笼,不眠不休,不知饥渴,我的双眼盯着那扇窗,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窗外有蓝天!哪怕喙被竹刺刺得鲜血淋漓,哪怕双脚因长时间的站立而酸楚不堪,但我不为所动,依然故我。

那哼唱着小调的百灵鸟斜睨着我,不屑地说:“这儿有吃有喝,那只鸟发什么疯?”

你这个用嗓子谄谀的奴隶,又怎会明白我对自由的无限渴念!

那学舌的鹦鹉高傲地扬起头,冷嘲热讽:“这里条件舒适,那只鸟犯什么傻?”

你这个拾人牙慧的仆人,怎能理解我扶摇直上几千里的豪迈!

那送食的人蹙眉看着我,摇了摇头:“这不自量力的鸟,真可惜了这身羽毛。

你这个残忍的暴君,用自然的馈赠去换取金钱。没有我们天地间的使者,山,谁去仰其高?海,谁去俯其深?我该给你怎样的睥睨?

我日夜不息,不饮不食,心中却似有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我的渴望,释放无限动力。终于有一天,“咔”,最后一根竹条断了,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在众鸟惊诧的目光中飞上窗台,飞向窗外——

窗外有蓝天,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散文诗般的作文。小作者文思敏捷,詩意光芒闪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的细腻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让人振奋。作文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特点,刻画了一只向往蓝天、追求自由的鸟。

1.运用象征,托意于物。作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通篇的象征只是蕴涵在形象之中并没有揭示出来。“我”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追求自由的理想者;那竹笼、那窗、那墙是禁锢自由的樊笼。面对挫折、苦难,“我”向往蓝天的渴望从未动摇,“哪怕喙被竹刺刺得鲜血淋漓,哪怕双脚因长时间的站立而酸楚不堪,但我不为所动,依然固我。”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我”不断努力,终于“在众鸟惊诧的目光中”飞向蓝天。是的,只要有理想,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澎湃的热情,一定会抵达理想的天空——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就由此透露出来。

2.对比烘托,形象有力。作文中为了表现“我”坚定顽强的战姿和对理想自由的渴望之情,描绘了哼唱着小调的百灵鸟和学舌的鹦鹉,这些安于现状,谄谀、拾人牙慧的鸟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它们的鄙夷和悲哀。小作者对人性的分析和把握使作文具有了居高临下的俯瞰性、随情挥洒的兼容性、令人扼腕的深刻性,令人动容。

3.语言优美,匠心独具。作文长短句结合,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尤其是中心句“窗外有蓝天”在作文中多处巧妙嵌入,既前后照应使作文结构严谨,又巧妙点题画龙点睛,不得不说是小作者的匠心独运。

(陈晋华)

猜你喜欢
竹笼众鸟囚徒
争鸟王的寒鸦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用心编织的爱
机智的囚徒
争鸟王的寒鸦
众鸟高飞
囚徒
众鸟之中
观画眉
海盗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