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皮埃罗之梦”

2017-07-10 12:20黄琦玲
音乐周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笛演奏家声部

原创 2017-06-09 黄琦玲 音乐周报

长笛演奏家伊万·布什耶夫与单簧管演奏家奥列格·坦特索夫

俄罗斯莫斯科当代乐团受2017年“北京现代音乐节”之邀,于5月26日晚7时30分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名为《皮埃罗之梦》的现代作品盛宴。

莫斯科当代乐团受俄罗斯文化部支持,在俄罗斯作曲家爱迪生·丹尼索夫(Edison Denisov)的资助下,由尤里卡斯帕罗夫于1990年组建成立。乐团致力于传播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作品,吸引了多位现代音乐大师担当驻团艺术家,涉猎作品风格广泛多样,承担了800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音乐会共7首作品,分别来自中俄两国的7位作曲家:中国作曲家温德清的《牧童长笛》、钟峻程的《花山壁画》;俄罗斯作曲家爱迪生·丹尼索夫的《DSCH》、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的《第一奏鳴曲》、帕维尔·卡玛诺夫(Pavel Karmanov)的《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奥列格·佩勃尔丁(Oleg Paiberdin)的《国华》以及亚历山大·拉迪洛维奇(Alexander Radvilovich)的《皮埃罗的梦》。可以看出,莫斯科当代乐团为感谢东道主的热情邀约,特意献上了两首中国现代作品聊表谢意。

7首作品中不仅包括5位演奏家的共同合作,也包括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和四重奏。乐团在选曲时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现代流派或作曲技术,演出曲目不仅囊括了施尼特凯的十二音体系作品,也包含了如卡玛诺夫等人的简约主义作品,反映出莫斯科当代乐团广泛的曲目风格和吸收能力。

乐团在演出中的高度默契也是一大亮点。长笛演奏家伊万·布什耶夫(Ivan Bushuev)除了自己的本职演奏之外,还负起了指挥的责任,确保了声部进入的井然有序。钢琴家米哈伊尔·杜波夫(Mikhail Dubov)对作品的节奏掌控也十分精确,乐团缠绕交裹的声部因此而维系,保障了作品的收放自如。

佩勃尔丁的《国华》是当晚倍受好评的作品之一。此曲创作于2009年卢森堡“当欧洲与中国相遇”作曲家工作坊,融合了多种中国艺术元素,以现代音乐的形式来阐释中国古代的诗学文本。小提琴刻意模仿了胡琴苍凉撕裂的音色;大提琴特殊的演奏技巧制造出琵琶的拨弦音色;长笛尽可能地使用了竹笛的吐舌音、“啸声”等演奏技巧;钢琴声部淡雅清透的音色颇有一份古琴的味道,同时演奏锣的重任交给了钢琴家的左手。

或许,现代音乐的价值就如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现代社会一样,冲破的重重阻碍不仅是音乐形式的固有框架。我们所呼吁的、所珍视的,是在一次次新作品中所体现的“开阔、自由、融合”的现代精神,是文化碰撞中的前所未有的火花与能量。

猜你喜欢
长笛演奏家声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Flutes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另类演奏家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