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2017-07-10 07:29余久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4期
关键词:精品课教学团队软件工程

余久久

摘要: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网站建设、软件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共五个方面提出了《软件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思路。并对今后教师需要增强“教学再设计”能力,以及高校建立MOOC/SPOC教学发展中心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应用型;软件工程;精品课;MOOC;SPOC;教学团队;教学再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00-02

1概述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类别又分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校内师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其建设是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完整性为要求,覆盖该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本文以应用型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软件工程》为例,结合安徽三联学院本地化教学环境,提出具体的课程建设思路,并对未来建设内容进行思考与展望,这对于推动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即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技能,教学体系建设中突出对专业(课程)层面上的“应用”,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设置课程大都以专业应用为主,设置特点准确,既不要求像研究型高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不似高职院校的“够用”就可以。《软件工程》是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针对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目标是着眼于软件开发及管理中的最佳实践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规范和相应的软件工具,能够熟练运用当前IT企业普遍采用的基于迭代思想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如软件敏捷方法等),在特定开发环境下设计和实现出中、小(微)规模的软件应用系统。

3课程总体建设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要求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以网络形式对校、内外师生免费呈现,以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成果等共享,提高本地化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对《软件工程》精品資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活动。

3.1课程资源建设

紧密围绕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中、小(微)规模的软件项目,以当前IT企业所流行使用的基于迭代思想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为教学主线,以“实用、适度”为核心,修订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实训指导书等),设计与优化相应的电子教案、配套电子课件、应用案例、辅助书籍、网络学习资料、习题、试题(库)等相关电子资源。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与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并出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课程教材。教材内容要以应用型本科学生为主体,体现出中、小(微)规模软件开发与管理流程的适用性与应用性,要包含有软件工程领域关于最佳的项目实践过程及其应用成果案例。课程建设期间,任课教师总结与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与拍摄8讲(每一讲时长不少于45分钟)授课视频,作为课程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免费观看,如表1所示。

3.2教学团队建设

组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10人以上,要求成员年龄结构、学历与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成员大都是多年从事同类课程教学、教研与科研工作的“双能型”教师,而且具备企业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

教学团队应紧密贴近当前本地IT企业的人才需求,适应新型软件行业发展趋势,通过积极开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探索IT行业高素质应用型软件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以构建软件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理论适度而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课程服务工作岗位,项目融于教学”的教学特色。团队成员需要高度重视并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依托校、内外软件类实习实训基地,能够部署集教学与应用实践于一体的软件管理平台,搭建真实的轻量级软件项目实施环境,指导项目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团队教师一方面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申报省(校)级同类教、科研项目,提高教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寒暑假,深入一些本地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承担并完成企业横向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参加考试,获取国家(行业)认可的相应的计算机与软件类专业资质(水平)证书或技术认证证书,提升自身动手技能与专业实践水平。

3.3教学方法改革

MOOC(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海啸自2012年来袭,已成为当前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高等教育界的极大关注。SPOC(小型限制性网络课程)把MOOC“缩小化”与“本地化”,为校园小范围规模(或校内某一特定班级)学生提供学习,其内涵是“结合实际教学环境”的“MOOC+class-room”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或教学模式,具有“立足小规模特定学习人群,针对个体因材施教”、能把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融合、具有易于服务高校教学;完备的课程模式,有效降低混合学习难度;重新定义教师角色,有助于提高混合学习效果等优势。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以《软件工程》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结合本地化教学环境与学生认知状况,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与实践《软件工程》课程课堂学习与课下网络自主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扩建SPOC教学辅导人员,参与网络教学辅导活动。

3.4课程网站建设

设计精品课程网站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是高校面向校内、外展示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更是为师生提供课外学习、生生与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自主学习交流平台,不能只是提供课程课件、练习题、授课视频等相关信息,而对学生动态学习的内容提供的不足。设计课程网站不能只是各种课程资源的简单堆砌,要求不仅可以免费获取及下载各类课程资源,还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评测、交流互动,以及学情分析与统计等功能。设计出在线论坛、虚拟教室、课后社区等模块,实现校内外师生、师师及生生之间讨论。集成一些常用的社会性学习工具,如课程论坛、人际交流工具(QQ,MSN)、博客等,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在线交流功能。网站运行稳定,在页面设计上要求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美观大方,网站页面导航操作便捷,从而真正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3.5软件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

软件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提供模拟企业实际环境进行软件项目运作的更深层次的实践方案。在课程实践环节(课后实验、实习、实训)中,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场所(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安装能够模拟IT企业开发环境的软件工程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遵循企业化软件项目运作流程与管理方法,统一集成软件开发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各开发阶段所用到的软件工具,并对实践教学中的项目团队组建、成员角色划分与权限、各类软件工程资源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平台上还需要提供难度适中、多样化的实际项目案例及其辅助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满足指导实践教学的需要。信息化平台使学生深入了解软件项目的实际运作流程,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软件工程相关的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积累基础。

4思考与展望

4.1教师需要增强“教学再设计”能力

MOOC大环境下,由于MOOC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等主要特点,课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點与学习情况,精选合适的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再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精品课程建设不再只是把各类课程资源进行简单堆砌后提供给学习者,教师要针对学习对象的差异而开展“教学再设计”活动。针对课程学习对象特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教师要通过对已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展开再组织、再设计与再优化活动,帮助学生设定适合的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和梳理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2建立MOOC/SPOC教学发展中心

MOOC(后MOOC)时代,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信息化教育技术,掌握学习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组织等知识,以培养高度的信息素养。今后,高校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MOOC/SPOC教学发展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为教师积极组织与开展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运用、在线课程学习与分析、相关教学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及培训活动,为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支持与服务。

5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总体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这对于今后同类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精品课教学团队软件工程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基于知识管理的精品课知识共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