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017-07-10 11:44何朝刚杨自贵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何朝刚+杨自贵

摘要: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仔猪饲养管理中的去势方法,分析了哺乳仔猪的死亡,并且针对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了解如何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关键词:哺乳仔猪;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1.1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保持到6~8月龄后开始下降,一直到13~15月龄才能接近成年的水平。其消化机能不完善的表现在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1.2 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仔猪初生体重小,不到成年体重的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

初乳中免疫抗体的变化母猪分娩时初乳中免疫抗体含量最高。所以,分娩后立即使仔猪吃到初乳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初乳中含有抗蛋白分解酶初乳中的抗蛋白分解酶可以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分解,保证仔猪原样吸收免疫抗体。

1.4 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怕冷

据研究,仔猪体温下降的幅度与仔猪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有关。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在18~24℃的环境中,约两日后可恢复到正常,在0℃(-4℃~2℃)左右的环境条件下,经10天尚难达到正常体温。出生仔猪如果裸露在1℃环境中2h可冻昏、冻僵,甚至冻死。

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 死亡原因

有关资料表明压死或冻死的仔猪数占死亡总数的12.8%,下痢死亡占31.3%,肺炎死亡占14.3%,发育不良死亡占8.16%,贫血死亡占8.54%,寄生虫死亡占5.23%,哺乳仔猪非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病死的占24.1%。非病死亡中,踩压,弱小致死的占非病因死亡总数的67%,病因之中白痢死亡占病死总数的57%,以上死亡原因与仔猪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死亡体重

仔猪初生重大小既影响增重又影响成活率,据山西大同市某种猪场资料,初生重0.5千克以下的仔猪,哺乳期间死亡率达80%以上,初生重0.6-1.0千克的仔猪,死亡占13%,初生重1.1千克以上的仔猪死亡仅占6%。又据美国依阿华州V.C.Specar等对17613头仔猪的分析,初生重0.9千克以上的仔猪成活率为42%,1.35千克以上的仔猪存活率达82%。[2]

3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3.1 对假死仔猪进行抢救

先清除仔猪口腔黏液,擦净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后将其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着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叫出声后为止;也可采用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物的方法来急救。

3.2 足够的初乳和固定乳头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固定奶头母猪整个哺乳过程持续3~5分钟,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时间仅20-30秒钟,假如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造成以强欺弱,强夺弱食,因此,在仔猪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3.3 防冻防压,加强护子保温

冬、春季分娩的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仔猪的适宜温度是生后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保温的措施很多,北方采取全年产仔方式应设产房、产圈、设仔猪保温箱、利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设备供热,防止仔猪因为怕冷爱钻母猪肚皮底下或垫草堆内而被母猪压死;产后1周内加强看管,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使母猪惊吓而踩压仔猪;饲喂新鲜饲料,保持食槽清洁,切忌使用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

3.4 去势注意事项

①去势应在7~l0日龄进行为宜,仔猪处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之中,此时去势,易操作,应激反应相对小,出血量少,不易感染疫病;②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危胁时,不宜去势,仔猪去势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使仔猪的免疫力受影响,引起疫病的发生、流行;③防疫、去势不能同日进行,往往会产生很强的应激反应,使仔猪应激加大,诱发仔猪发病;④不在阴雨天去势,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发炎,;⑤弱小仔猪暂缓去势,由于本身抗病力、抗应激性差,应暂缓去势;⑥注意严格消毒,在去势的前1天,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去势时先用5%的浓碘酒消毒入刀部位皮肤,防止刀口部位病原的侵入,术后刀口部位撒上呋喃西林粉,以防止感染发炎。

3.5 寄养

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的母猪产仔的情况下,把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当母猪产仔数过少时需要并窝合养,以使母猪尽早发情配种。

3.6 断乳的方法

一次断乳法:当仔猪达到预定的断奶日期时,一次性将母猪与仔猪完全分开,由于仔猪突然改变了生活环境和饲料,往往导致了仔猪精神不安,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又易使母猪乳房胀痛,不安或发生乳房炎,此法对母猪和仔猪均有影响,要注意加强对母猪及仔猪的护理。

分批断乳法:按仔猪的发育,用途等,先后分几批陆续断乳,一般发育较好,体大强壮的仔猪优先断乳,而体格弱小或拟留种用的后斷乳,此法断乳时间拖的长,很难管理。

逐渐断乳法:在仔猪达到预定断乳日期前4-8天,有计划的按时间把母猪和仔猪隔离开,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第一天哺乳4-5次,第二天哺乳3-4次,经过3-4天即可使仔猪脱离母猪。

参考文献:

[1]朱宽佑.潘琦养猪生产[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136-138,143

[2]韩俊文.养猪学[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9;134-135

(作者单位:1.云南省红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云南省红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浅谈肉牛养殖技术
哺乳仔猪的养育特点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