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当地小学课堂

2017-07-10 02:57韦黔宁
北方音乐 2017年6期
关键词:走进小学课堂音乐

【摘要】石阡居住着13个民族,其中仡佬族人口占比超过石阡县人口的三分之一。石阡人杰地灵,这片土地也孕育了许多趣味、短小、形象生动的民间歌曲。这些民歌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唱,并漂洋过海,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史书中的一页灿烂篇章。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气下,石阡人民努力发扬其民族文化义不容辞,而发扬传统,需“从娃娃抓起”——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当地小学课堂,使石阡的孩子们可以于音乐课堂中自由咏唱这些石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民歌,感悟并铭记其先辈的智慧与发展荣耀,让其民族记忆能够通过这种引导方式代代延续下去。

【关键词】石阡;音乐;走进;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石阡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色民歌

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当地小学的音乐课堂,普及当地小学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需要先了解石阡这个地方以及石阡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石阡是全国仡佬族三大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譬如,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仡佬民族村落。邓氏宗祠、仡佬图腾、民居建筑、敬雀节、古树、风雨桥、溪水、神仙豆腐、烤全羊、贡茶、上刀山、下油锅、竹球比赛等处处体现着仡佬民族的文化特色。

作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其民族音乐文化中必然少不了的便是石阡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民乐。拥有优美自然环境的石阡,有着多民族融合交流,这片广阔的土地孕育了许多地方特色浓郁、趣味短小、形象生动的民间歌曲。或歌山水之美,或扬劳作之趣,或吟生活之乐,或抒爱情之味;或内敛或直白,或羞涩或浓烈,或低入尘埃或高入云端。这些民歌,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唱,并漂洋过海。其中《情姐下河洗衣裳》、《扯谎歌》、《妹家当门有棵槐》等歌曲或被中国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或上中央电视台、或赴海峡两岸等地演唱。具有丰富意蕴石阡民歌,实为石阡少数民族文化之精粹,传唱石阡民歌的人们,在咏唱乐曲的过程中,无不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石阡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气息与其所具有的独特地域魅力。

二、让石阡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为了遵循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原则,提高当地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质,在当地,于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石阡少数民族音乐作为石阡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即便是在优秀民歌产出地的石阡,也同样存在此类现象,这是让人感到十分遗憾和悲哀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国人义不容辞;同理,发扬石阡民族文化,作为石阡人亦责无旁贷。因而以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石阡少数民族音乐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石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从石阡流传出的民歌都至今传唱不衰。教唱民歌、反复唱响通俗乐律,有利于将具有地方民族气息的“野生营养物”引入到当地小学的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们在近距离地体会到石阡民歌美妙与浪漫的同时,也加深他们对石阡民少数民族瑰丽多姿音乐文化的认识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石阡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

石阡民歌的体裁以山歌为主。要从其中发掘精品,注意营造与这些民歌实际发生相仿佛的场景,尽可能让学生们能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唱得兴致盎然,陶冶其在特定情境中的音樂情操,以这种方式来让石阡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学生们从实践中放松心情、减轻疲劳、振奋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乃至其他课程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民间歌谣是地方民众生产生活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当地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石阡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让石阡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让当地学生领略其民族文化风采的康庄大道,亦是学习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体会石阡先辈勤劳与智慧的不二捷径。

三、寓“乐”于乐,让石阡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当地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会学生们使用石阡少数民族的民间器乐演奏,也是当地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之一。如仡佬族的蹦蹦鼓、侗族的唢呐,在当下,这些存在于当地民族风俗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大范围在小学中推广或许与当地的教学理念有分歧,且一开始并不能为当地小学生们所感兴趣,加上一些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不允许这些民间乐器普及课堂,所以在当地小学课堂中普及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比较困难的。要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首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相关负责机构应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支持并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普及当地民族乐器,组织教育专家和文艺专家们编辑出版自己的乡土教材,开发出富有石阡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教材,从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向学生们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民乐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广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将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发扬石阡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课堂培育的最终目标不单单是要传授学生科教文化知识,它还担负着直接传递民族文化理念的重任。当地教育者只有将其提升到发扬当地民族文化的高度,才能跨越重重障碍,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小学课堂。为此,当地小学教育工作者务必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文化的传承上责无旁贷。

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呼唤高水准的“双师型”音乐专业教师。所谓的“双师型”音乐教师指的是:他不仅要做音乐专业教师,传授乐理常识和一般性音乐技巧,也必须力求使自己变成谙熟和精通石阡当地文艺的民族文艺家。除此之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和民间采风的机会。 如此一来,拥有足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更易于把握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共唱石阡动听民歌、共奏石阡民间乐器,在教导小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与学生同乐,寓“乐”于乐,升华情操,创造出师生共享民族音乐佳肴的和谐氛围。

总而言之,让石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进当地小学课堂,意义深远。发扬石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石阡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也亟待代代石阡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玲芬.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初探[J]. 黄河之声,2016(10):35-36.

[2]鹿伦娟.诸城派古琴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3]于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瓷乐走进音乐课堂[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03):112-113.

作者简介:韦黔宁(1967—),女,贵州石阡,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走进小学课堂音乐
VR技术帮忙 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音乐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