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7-07-12 16:03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会阴初产妇宫腔

杨 月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杨 月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目的 对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后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产妇产后感染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满足条件的产科住院患者病例,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为剖宫产产妇,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感染主要部位和因素,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感染6例,感染率为6.00%;观察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8.06%、2.63%。对照组产妇产后感染17例,感染率为17.00%;对照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12.07%、23.81%。观察组总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感染部位以宫腔、会阴切口、剖宫产切口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3.00%、6.25%和6.00%。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在产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低,自然分娩后要加强对产妇会阴切口和宫腔感染的预防,规范化操作,以减少产后感染率。

自然分娩;感染;剖宫产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手段的全面进步,孕产妇的生产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外,我国二胎政策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孩[1]。孕产妇的生产方式有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两种方式,虽然社会上大部分人考虑到产妇和婴儿的长远健康,提倡自然分娩[2],但很多产妇由于心理因素主动选择剖宫产[3]。而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探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感染部位和原因,减少产妇产后感染率,提高产科的医疗水平,收集200例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产妇病例做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64例进行了会阴侧切。依据产妇的临床资料和医院感染登记记录进行分析。

病例纳入标准:①足月待产妇;②无合并疾病;③无并发症;④年龄20~35岁;⑤体重65~80kg;⑥产检胎儿大小、体重正常。两组产妇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产后感染判断标准[4]:①产后3~4d开始体温升高,感染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下腹痛及会阴切口红、肿、痛、化脓;②下腹及子宫体有压痛,子宫复旧不良,宫旁可出现压痛的肿块,恶露有臭味;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④宫腔分泌物培养及(或)血培养致病菌阳性。

1.2 分娩方式 选择在同一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操作下实施的生产。观察组实施剖宫产;对照组实施自然分娩。

2 结 果

2.1 产妇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感染6例,感染率为6.00%;对照组产妇感染17例,感染率为17.00%,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8.06%和2.63%;对照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12.07%和23.81%。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感染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后感染情况比较[n(%)]

2.2 产妇的感染部位分析 观察组以剖宫产切口部位感染为主,感染率为6.00%;对照组感染部位以宫腔和会阴切口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3.00%和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产妇共23例发生产后感染,将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会阴切口、剖宫产切口、人工宫腔操作等是导致产妇产后感染的主要因素,见表3 。

表3 23例产后感染产妇相的关因素分析及感染率比较

3 讨 论

3.1 产后感染面临的现实挑战 产后感染是孕妇生产后由于细菌侵入生殖道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感染。我国二胎政策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孩。而在现有的医疗资源的环境下,无论选择自然分娩和剖腹哪一种方式生产都会给全国各地医院的产科带来巨大的压力[5]。与此同时,产后出现感染的产妇也在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也对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和产妇的哺育、喂养新生儿等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6-7]。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产后感染情况。

3.2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后感染具体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分娩的感染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主要的感染部位是宫腔和会阴侧切切口。宫腔感染是由于医师或者助产士操作不熟练造成的;而侵入性的操作次数频繁也会引起子宫内膜损伤而导致产后感染率明显增高。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由于消毒不彻底或者是产妇生产后的卫生情况不良等原因诱发。产妇分娩后,阴道有不同程度的裂伤,缝合后此裂口均为暴露,产后正常阴道流血刺激局部伤口,再加上尿液刺激,如消毒不及时、 不彻底, 最易造成会阴部伤口感染[8]。自然分娩的经产妇相对于初产妇而言,虽然有生育史,可引起产程缩短,且心理素质较初产妇好,但是两组感染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生产的产妇主要感染部位是剖宫产的切口。切口缝合不完整、消毒不彻底、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感染。手术导致的应激因素也会导致产后感染。此外,产妇的体质、心理、环境、家庭、文化传统等因素也会导致产后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9-10]。

3.3 减少产后感染得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产后感染因素及发生感染的部位,医护人员必须加以控制和预防。产后感染的预防: ①产妇住院期间避免过多的阴道检查,必须要做的检查要彻底消毒、动作轻柔。②会阴侧切切口和剖宫产切口,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按解剖学缝合。③产后加强营养补充、注意休息、增加免疫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定期清洗会阴,降低产后感染率。④医师及助产士少做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保护性自然分娩流程,减少产道损伤,降低产后感染率。

综上所述,剖宫产生产方式较自然分娩在产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低,感染部位以剖宫产切口为主;自然分娩的感染部位以宫腔和会阴切口为主。而无论产妇选择何种生产方式,都必须严格控制感染,保护母婴健康,提高产科的医疗水平。

[1]孟茜,林鹏.二胎政策开放与未开放高危妊娠妇女分布人群差异性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37(20):4266[2]刘兴会,代莉.我国自然分娩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97

[3]樊梅,程斌,欧英余.剖宫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5):711

[4]施怡如,林婧,张丽君.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B-Lynch缝合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4):435

[5]李玉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5(3):57

[6]孙启云,张凤,王玉丽.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感染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4(16):4108

[7]陶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剖宫产术后感染预防中德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294

[8]魏旭军.分娩方式不同对产后感染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35(3):1438

[9]何立娜.对围手术期的产妇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66

[10]陈文梅,黄宝琴,兰叶.预见性护理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产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231

R714

B

2095-4646(2017)03-0226-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3.0226

2016-11-07)

猜你喜欢
会阴初产妇宫腔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