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6月龄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7-07-12 16:03蒋丰智罗文秀曾俊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川崎结膜

蒋丰智,罗文秀,曾俊峰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小于6月龄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蒋丰智,罗文秀,曾俊峰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000)

目的 分析小于6月龄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8例小于6月龄婴儿KD患儿(A组),随机抽取同时段收治的6~12月龄婴儿KD患儿58例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疗结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眼球结膜充血和草莓舌发生率低(P<0.05),皮疹出现时间晚(P<0.05),不完全KD比例高(P<0.05),冠脉损害比例高(P<0.05);A组患儿第1次应用IVIG后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长(P<0.05)。结论 6月龄以下KD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对于原有不明的发热,应及早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观察冠脉病变,提高KD的早期诊断率。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冠状动脉损害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1]。国内外文献报道小于6月龄婴儿KD临床特点不典型,为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2-3]。为加强对小于6月龄婴儿KD临床特点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选取58例小于6月龄婴儿KD患儿,与同时收治的58例6~12月龄KD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于6月龄婴儿KD患儿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随机抽取同时段收治的6~12月龄婴儿KD患儿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对KD进行诊断[4]:发热>5d,合并4条以上其他临床特点(包括四肢末端变化、多形性皮疹、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和口腔改变、急性期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直径>1.5 cm)诊断为 KD,发热4d但具备4条以上临床表现者也可诊断;不明原因发热≥5d,具有2~3条其他主要临床特点,伴冠状动脉病变者,诊断为不完全KD。冠脉扩张标准为:<5岁者,冠状动脉内径>3 mm。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局限或弥漫性扩张,其直径超过相邻正常冠脉的1.5倍,内径 4.1~4.9 mm为小冠状动脉瘤,5.0~7.9 mm为中等冠状动脉瘤,≥8 mm为巨大冠状动脉瘤。

1.3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心脏彩超检查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情况。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KD患儿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 小于6月龄患儿组的临床表现中,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眼球结膜充血、皮疹、口唇充血皲裂、腹泻、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指趾端脱皮、卡疤红肿、草莓舌和肛周脱屑。与6~12月龄组进行比较,小于6月龄患儿眼球结膜充血及草莓舌出现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KD患儿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n(%)]

与小于6月龄组比较,*P<0.05

2.2 不同年龄组KD患儿临床表现出现时间比较 小于6月龄患儿组的临床表现中,出现时间从早到晚分别为:眼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口唇充血皲裂、皮疹、肛周脱屑、手足硬肿和指趾端脱皮。与6~12月龄组进行比较,小于6月龄患儿皮疹出现的时间更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KD患儿临床表现出现时间比较

与小于6月龄组比较,*P<0.05

2.3 不同年龄组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小于6月龄患儿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与6~12月龄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4 不完全KD患儿冠脉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小于6月龄患儿组中,不完全KD 29例(50.0%),冠脉损害24例(41.4%),其中冠状动脉瘤样扩张9例(15.5%);6~12月龄组中,不完全KD 18例(31.0%),冠脉损害11例(19.0%),冠状动脉瘤样扩张6例(10.3%)。两组比较,小于6月龄患儿组中不完全KD、冠脉损害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5 治疗效果比较 所有患儿确诊后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患儿第一次应用IVIG后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小于6月龄患儿组为(1.53±0.99)d,6~12月龄组为(1.13±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第一次应用IVIG无反应的患儿,于48h后重复给予IVIG,均于48h内退热,两组IVIG无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VS13.8%,P>0.05)。

3 讨 论

KD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对KD进行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本研究结果可得出,6月龄以下KD患儿与同期6~12月龄KD患儿比较有以下特点:6月龄以下婴儿KD眼球结膜充血和草莓舌的发生比例低,皮疹出现时间晚,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类似[6]。小年龄组KD临床表现不典型,一些症状和体征出现较晚或不出现。小于6月龄患儿组的临床表现中,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眼球结膜充血、皮疹、口唇充血皲裂、腹泻、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指趾端脱皮、卡疤红肿、草莓舌和肛周脱屑,这与其他研究的报道一致[7]。同时,研究发现小于6月龄患儿组中不完全KD比例高,这提示临床工作者如果严格按照典型KD的诊断标准,可能会漏诊部分小于6月龄的KD患者,误诊为支气管肺炎、腹泻病等其他疾病,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6月龄以下KD组与6~12月龄KD患儿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赖晓亚等[6]的研究一致。而张雅媛等[2]的研究发现,6月龄以下KD患儿PLT、LDH明显增高,Hb明显下降,ESR较大龄患儿偏低,考虑6月龄以下患儿易出现生理性贫血和心肌损害所致。

本研究显示,6月龄以下KD患儿发生冠脉损害比例高,考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6月龄以下KD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较晚或不出现,没有及时确诊和治疗,导致发热时间增长,血管炎症持续加重,最终导致冠脉损害;二是6月龄以下KD患儿对IVIG治疗敏感性低,治疗效果慢,发热时间长,导致冠脉损害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的结果也发现,6月龄以下KD患儿应用IVIG后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高于对照组,但两组IVIG无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别。静脉滴注IVIG是一种被动免疫法,早期应用IVIG可有效减少冠脉损害的发生,对IVIG无反应的KD患儿,应重复给予IVIG使其退热[8]。

综上所述,6月龄以下KD患儿临床表现少,出现晚,冠脉损害发病率高,因此对于不明的发热,应及早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动态观察冠脉病变,提高KD的早期诊断率。

[1]陈树宝.小儿心脏病学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30

[2]张雅媛,钱小青,李娟,等.6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43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670

[3]PENG C,LUO Y J,XING Q L,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with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6,18(11):1111

[4]NEWBURGER J W,TAKAHASHI M,GERBER M A,et al.Diagnosis,treatment,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04,110(17):2747

[5]ZHANG X,LIANG Y,FENG W,et al.Epidemiologic survey of Kawasaki disease in Inner Mongolia,China,between 2001 and 2013[J].Exp Ther Med,2016,12(2):1220

[6]赖晓亚,赵晓东,张伟,等.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12

[7] 蒋伟明.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9):1124

[8] 刘芳.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17

R725.1

B

2095-4646(2017)03-0230-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3.0230

2017-01-15)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川崎结膜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
江苏省农村老年人体质状况
结膜松弛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