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09:5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团圆饭夹菜米酒

休假回家,尽享二十多天的安逸时光,到假了。

坐在院子里安静地看书,妈妈从身边一趟一趟地走过,不时拿着各式各样的食材。我不经意扫了一眼,都是我爱吃的。

她又一次走过,脚步停了下来,看着我手里的书。“不能等几天再走吗?”她似乎很随意地问。

每逢探家倍思亲,就在近前,仍有满满的不舍和挂念。我就知道,她一直惦记这个事。儿子难得休假回家,若能在家里多待几天,实在再好不过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眼中迫切的目光看得我不忍心开口。

“单位都是有规定的,要按时销假。再说,不准时回去,他的同事就不能轮着休假。”爸爸在擦皮鞋,头也不抬地说。

这还是我实习时发的一双皮鞋,穿了五年没坏,后来发了双新的,就把它带回来给老爸穿。老爸爱不释手,擦了一遍又一遍。黑色的鞋面,太阳一照,映射出爸爸的模样。昔日乌亮的黑发不见,干燥的发间夹杂着缕缕银丝,饱经沧桑的眼睛里透着亮光,还有那黝黑的脸上,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皱纹。不知不觉,爸爸老了。

“中午炒个酸辣白菜吧?”爸爸跟妈妈说。他的手很利索,又给鞋上了一遍油。

妈妈从冰箱里拿了白菜,走进了厨房。水声沥沥,接着是清脆的切菜声,再然后就听到煤气点燃……似乎有好久没吃到这道菜,记忆中的味道随着白菜倒入热油中的一刹间而熟悉。锅铲翻炒声从厨房传来,妈妈肯定放了很多辣椒,再倒上陈醋。空气间弥漫着的,是浓郁的菜籽油味和辣椒香,仔细嗅了嗅,还闻到了一股蔬菜的味道,淡淡的香。

记得刚工作要走那会,正赶上深秋季,一家子吃个团圆饭,就是这道菜。剃完小寸头在院里晃悠,看爸爸将大堆零食塞进一人高的大背囊,想着几天后的离别,心里激动又紧张,瘦弱的身子缩在衣服里。

“吃饭了。”妈妈端着盘子从我身边走过,菜香飘了一路,将我从回忆中拽回。我赶忙帮着妈妈把菜端上桌,碗筷摆好。爸爸终于擦完皮鞋,小心翼翼地摆在鞋架上,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米酒,使劲摇晃几下,才笑着说:“在哪都一样,吃饱不想家,好好吃个团圆饭吧。”

拿上热乎乎的馒头,咬上一口,满嘴香甜。再夹一筷子酸辣白菜,细细咀嚼,只感到一股浓郁的酸辣填满口齿,整个身子都舒爽多了。倒满一碗浓稠的米酒,端在手里,能嗅到一抹浓浓的糯米香,喝上一口,香甜解渴。

嗯,这便是家的味道。

“外面过节人多吧。没啥事别想家,家里都挺好。”妈妈依然溺爱,不住地往我碗中夹菜。

我不禁哑然失笑,给她夹了一只鸡腿,往爸爸碗里夹了一只大虾。“单位生活很热闹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相聚一起。”

一顿饭吃了很久,和妈妈聊着发生在身边的一些风趣琐事,她慢慢吃着饭,嘴角泛着笑。爸爸安静地饮酒,悄悄地竖着耳朵。

归期临近,秋风瑟瑟寒,满地落叶更显得不舍,似乎在挽留我回单位的脚步。

又是一天,我手里捏着车票,包里装了几盒老妈捎给同事的吃食,心里装满了爸妈无尽的牵挂与思念,踏上了远行的路。

夜深了,我坐在车窗边,望着家的方向。

(作者:曾明洋,选自“中国作家网”2016年11月23日,有改动)

教师评说

文中父母的言语并不多,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对“我”的关爱与不舍。一口馒头、一口酒,外加一筷子酸辣白菜,那便是家的味道。简单的对话,普通的饭菜,温馨的场景,那便是一个完整而温暖的家。品读这淡而有味的文字,仿佛嗅到了酸辣白菜的香,尝到了米酒的甜,看到了黑皮鞋面在夜光下泛着光。

(柏芸云)

学生评说

一道酸辣白菜,一顿团圆饭,极平常的饭菜,浸染的却是父母经久不变的爱。作者平淡的笔墨中闪现出一幅幅和谐又美好的画面,妈妈溺爱地给“我”夹菜,爸爸悄悄竖起的耳朵,无一不体现妈妈细针般的爱和爸爸深海般的情。

(劉欣)

猜你喜欢
团圆饭夹菜米酒
八宝米酒过三八
白露米酒
碗筷
《团圆饭》中两代人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冲突
筷子上的爱
筷子上的爱
吃一桌团圆饭
胖子的童年
一壶米酒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