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曹禺戏剧中的病态心理人物形象

2017-07-12 15:16袁雁菲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曹禺戏剧

袁雁菲

【摘 要】曹禺的戏剧作品中创造出许多病态心理人物形象,本文结合曹禺作品和其自身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阐释了曹禺戏剧中病态心理人物形象及其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曹禺;戏剧;病态心理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16-02

自从戏剧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现代戏剧登上舞台。其中,曹禺的戏剧最为人瞩目。他的戏剧作品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曹禺戏剧中人物的病态心理主要是由于异化社会导致的,体现为精神疾病现象。在病理学层面来说,“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 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①本文所讨论的病态心理并不是纯粹的病理学概念,而包括文学意义上的概念。从文学意义上说,病态心理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内涵。比如蘩漪的疯癫既可以从精神分析学说分析她性的压抑,家庭生活的痛苦是如何导致她的疯癫,也可以从社会学来讨论封建家庭对人的迫害摧残,这二者本就是相互关联的。本文中的病态心理人物讨论的是本来拥有健全人格,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与社会等因素,形成病态人格和行为的人物。

曹禺的戏剧中有大量的病态心理人物形象,比如《雷雨》里与继子乱伦,对生活绝望的蘩漪;《日出》里对生活厌恶,最后自杀的陈白露;失业后因贫穷杀子,最后陷入疯癫的黄省三,本文不一一讨论,只选取周萍、蘩漪、焦母这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一、周萍

周萍是周家长子,看起来衣食富足,实际上性格却忧郁懦弱。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周朴园严厉古板,霸道专制,周萍在他的管教下养成了表面顺从,内心叛逆的性格。而周萍从小就没有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在他性格的养成上,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缺失。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对母亲天生就有恋母情结。周萍母亲的缺位,使他把这种感情转移到继母身上。而周家压抑的气氛,使两个年轻人母子之间的情感慢慢发酵变味,最终转化为不伦之恋。周萍内心对母爱的渴望,对家庭的压抑,对不伦之恋的抗拒使他的心理逐渐病态。

首先,这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周萍和蘩漪不伦之恋。无论是周萍的恋母情结把他们拴在一起,还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安慰,总之,这段恋情是不能见人的。他们相处的房子被周家人说成闹鬼,而周萍和繁漪就是周家的鬼魂,他们终日活在阴暗里。周萍在遇到四凤后,才知道什么叫青春,什么叫鲜活的人,他也想重新鲜活地活一次。因此,他选择逃避繁漪,逃避周家,逃避现实。殊不知,等待他的是另一个更深的深渊。

其次,这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周萍对生活的厌恶感。如果你与周萍谈话,你会发现他是忧郁的,精神是衰颓的,对任何事情都想逃避。他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与继母乱伦,也不想和蘩漪继续这样阴暗的生活,而蘩漪却不愿意放过他。周朴园对他牢牢掌控也使他厌恶,他想自由地活一次。这种生活使他厌恶,他想离开家庭,离开蘩漪,离开他的噩梦之地,开始新的生活。“我自己对自己都恨不够,我还配说厌恶别人?”②周萍的厌恶不仅是对周遭的生活,他把最深的厌恶给了自己。他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残疾的。

最后,这种病态心理表现为周萍的自杀。在雷雨爆发之际,一切真相大白。周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母,才发现他费尽心思想逃避与蘩漪乱伦的情感,却陷入另一段更不伦之情,与他相恋的居然是自己同母异父的亲妹妹!他无法接受,也无法承担这一切。当真相大白时,他和四凤相视怪笑,他喊着“爸,你不该生我!”周萍把这一切归结到原点,自己本就不該来到这个世界,那么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他是不该活下去的罪人。周萍与蘩漪是相似的,但周萍比蘩漪却更不幸。这一切使繁漪陷入疯癫,却使周萍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蘩漪

作者描述蘩漪使用的第一个词语就是果敢阴鸷,她的眼睛大却灰暗,眼光中“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是一个生活在阴暗中的角色。她就是别人口中闹鬼的那个鬼,在深夜发出幽怨的叹息和哭泣。蘩漪的心理扭曲达到病态,她是被生活逼疯的。

蘩漪的老公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式人物,十八年来,蘩漪一直被强势的周朴园压制着。周朴园蛮横、冷漠、强硬,周家封建、沉闷,蘩漪无法呼吸到一口新鲜自由的空气。她的情欲被压抑,精神逐渐扭曲,变得病态。周家就这样渐渐地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为了摆脱这样的生活,蘩漪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精神出口,那就是和自己的继子周萍发生不伦之恋。蘩漪对周萍的爱情炽热而猛烈,爱火一旦燃烧就无法熄灭。面对着周萍的移情别恋和抗拒,蘩漪显得绝望又疯狂。她歇斯底里地挽留周萍,甚至不惜鱼死网破。因为周萍,她的情感才有地方安放,她的热情才有出口,她也才真真正正活得像个人。

周萍的拒绝再次把蘩漪推向深渊,她报复性地变得疯狂。因此,周朴园以疯病为借口将她禁锢起来,逼她喝药,禁锢压制她。到最后蘩漪彻底失去周萍的时候,她告诉周朴园:“我是疯了”,“我有神经病”。她发出了绝望的呐喊:“(半疯狂地)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高声)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叫你的父亲压死了,闷死了。现在的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她也是一个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失去了母性,喊着)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③

蘩漪终于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说出了想说的话,却被看作是一个神经病,异类,被困了起来。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一个女性的摧残。蘩漪的疯病是对这个家庭,乃至对社会的控诉。

三、焦母(《原野》)

《原野》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农村家庭中的恶母形象。她性格刁钻古怪,阴狠凶险。但对待自己的儿子焦大星,焦母却是特别疼爱。她将儿子视为私有财产,恨不得掌管他生活所有的细节。一切有可能夺走焦大星的人她都憎恨,尤其是焦大星的老婆花金子。这导致花金子对焦大星的评价是“就可怜他一辈子没有长大,总是个在妈怀里吃砸儿的孩子。”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看,焦母的寡居造成了她情感生活的缺失,没有男人来填补她空虚的精神生活,焦母便只有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男孩都有“恋母情结”。那么反过来看,母亲对儿子的这种依恋我们可以称为“恋子情结”。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对孩子的这种感情本属正常。但是焦母的“恋子情结”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地步。

首先,焦母的病态心理表现在她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她掌控了儿子的行踪,财产。给儿子一袋钱后,又把儿子唤回来重新数,怕儿子偷偷把钱给了媳妇。儿子也对她十分顺从,因此,花金子屡屡责骂焦大星道:“就像你一出门,虎来了要把她叼了去一样。哼,你为什么不倒活几年长小了,长成这么点,到你妈怀里吃砸儿去呢!”④

其次,焦母的病态心理表现在因为儿子对媳妇的迷恋太深,她便把儿媳妇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可以从焦母的言语中看出:“我就有这么一个儿子,他就是我的家当,现在都叫你霸占了。”她屡屡对儿媳妇恶语相向,用词十分狠毒,骂她是狐狸精,迟早会出去偷人,表现出对儿媳妇强烈的不信任。甚至,焦母还设好祭坛,想使用巫术害死儿媳妇,重新夺回对儿子的掌控权。

再次,焦母的病态心理表现在与仇虎的矛盾上。被焦家害得家破人亡的仇虎回来寻仇,焦母原本已报告了侦缉队抓他。可是这还不够,焦母还想自己杀掉仇虎,并嘴里自我救赎式地念道:“打死人不偿命,打死人不偿命。”最后,她用铁拐杖捣死的,是自己的亲孙子。

综上所述,通过对作品中的病态心理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禺描写和塑造这类人物形象与其自身经历有紧密的联系。既有封建社会的加害者,也有封建社会的受害者,而受害者的结局非死即疯,没有好的结局。曹禺的作品既与他自身经历的结合,传达出他对社会的思索,也扛起了解放人性的大旗,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①冉祥谦.鲁迅小说病态心理群像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44-49.

②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55.

③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88.

④曹禺,原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6.

猜你喜欢
曹禺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