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宣城市宣州区葡萄“2+X”试验研究

2017-07-12 11:58奎秀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穗数施肥量氮肥

奎秀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6年在宣城市宣州区进行了葡萄“2+X”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及磷钾肥缺失对葡萄生育期影响不大;叶片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有关,但施氮量达到一定范围后,叶片氮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葡萄穗数和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200%优化氮区产量和净产值最高,分别达14 842.5 kg/hm2、58 335.3元/hm2。

关键词 葡萄;“2+X”试验;安徽宣城;宣州区;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665.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68-02

为不断优化氮肥适宜用量,了解磷、钾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在宣州区双桥办事处开展葡萄“2+X”试验,为宣州区葡萄的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3—8月在宣州区双桥办事处金杨村某农户承包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黄壤,含有机质21.4 g/kg、全氮1.46 g/kg、有效磷34.61 mg/kg、速效钾23.16 mg/kg、pH值6.47。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葡萄,品种为夏黑,树龄4年。供试肥料:尿素(含纯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硫酸钾(含K2O 5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具体设计及施肥量如表1所示。3次重复(除农民习惯施肥区外),每个重复4株葡萄,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 m2。

1.4 施肥方法

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采用树盘撒施和沟施相结合。一般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在葡萄采收后1周施下,在全年的施肥量中,氮肥的30%、磷肥的 60%、钾肥的20%作基肥。

在开花期前,追施第1次肥,以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氮肥的40%、磷肥的 20%、钾肥的20%;落花后幼果开始生长期,追施第2次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氮肥的30%、磷肥的 20%、钾肥的40%;枝条开始成熟,浆果开始着色追施第3次肥,仅施钾肥,施肥量占全年的20%[1-2]。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基础土壤肥力状况,如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测定等。

在果树营养性春梢停长秋梢尚未萌发(叶片养分相对稳定期)采集叶片样品,进行叶片养分测试。

收获期采集果实样品,记载果实产量,进行果实品质测试[3-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葡萄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各处理葡萄生育期一致,由此表明,施肥量对葡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看出,叶片氮含量与氮肥施肥量有关。叶片氮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处理T8>处理T3>处理T1>处理T7>处理T5>处理T6>处理T4>处理T2,其中最高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处理T8),达2.68%,其次为优化氮区处理(处理T3),为 2.67%,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叶片氮含量最低为70%优化氮区(处理T2),为2.01%。叶片磷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处理T1>处理 T7>处理T3>处理T8>处理T5>处理T4>处理T6>处理T2;叶片钾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处理T8>处理T1>处理T4=处理T7>处理T3>处理T2>处理T5=处理T6。由此可看出,70%优化氮区(处理T2)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均较低,优化氮区(处理T3)叶片的氮、磷含量较高,而钾含量则较低。

2.3 不同处理对葡萄每株穗数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不同氮肥用量对每株穗数有较大影响。从总体来看,随着氮肥量的上升,每株穗数呈上升趋势。无氮区(处理T1)每株穗数最低,平均为2.00穗;70%优化氮区(处理T2)每株穗数开始上升,平均为6.58穗;优化氮区(处理T3)每株穗数平均为7.63穗;200%优化氮区(处理T5)每株穗数为最高,平均为14.00穗。200%优化氮区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均显著。

不同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有密切相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表现逐渐升高。由表4可看出,无氮区(处理T1)产量最低,平均为6 050.0 kg/hm2;70%优化氮区(处理T2)产量开始上升,平均为8 437.5 kg/hm2;优化氮区(处理T3)产量平均为12 822.5 kg/hm2;200%优化氮区(处理T5)产量为最高,平均为14 842.5 kg/hm2。施氮区与无氮区相比差异显著。

由表5可看出,处理间F值>F0.01,说明差异极显著。随之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4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6可看出,增产率最高的为200%优化氮区(处理T5),其次为优化氮区(处理T3)。产值和净产值最高的也为200%优化氮区(处理T5),分别为74 212.5、58 335.3元/hm2,其次为优化氮区(处理T3),分别为64 112.5、50 436.4元/hm2。处理T5较习惯施肥节本增效最高,为32 179.8元/hm2,其次是优化氮区(处理T3),为24 280.9元/hm2。无磷和无钾处理的产量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也有所降低,说明磷、钾肥对葡萄生长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由此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升高,葡萄产量也随着升高;改变肥料配比,不仅减少了肥料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肥料配比的优化还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和磷、鉀肥缺失对葡萄的生育期影响不大。

叶片氮含量与氮肥施肥量有关,施氮量达到一定范围后叶片氮含量基本维持不变。在无氮区叶片氮含量也较高,可能是因为在氮肥施用前已经施过有机肥22.5 t/hm2,而有机肥中也含氮、磷、钾元素,可给植株补给一定量的氮、磷、钾元素[5-6]。葡萄每株穗数和产量均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总体来说,随着施氮量的升高,每株穗数和产量也逐渐升高,从而使得施氮量处理的经济效益也较高。200%优化氮区的产值和净产值最高,分别为74 212.5、58 335.3元/hm2。

4 参考文献

[1] 史祥宾,杨阳,翟衡,等.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巨峰葡萄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6):1444-1450.

[2] 魏建林,崔荣宗,张玉凤,等.不同用量控释氮肥在葡萄生产上的施用效果[J].北方园艺,2012(20):156-158.

[3] 孙九胜,胡伟,王新勇,等.控释氮肥在新疆葡萄上的肥效及其施肥优化研究[J].北方园艺,2013(5):169-171.

[4] 张勇,刘志刚.吐鲁番无核白葡萄“2+X”氮肥总量控制肥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3):160-163.

[5] 董思永,于德科,朱叶.安徽省葡萄施肥指标体系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7):123-127.

[6] 王大普.葡萄“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5(7):38-39.

猜你喜欢
穗数施肥量氮肥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论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技术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关于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相关问题的探讨
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