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7-07-12 11:59樊匀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樊匀

摘要:受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各种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面临即将消亡的危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保存与传播上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数字文化遗产转变已成必然趋势。为拯救濒临消失的古老文化皖南皮影戏,从创建皖南皮影图库和制作皖南皮影动画片两个方面入手,研究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努力以现代化方式展现其艺术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形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遗产;皖南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3-0179-03

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皖南皮影戏,是清中期由湖北移民带人皖南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皖南皮影戏造型融合了本地和其他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再吸取本地传统的花鼓戏唱腔,造型美观流畅、色彩丽而不艳、唱腔高亢圆润,曾经盛极一时。在我国,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各种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这些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们正在迅速消失,目前正濒临消亡的危险。2014年,“影像安徽”记录了皖南皮影戏的当前困境——表演者渐渐老去,缺少年轻的关注者和传承者,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人们迫切地需要为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遺产寻求现代化的保护手段和传承方式。随着数字技术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动画技术与CG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数字文化遗产转变已是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

在上个世纪,世界各国已经开始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做出努力。1992年,为了便于永久性地保存和最大限度地为公众公平地共享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DNESCO)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意大利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门户与文化旅游网”;而在2010年法国文化部宣布“文化、科学和教育内容数字化”,正式动了总预算达7亿5000万欧元的文化数字化工程;美国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了全国性虚拟图书馆的“美国记忆”工程;而在日本,则紧随“美国记忆”的步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积极将馆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形成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日本还有数字遗产研究工作者用运动捕捉技术对日本奥兹地区的活态文化遗产“狮子舞”进行了三维数字化保护,此方法已被列入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保护工程。

在国内,为赢得国际文化竞争的战略主动地位,我国政府也积极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诸如著名的清华大学的“无形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数字化”项目以及浙江大学的“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等项目均取得了令业内瞩目的成就。受此启发,中国皮影戏的保护工作也开启了从传统皮影戏向数字皮影转化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皮影戏传承发展研究的著名项目有“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数字博物馆”,项目以中国美术学院皮影艺术博物馆为依托,通过图文、影音和动画等形式展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并实现永久保存;而在皮影动画片制作方面,国内著名的皮影动画片有《梁祝》、《十八相送》、《桃花源记》等,均以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皮影戏的艺术相结合,不仅为濒临消亡的古老文化延续了崭新的生命形式,又为现代高科技增添了深邃的文化底蕴。

而相对于国内在皮影戏数字化研究方面的成就,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却相对落后太多。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街边的皖南皮影博物馆,馆藏有上万件皮影珍品,却由于皖南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无法为外界所知;皖南皮影戏的表演者逐渐老去,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种口传身授的艺术表演,400多年的古老文化后继乏人;虽然当地政府通过拍摄、录音的方式对皖南皮影戏进行了一系列抢救工作,但仍重在“收藏”而缺乏有效传播手段,现代年轻人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借助现代技术,将传统皮影戏数字化,以数字影像和数字动画的方式加以保存和传播,是非常有效而迫切的抢救途径。本文从创建皖南皮影图库和制作皖南皮影动画片两个方面人手,旨在研究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为未来打造皖南皮影数字博物馆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的构建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建立皖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整个框架的主要贡献包括原始素材数字化采集、原始素材数字化处理和展示与传播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皖南皮影戏的皮影图像和经典剧目音视频的标准化采集,完成从实物到数字化的第一步;其次通过对采集的图像和音视频进行优化处理工作,使得皮影的数字化更加规范、美观,能够最大限度地复原实物的外观和功能,同时为后面的皮影图库建设和皮影动画制作奠定基础;最后将素材归档建立皖南数字皮影图库和制作皖南皮影动画片。

完成上述各部分工作后,所取得的成果聚集在未来可以打造皖南皮影数字博物馆。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以根据所采集的素材,提炼出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设计,以应用于其他艺术设计创作之中;还可以创建数字皮影交互式平台,体验者可以通过触摸屏操纵电脑中的数字皮影,模拟现实中的皮影戏操作,真实地体验皮影戏的表演过程。总之,通过将皖南皮影戏数字化,可以使其极大可能地得到长久保护,并且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表现方式多姿多彩地重现人间,传播效率高、表现形式多样化,既可以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又更容易被现代社会认可和喜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3皖南皮影图库的创建

3.1数字图像素材的优化处理

1)色彩的优化

皖南皮影的实物在色彩上看,以红、黄、绿、黑为主,色彩比较简洁明快,着色浑厚沉着,丽而不艳,通体透剔,使人赏心悦目。而所收集的数字化素材,由于受到采集设备限制、天气、光线和采集人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实物色泽要相差甚远,因此需要通过高精度的润色、调光和锐化处理,此处用Pho-toshop的调色工具和滤镜工具来合并完成。

2)外观的正畸

由于都是数码设备的批量标准化采集,即使是三脚架固定采集,每次摆放的角度、位置不同,也会使得采集到的图像发生畸变,譬如头大身子小或者比例失调等问题。因此需要在Pho-toshop中通过变形类工具加以矫正,正畸后的图像外观尽可能地平整合理,最大限度地还原实物的原貌。

3)影人的拆分

在现实中,影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是活动的,靠连接点串接在一起,表演的时候,表演者拉动影人的身体各部分来完成各种诸如舞蹈、走路、打斗等动作。而采集到的数字化皮影图像则是一张单图层的照片,所有关节都是“死”的,所以需要对影人进行“肢解”,将其的头部、躯干和四肢分离开来,分别放在不同的图层中,保存起来待用,后期就可以从图库中直接取出素材制作数字皮影动画片。这部分工作依然通过Photoshop的图像抠取、剪切和粘贴来完成,完成后,针对缺失的关节部分进行补绘,将关节做成和实物一模一样的圆形,如图2的过程所示,以便于后期做转动之类的动作。

3.2皮影图库的归档方法

1)按类型划分

按类型划分角色、场景和道具。例如角色类型可以分为人物、动物、神仙、妖怪等。

2)按不同部位划分

按不同部位劃分,例如皮影的头部称之“头茬”,头茬又可以分为头帽和脸谱,而脸谱又可以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如图3中所示。

3)按剧目划分

按每个剧目的名字来归档保存素材,在这个剧目中再按照角色、场景和道具来划分,这样在创作数字皮影动画片的时候,直接从该剧目的素材库中取素材即可,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前一小节中提到的拆分素材,就是按照这个方式来归档保存。

4数字皮影动画的制作

整体上来说,数字皮影动画的制作大约包括以下流程:典型剧目的选择;剧本的撰写;分镜头的绘制;动画片静态场景的建立;角色在场景中的位置摆放;根据分镜头制作角色的骨骼动画、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声音的插入以及与画面的同步性调整;动画的后期美化处理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流程如下:

1)分镜头的绘制

数字皮影动画的演绎源自现实中的皖南皮影戏表演,因此之前通过采集皮影戏的表演视频来捕捉每一个动作细节,再根据每一个动作细节来绘制相应分镜头。如果想要高还原度地演绎每一个皮影戏的经典剧目,动画片中角色动作是否如现实中一样到位,有没有传神,分镜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角色的骨骼动画

高版本的Flash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骨骼工具,可以很便捷地把符号连接起来,形成父子关系,来实现我们所说的反向运动(Inverse Kinematics),即IK。整个骨骼结构也可称之为骨架(Armature)。这几乎是为皖南皮影动画量身定夺的一项技术,皮影骨骼动画的完成大致如下几步:

第一步,根据骨骼动画的骨骼生成条件,首先要将各部分素材转成影片剪辑元件,然后按照角色的需要摆好初始姿势。

第二步,利用骨骼工具进行身体各部分骨架的连接,骨架连接完成后可以清楚看到数字影人具有跟现实中的影人一样能够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模拟现实中的影人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

第三步,根据分镜头制作角色的各部分骨骼动画,此处还要不断地参照采集的皖南皮影戏视频,力求数字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到高度还原。

3)其他部分以及后期制作

核心技术骨骼动画完成后,再通过Flash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技术,完成剩下的动画部分制作,同时完成静态场景的搭建,此时动画部分的制作基本完成;导人事先录制好的皖南皮影戏表演音频,再根据音频的节奏来调整动画的节奏,保证画面和音效高度一致;最后,将完成的动画片输出到Premiere和After Effects中,进行后期特效制作(例如皮影戏的灯光效果等)。至此,皖南皮影戏动画的制作流程全部完成,动画的片段截图如图5所示。

5结论

本文从皖南数字皮影图库的创建和皖南数字皮影动画片制作两个方向着手研究,构建皖南皮影戏向数字皮影转化的体系框架。数字皮影图库和数字皮影动画结合多媒体、图形图像、动画、网络等新型数字技术创作多样艺术形式,亦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特点,能够全方位传承皖南皮影戏的艺术精髓、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等。数字皮影打破了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并赋予它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在真实再现传统皮影戏原理的基础上,可以随着现代人的不同审美需要而赋予它不同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多方位领略皖南皮影戏的魅力,感染安徽古老的文化气息。数字化手段既保留了传统皖南皮影戏的艺术特色,又换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于世人,令其以崭新的生命形式长久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