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看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2017-07-12 14:51张宏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民族声乐美声唱法

张宏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整体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界提出了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给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问题,尤其是从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角度审视高校声乐教学,应当系统性地改革教学的观念、内容及原则,尤其是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演唱技巧及高校声乐教学等方面。唯有如此,高校声乐教学才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音乐人才,达成素质教育和人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声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7-01

民族唱法,是指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使用的声乐技巧,一方面,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具有汉语发音吐字的特征,并吸取了中国传统戏曲唱腔和自然民歌唱法的特点,另一方面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技巧。

美声唱法,最早流行于17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要求嗓音优美自然,在整个歌唱音域内声音厚重;能游刃有余地演唱高难度声乐作品,从而使演唱灵活、圆润和光彩而又不失稳重、华丽和准确,同时声音的穿透力极强。

从美声唱法的角度和美声唱法的民族化过程中,民族声乐虽然在继承了我国戏曲唱腔和自然民歌唱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美声唱法好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必须在改革中加以完善。

一、强化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

虽然当前国内的音乐界不断研究探索民族民间唱法,但对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的科学性仍然存在疑问。所谓“科学性”,是指要有完整的系统,合理的哲学性与思辨性,可以保持先进。由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声乐不够科学,不够先进,也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所以民族声乐没有科学性。这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声乐的发展极为不利。在民族唱法的共同性中,基本原则基本和美声唱法一致,科学价值显而易见。可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傳统唱法的用嗓方式极多,是否都科学,尚无认真鉴定。从艺术创作客观规律来看,我国的民族声乐是直观反映现实生活,属于表演类型的,符合艺术创作客观规律的,因而是科学合理的。如果因为民族唱法里面有些发声超常规,就认为其不科学,显然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是不正确的。所以,应该肯定中国民间民族传统唱法的科学性。

二、提高民族声乐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不但使用人声,还要用语言去表达情感,因此歌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吐字咬字能力。咬字的依据是语言,语言又是各种演唱技巧如发声、用气和共鸣等的基础,同时,语言还是音乐曲调的主体依据。演唱时使用的语言不一样,演唱的具体方式以及要求也会不一样。尤其是不同语言的咬字位置不同,共鸣位置也不同。

意大利语是美声唱法的基础语言,因素和发音较于汉语简洁,没有归韵,音节的字腹是由元音和重元音组成,因此元音单纯,音节洪亮,易于共鸣。汉语比西方语言复杂,发声与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汉字发音有“平上去入”四声,旋律的走向,要符合字的声调或者韵味;为了咬正字音,演唱时会做出一些自发创作。总之,要加强民族声乐语言的训练,是歌唱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习惯,即“字正腔圆”“落地有声”。

加强声乐演唱当中情感表达和体验。演唱时,要用情演唱,同时还要用对情,因此,歌者要掌握曲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思想特征,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需要根据个人演唱风格做出处理,再加上联想和想象,让歌词要塑造的形象和音乐形象融合;歌者要有意识地渐渐培养自己的演唱格调。

正确把握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不同的,如中西歌曲在风格与韵味上明显不同,初学者也能够辨别出来,但是要掌握,能够表现出来,就要注重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同时对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乐曲,韵味更是丰富多,不同的声乐类型韵味亦不尽相同。

三、适度改革高校声乐教学

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非常重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更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音乐教育就必须打破 “以西洋音乐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体系,增加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

要改革高校声乐教学,首先要加强和重视声乐理论教学。因此,必须在理论上加以充实和创新,开设声乐理,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其次重视和加强声乐教材的编选。高校声乐教育可选教材很少,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可选教材中,虽然民族声乐作品所占据的比例很大,但都是经过改编的民歌和艺术歌曲,而传统的民族民间声乐艺术作品,如“原生形态”的民歌、戏剧和快书较少,从而将我国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发展割裂开来。目前的教材内容未能充分吸收最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声乐教材科学与否来决定的,因此,教学改革要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丽虹.声乐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段建新.浅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形式及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5,(3):56.

[3]肖黎声.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3):6.

作者简介:

张 宏(1964- ),女,辽宁锦州市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民族声乐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