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动式”管理理论与现实的悖论

2017-07-12 08:43曾深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悖论高校辅导员

曾深改

[摘要]“走动式”管理理论最早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并逐渐在医院、物业管理等领域推广和采纳。笔者将基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走动式”管理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的三方面悖论,即理论适用性的悖论、实施主体方面的悖论和实施客體方面的悖论,最后,本文从学生工作和辅导员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走动式”管理理论 高校辅导员 悖论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07-02

“走动式”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走动的方式进行管理。该理论的得到了学界和各行各业管理者的关注,在高校管理中运用“走动式”管理既带来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非预期的负面结果。如何弱化该管理理论的负面效果,做到扬长避短,是本文写作的重点。

1“走动式”管理的提出及发展

“走动式”管理的概念是西方发展的产物,由管理学大师帕斯卡尔提出,后来经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中对其进行具体化论述。这种管理理论旨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非正式沟通氛围,目的是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走动式”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的走动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办公室,而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现场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应该割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而是要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无阻;管理者不应该道听途说,从身边的员工获得“实情”,而是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与下属同吃同穿。

“走动式”管理理论突破了企业管理的领域,在医院人事管理、物业管理、园林工程管理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也带来启发性的意义。笔者基于自身担任辅导员的经历,全面阐释“走动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产生的非预期效果,从而总结“走动式”管理与现实存在的悖论,并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一、“走动式”管理理论与现实的悖论分析

“走动式”管理理论在企业的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当把产生于企业管理的管理方式迁移至高校管理时,仍然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走动式”管理理论在高校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悖论。

1.适用性悖论:“走动式”管理理论本身的适用性问题

“走动式”管理是在企业管理背景环境中产生的,因而带有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理性经济人旨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强调的是利己主义。相反,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显然不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扮演利他主义的角色。尽管企业管理和高校管理同属于管理类,但是在迁引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对其背后的适用性条件进行分析,否则有悖于理论提出的特定背景条件和特定适用环境。

2.实施主体方面的悖论:高校辅导员面临高压工作环境和新形势

高校辅导员是指在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工作对辅导员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青年辅导员的功利主义色彩明显,这两方面皆有有悖于“走动式”管理的要求。

(1)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随着高校的改革,辅导员工作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高付出:管理范围广、工作内容杂,事无巨细。二是低回报:工资收入少、福利待遇低,前景晦暗。现实生活中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有悖于“走动式”管理所需要的要求。后者要求辅导员经常性地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管理模式,而现实生活中,迫于繁重的工作量和有限的时间,辅导员难以走出办公室。

(2)青年辅导员的特点

在众多不稳定因素中,市场经济发展蕴藏的不稳定因素最多且影响力更大。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高校辅导员,尤其是青年辅导员强调个人的得失,忽视学生的发展;注重结果导向,忽视过程公平;倾向官僚层级式的管理,忽视服务学生的意识。经过非正式的谈话中了解到,部分辅导员视辅导员一职为“跳板”,为将来转教师岗或是转仕途打基础,日常的“走动式”管理只是为了汇报工作。

“走动式”管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动,而是要求辅导员带着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地走动。如果辅导员仅仅为了走动而走动,这种流于形式的走动并不会长久。

3.实施客体方面的悖论: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的突出特点

在“走动式”管理链条当中,学生群体是实施客体。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出生和成长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也会带着时代的印记。新时期下的高校大学生个人保护意识强,且行动力强。这样的特点给辅导员的“走动式”管理带来困难。

(1)善于伪装自我——信息不对称

善于自我伪装通常给“走动式”管理带来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适度伪装的普通学生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那些隐含潜在问题的或是思想态度不端正的特殊学生。信息不对称发挥“走动式”管理作用的障碍。

(2)善于煽动群体——情绪抵触

相比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当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学生厌烦“走动式”管理时,他便会与其他同学“合谋”,并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工具把这种消极情绪加以渲染和传播,那么“反监工”情绪就会由点及面在学生之间扩展,从而形成群体性“反监工”的行为。学生群体对“走动式”管理的抵触情绪不单会造成对辅导员的厌恶,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学生对学校、学习的厌恶,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弱化“走动式”管理的负面效应

“走动式”管理理论对高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遇到困境。“走动式”管理理论本身存在的适用性问题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上述的悖论,基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从实施主体方面和实施客体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几点弱化“走动式”管理负面效应的措施。

1.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改进学生工作

(1)做一个好有备无患的管理者

“走动式”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辅导员应该掌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事先通过花名册和学生信息系统熟悉每位同学的姓名和面孔,多走动于食堂、操场等日常活动场所,加深对每位同学的印象,掌握各个同学具体的个人特点。然后借助班会或是宿舍评比等活动,深入了解每位同学的性格和特长所在,为将来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有重要的依据。

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走动的场所转向课室。在走动于课室前,为提前给学生做好心理的预期准备,辅导员应该告知学生辅导员将巡视于课堂间,从而尽量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

(2)做一个少说多听的倾听者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党、团、班级工作;对学生的学业、心理、就业、交友等进行咨询指导;做好宿舍管理、帮困助学、安全稳定等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而最难落实的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便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政治倾向。在走动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的角色便是一个倾听者,要倾听学生的想法、疑惑和忧虑,然后,密切关注思想政治不端正的学生。

倾听不仅仅能够获知学生的需求、思想,还能够成为学生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做一位懂得倾听的辅导员是辅导员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提出成熟方案的必要前提。

(3)做一个擅长语言艺术的教导者

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效果大相径庭,这种表现在育人过程中尤为重要。“走动式”管理强调的现场管理必然会让走动者直面很多办公室里无法预期的问题,如果辅导员的处理方式不当,如当同班同学的面批评、指责,这将伤害到某些同学的自尊心或是自信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影響。

辅导员要善于拿捏说话的尺度和选择恰当的用词。如何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错误,这是成为一位合格辅导员的漫长修炼过程。掌握语言艺术将为“走动式”管理的效果添砖加瓦。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度: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1)端正辅导员的政治思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不仅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既要“育”也要“管”。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式政策教育,除了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时代下多元的媒体,丰富政治理论的学习方式,建立信息化学习平台,例如通过院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等。给辅导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具灵活性和便利性的途经。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端正了辅导员的思想,有利于在学生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为“走动式”管理锦上添花。

(2)降低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合理配备师生比例

现实中高校师生比例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在某些院校,其师生比高达1:400,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极大。

增加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降低高职院校辅导员师生比。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辅导员能够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适度解放出来,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走动”于学生之中,增进师生的沟通与理解。

(3)提高辅导员的收入待遇,适时调整薪资安排

为改善高校辅导员的经济状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实现辅导员的同岗同工同酬。第二,规定辅导员薪资标准,岗位工资高于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员,通过量化辅导员的工作,使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其收入成正比,多劳多得。第三,建立专项津贴,根据量化标准与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无形支出予以适当补偿,逐步减少并最终杜绝辅导员无偿加班和值班的现象。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长期坚持、缓慢见效的管理方式,它对辅导员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要持之以恒,也要在走动的过程中“走心”。改进学生工作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为减少“走动式”管理见于实践的阻力的有效举措。

三、总结

“走动式”管理对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意义。但是,笔者认为该理论本身的适用性问题、实践主体自身的原因以及实践客体的时代特征使得“走动式”管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产生了非预期的负面效果。从实施主体和实施客体两个方面弱化“走动式”管理理论的负面效果,以其切实发挥该理论的实际作用。

猜你喜欢
悖论高校辅导员
罗素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真与说谎者悖论
“帽子悖论”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