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竹唢呐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研究

2017-07-13 17:57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41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唢呐同胞湘西

李 青 李 薇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16000)

湘西苗族竹唢呐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研究

李 青 李 薇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16000)

湘西苗族竹唢呐是一种在湘西苗族地区深受苗族同胞喜爱的器乐艺术表现形式,湘西苗族竹唢呐发展历史悠久,兼具娱乐性与实用性。它具有湘西苗族独特风格,是湘西苗族同胞集体智慧所融合的结晶。本文从湘西苗族竹唢呐的概述、音乐特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探究。

湘西苗族;竹唢呐;文化艺术特征

湘西苗族竹唢呐是湘西地区苗族同胞所喜爱的一种器乐形式,现如今主要流传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境内。湘西苗族竹唢呐现多用于苗族同胞婚庆与娱乐之中,它所演奏的乐曲抒情性强,曲调优美,艺术性强,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同时它也是一份当地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一、湘西苗族竹唢呐的概述

1.湘西苗族竹唢呐的乐器形制

湘西苗族竹唢呐的制作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简中带杂,它的造型精致、声音优美、构简单。竹唢呐分为哨嘴、哨片、管体和细线四部分。竹唢呐的哨片与哨嘴之间用细丝线绑定,起固定作用。哨嘴、哨片和管体三部分均使用当地的野山竹制作而成,野山竹直径较小,竹节之间的间距宽且均等,适合竹唢呐开孔设计。制作的竹唢呐必须选用在5-6月份所砍伐的树龄为2-3岁的野山竹,这个树龄阶段的野山所演奏出来的音色明亮、通透,且竹子较干燥,音质稳定性较强。以前竹唢呐全管就只有一个孔,仅能够演奏出一个三度二列。在明清时期竹唢呐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基本已经形成能够演奏中国的五声调式5孔的竹唢呐。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发现了这件民间乐器,经过摸索制作成前6孔,后1孔的现代竹唢呐,能够满足八度内基本音级的演奏。

2.湘西苗族竹唢呐的表演形式与内容

湘西苗族竹唢呐的表演形式分为独奏、合奏和伴奏三种。因竹唢呐音色优美,善于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在当地苗族节庆活动或苗族青年对异性表达爱意时,多用以独奏或合奏的形式演奏当地苗歌。在演奏苗歌时一般为七言一句,两句称为一联,两联为一首,俗称的七言四句体[1]。湘西苗唢呐曲牌虽然结构复杂,但也有其特定的规律,音韵适合演唱,平仄符合苗语方言规律,如《试探歌》《定情歌》《姐姐送你上家门》等。竹唢呐在进行伴奏时一般与牛角琴、木叶、竹拓等乐器一同为苗戏伴奏。在用于苗戏伴奏中,在乐曲中演唱者停止时,竹唢呐充当旋律演奏的部分,牛角琴与其他打击型乐器进行伴奏。或者在一些特定的曲牌中,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竹唢呐与其同奏,但不进行和声演奏,如《苗山韵》等曲牌中均有体现。

二、湘西苗族竹唢呐的音乐特征

1.湘西苗族竹唢呐的乐曲结构

湘西苗族竹唢呐演奏的苗歌曲式结构类似于西方音乐体系中回旋曲曲式结构。竹唢呐演奏苗歌时,曲式大体可分为“起腔”、“加腔”、“绞腔”三种结构。“起腔”为演奏苗歌的开头乐曲,“起腔”结束后开始演奏“加腔”的内容。“加腔”也可理解为一个全新的乐曲或乐段,经过一次或多次不同的“加腔”后,最后演奏“绞腔”,乐曲便结束。“绞腔”意为乐曲的结束。“加腔”是整个演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然而每个“加腔”中对比不大,往往只会改变乐句中的几个音。竹唢呐演奏苗歌进行多次“加腔”的原因是由于当地传统苗歌所包含的旋律少、腔调少,较少的旋律不能够尽情表现当地竹唢呐演奏艺人的演奏情绪。

2.湘西苗族竹唢呐的旋律特征

湘西苗族竹唢呐根据苗歌的旋律特征可分为韶唔曲和韶萨曲两大类。韶唔曲意为高腔,韶唔曲旋律抒情性很强,音符跳跃大,以跳进为主,节奏自由。演奏高腔的苗歌一般使用公竹唢呐,容易体现苗族的高腔情感。同时韶唔曲一般为一段旋律多段歌词的作品,因此,在演奏时多有人进行伴唱。韶萨曲意为平腔,演奏这类乐曲常用母竹唢呐进行演奏。韶萨曲平稳流畅,叙事性很强,跳动不大,旋律以五度内的跳进为常。

竹唢呐在演奏苗歌中,旋律的节奏常以长短型和短长型的节奏型为主。这类节奏型大量的出现,是因为和演唱苗语中节奏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湘西花垣县苗族地区的苗语,语音都强调和加重后半拍。这种隐藏在苗歌中的节奏,其实是当地族同胞说话的习惯与演唱苗歌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时间的沉淀便形成了强—弱—次强的力度变化,便形成了湘西竹唢呐表现强弱的特征。

湘西苗族竹唢呐演奏的苗歌节奏与节拍比较自由,但是散而不乱。一些民间艺人在演奏竹唢呐时,能感受到节拍很自由,像是全部是由散板所构成,没有小节的区分。其实苗歌的演唱是有固定的节奏与节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当地苗语擅长拉长最后一个音,在音乐表现中演奏者潜意识下在碰到长拍时多随意用到自由延长或随意的休止。同时大多数的演奏者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基础训练,他们在演奏苗歌时随时根据情感或者气息的需要加以停顿,以造成了苗歌没有固定节拍的错觉。

三、湘西苗族竹唢呐的文化内涵

湘西苗族竹唢呐是湘西苗族同胞们根据远古时期的宗教祭祀与指挥战争的乐器发展演化而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沉淀下来的丰厚的艺术价值无论是起到反应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各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湘西苗族竹唢呐是一种与当地民歌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民间器乐艺术表现形式,它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娱乐与祭祀。当地苗族同胞在进行一些风俗活动时,会在一起演奏竹唢呐和唱苗歌。在苗族三月三的相亲会、四月八等节庆日,苗族青年男女会演奏竹唢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娱乐的同时凭借音乐表现自己,俘获心仪对象。通过竹唢呐激昂地演奏,反映了苗族同胞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生存问题对于经历七次大迁徙、备受压迫的湘西苗族同胞来说尤为重要,演奏竹唢呐正好发挥了能够聚集苗族同胞的作用。通过一些竹唢呐的演奏可以感受到湘西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发挥了它的凝聚群体的作用,它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族人聚集在一起,加深亲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结语

湘西苗族竹唢呐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湘西苗族同胞集体智慧所融合的结晶。它具有娱乐功能、社会功能、审美功能等多重性的特质。竹唢呐的演奏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展现出湘西苗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挠顽强的生存信念。

[1]杨毅柳.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糜静.浅析湘西苗族唢呐旋律风格的文化成因[J].群文天地,2012(5).

本文系2016年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苗族竹唢呐传承与传播研究》(JGY201630)成果之一。

李青(1988.06- )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器乐演奏。

李薇(1989.09- )女,土家族,湖南省保靖县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唢呐同胞湘西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又听唢呐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唢呐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