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负载词在翻译特性视域下的英译探析

2017-07-13 21:19刘文硕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英译视域原文

【摘要】汉语文化负载词语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本文作者从去桎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个视角并结合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做了简析,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成功英译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文化 负载词

一、引言

汉语做为一种语义语言,是由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负载文化的任务主要是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承担”“我们平时说词汇对社会生活最敏感,这也意味着许多文化凝聚于词”词汇对文化的特殊包蕴,决定汉语中势必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词语。常敬宇在其专著《汉语词汇与文化》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词语:“是特定文化范畴的词语,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何更好的解决汉语文化词成功的英译呢?以往的作者只是就翻译特性的某一方面对汉语文化词的英译进行分析,而本文作者将从翻译的五个特性视域总的去分析汉语文化词的英译,从而有助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成功英译。

二、翻译之文化特性

1.社会性。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翻译是为达到某种社会目的,因而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指导翻译实践的标准也必将带有深刻的社会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种文化术语特别多。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术语相同而意义不同,术语不同而意义相同的情况比比皆是。处理这类情况可采用同译或异译的方法。所谓同译就是用相同的译文去翻译那些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的术语。

比如,中国古代小说的名称多种多样,有叫“传”的,像《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等。“传”在此处就不宜译为biography,而应译为story,《李娃传》英译为The Story of Li Wa。有叫“记”的,像《白猿记》、《红线记》、《枕中记》等。“记”字也应译成story,《枕中记》就译成 Story of the Pillow。

2.文化性。翻译的文化性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下面我们从《中外文化交流》和《21世纪报》上的新闻翻译实例中看一下文化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例(1):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始建于1300多年前。

Lhasas Potala Palace,boasting a history of over 1300 years,is the temple of the gods of Tibetan Buddhism.

在翻译中添加“Lhasas”一词并将其置于文首,不但使不一定知道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的外国读者一开始就了解了布达拉宫所在地理位置,并且一开始就会引起他们对西藏陌生、新奇的异域风光的美好想象和对神秘的布达拉宫的神往。

3.符号转换性。翻译的符号转换性是指一种语言符号在翻译者头脑中创造出一个概念,并且产生了一个“思想场所”,即“符境”或“语境”。然后,译者头脑内部的语言编译机制将原语的思维转化成“内部言语”,供大脑进行编码,接着转化成译语的语言,从而产生出原语语言符号的对象——译语的语言号。这就是翻译中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

我们从以下两个例子看以下翻译中的符号转化性视域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例(2):千里之行,始于“手下”( 西门子手机广告)。

Have a Siemens cell phone right away,and you can build Rome in a day!

例(3):出手不凡钻石表( 钻石牌手表广告)。

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例(2)突出出产品的上乘质量或引出广告的主旨,译文则通过角度转换,成功地传达了原文之美。例(3)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一些,反映了汉英两个民族在审美價值取向上的差异: 前者重视使用产品后由于个体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认同的增加而带来的审美愉悦,而后者则强调“有用即美”的实用主义美学观。正是因为二者在审美观上的这种“错位”,才使译文不得不撇开原文的符号形式,进行合理的视点转换,将“出手不凡” 变成了“分秒必争”。

4.创造性。翻译的创造性,也就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多种表达方法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去再现原作的内容及风格、神态和意境。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者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为了这种传播和交流顺利进行,译者有时需要采用增添的手法对原文信息进行加工和创造。比如:

例(4):那黄色的崖壁上,黑色的岩石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川字。

When the boat passing through the long chary Gorge,we see the huge Chinese character“ chuan”,meaning river.

5.历史性。翻译的历史性要求译者在理解原作时,充分考虑原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意义,尽量避免其当前所具有的“先见”与“前理解”所产生的羁绊,进入原文产生的历史语境,理解原文的真意。

如果将“鸿门宴”翻译成 “Hongmen feast”,就会出现误译情况,它可以被翻译为 “Hong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这样就蕴含了其中的历史内涵。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1.去桎梏。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译文与原文并没有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要从原文的限制中抽离出来,重新在不违背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将原文的意义动态的在译文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译者要去桎梏,摆脱原文的局限,将翻译形象生动的变现出来。比如:“玉不琢,不成器”的翻译是 “nature is above nature”,其中并没有局限于“玉”,“器”的字面意思。而是转述为“nature”,以此涵盖世间万物的特点。

2.重组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会将一些能够搭配的字句重组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原文的形式简单的孤立翻译,毕竟字句不分家,意思还是由句子表达的,所以将句子重组翻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译文是“The Wolf changes his coat,but not his dispositions”. 此翻译乍一看,确实跟原文出入很大,狼跟原文的江山根本不是一件事,但是经过仔细推敲之后,这句谚语就是要形容跟狼一样本性凶残丑陋难以改变的人,所以此译文也是非常贴切。

3.建空间。所谓建空间,是根据文章的整体性而言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匠心独运,经过自己的分析,整理,修改,重组,在原文与作者和译文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并通过这种空间领略文章将要传达的意境,从而准确形象的表达意义。这样的意境在古诗当中有所表达,比如杜甫的《绝句》其三最后一句: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许教授的译文是“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 going ships ‘goodbye!” 正是杜甫经历乱世,劫后余生的愉悦心境的写照。整首詩作者通过建空间表达作者与原文意境的相似感受,从而生动形象的表达作者的心境。

四、结论

从以上翻译的特性视域的5个角度我们来分析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我们可以体会到翻译的五个特性彼此各具特点,但是在语境中又是相互融合的。以往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探析中,大多数作者通常就翻译文化视域的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来研究,而本文作者从许钧在《翻译理论》一书中所提出的翻译特性视域的五个方面总体的来分析汉语文化词的英译,这样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全局,多角度的考虑翻译过程,有助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成功英译。但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知识水平和篇幅有限,不能尽其详细,还需要各位研究者一起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WALEY Arthur.Laozi[M].Changsha: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9.

作者简介:刘文硕(1991.12-),男,汉族,辽宁瓦房店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方向,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英译视域原文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