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下的环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7-07-13 07:06刘婷肖娟陈兰英黎云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刘婷 肖娟 陈兰英 黎云祥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体系培养中缺乏应用型及创造型人才的问题,在“卓越工程师”和“注册环评工程师”双师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以期提供适合“双师”发展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环评课程;现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27-02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且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集中体现了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学科分支知识的交叉和运用,在环境与生态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建立我国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随后,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人事部审定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正式出版,大纲规定环境影響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4个科目,注重考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2010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及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历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许多高校学生也因为环评工程师的高走低出而不得不放弃从事环评工作;同时,高校在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讲授、轻自主探究,导致部分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这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现学先用、用人单位意见多多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部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出台了很多规范文件,加大环评改革力度,社会对于环境专业学生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

一、环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1.教材过时、滞后。教材作为承载知识的物质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多年一直使用的教材为2001年出版的《环境影响评价》。然而,环评是发展变化的,每年都会更新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十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度不高,理论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却愈加严重,穹顶之下的雾霾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已造成严重威胁,2012年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2012》进行AQI的监测,把PM2.5列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之一,并于2016年全国普及,这是以前的教材从未涉及的内容。自2015年1月1日实施新环保法,2016年修正并实施的新环评法,以及2016年颁布的地下水导则(HJ 610-2016)和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等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根本不可能涉及。

2.满堂灌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的教材讲解成为传输环评知识的基本方式,教师占主体地位。其教学模式主要是组织新课,讲解新课,布置作业,教学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观被忽略。这限制了个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地的余地,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得到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创造才能,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有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传统的环评课程的课时分配是一学期总计68学时,总计11章,平均一章6学时。这对于老师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多且繁琐,加重了教师的讲解负担。对于学生来说能真正掌握的知识也会相对较少且不深入,只是了解个大概,学完下来学生能记住的知识不多,如囫囵吞枣般。教学场地仅限于教室,使学生没有环评基础数据的概念,没有形象的认识,只能死记公式,无法理解一些工程的设计原理,立体感不强,且撰写报告时出现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

4.考查方式死板,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环评教学课程的考查方式是平时成绩10%,而期末考试高达90%,以期末考试为主,期末考试设置多为客观题,主观题比例较低,就单拿成绩来说最终目的为了使学生能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脆弱,对原理的理解似是而非,无法活学活用进行实际操作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环评课程偏理论性,学生自己编制报告的机会几乎没有,大学期间基本没有动手的机会,纯粹属于纸上谈兵。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下的现场教学模式

1.现场教学模式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需要教授学生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通过此门课程应基本掌握环评理论知识、环评设计技术及绘图技能。现场环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与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环保相关的工企业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到工程现场参观,采用真实的题材,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入工企业或环保部门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环评。时事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是:经过前期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环评新闻的搜索及处理素材的技能,以环评时间(News Time)演示文稿或其他多媒体方式进行报告,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点评和分析。现场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联系好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见习场地,让学生接触实际场地,让学生对地形、水文和气象等基础数据有直观的概念,设计真实的课题让学生因地制宜设计环评报告书(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可设置适当的奖励环节。

2.現场教学模式的优势。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场环境下的数据与教材讲解紧密结合,用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及现场教学的方式,使环评偏理科化的数据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单纯听课和做笔记造成的单一枯燥和烦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再为了学而困,从而达到“卓越计划”提出的重素养,重实践的人才要求。②更换最新教材,配合网络资源。原来环评教材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实例较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把课程也一分为四,分别对应的教材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对应注册环评师考试用书,再在课堂上配合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丰富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增添知识的具象性和实用性,教师把知识整合起来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也使学生的兴趣大大的提高。③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教学效率。时事环评和现场教学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发挥每一位同学的才能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每一位小组成员应相互交流协作,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归属感和成就感。团队协作有助于依靠团队的力量突破环保教学难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开发性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创新才能的发展。

三、结论

通过现场教学模式和改革教育素材、教育内容,邀请工企业工程技术骨干参与课改方案等措施,并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环境时事信息并运用环评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及分析的能力,还能把学生对环评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波,吴春笃,储金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3):94-96.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3]靳敏,张安富.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97-104.

Abstract:At present,universities of China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re lack of application and creativity.Under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excellent engineer"and"registered EIA Engine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were analyzed.Current teaching assessment reforma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re put forward and to train more high 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Key words:excellent engineer;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field teaching mode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