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7-07-14 02:36林作勇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教研

林作勇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德兴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及对策

林作勇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德兴小学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是根据小学生特点制定的,依托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生活学习平台,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不佳,本文对教学现状展开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对策

品德与社会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的学科,德大于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第一,学校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学手段不科学。目前,在小学阶段,教师较为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把《品德与社会》课程置于“副科”地位,对这个科目不够重视,学校会开设相关课程,但是不注重这个科目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具单一,经常出现“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是课堂的常客”现象,教学缺乏实效。这就影响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教学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轨,无法学以致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未开展教研活动,致使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不够熟悉,只是照本宣科,像理解语文课文一样,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逐步的讲解,对人物、事件进行介绍,违背了品德和社会教学的初衷,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使学生学习真正的知识。

第三,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部分小学,教师的工作极其不固定,在缺乏教师的情况下,其他任课教师就会代替《品德与社会》的科任教师讲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对知识与教材的熟悉程度较差,无法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摆正学科位置

加大重视程度,摆正学科位置,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手段。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要重视德育教育,意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加大重视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摆正学科位置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增加课时,学校可以增加《品德与社会》的课时数,每周增加一至两节,使学生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十分重要,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重要,从而加大学生学习动机。

第二,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摆正学科位置,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与学校的“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从平凡的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学生感恩、从善意识。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至少做一件善事,坚持撰写“行善日记”。学校根据各班的表现一个月评比一次“日行一善”优秀班级、各班根据学生表现一个月评比一次“日行一善”优秀学生。学校还可以开展各项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举办“我行善,我快乐”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崇尚行善喜读书”活动等。

(二)健全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为教学提供制度保障,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研效果,将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可见,健全教研制度十分重要。健全教研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教研机制的建立与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学能力、综合素质、业务水平都具有密切的关系,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以免出现教研活动撞车问题,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

其次,需要选择优秀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核心人物,需要选拔业务水平较高、授课能力较强、善于学习的教师来担任,引导其他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最后,选择恰当的研究课堂,根据学生的德育特点,选择恰当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以及教学热情,明确教研方向,提高教研能力。例如,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可以选择当前较为热点的话题开展研究,深入了解热点内容,根据时代特点,向学生讲解新的品德与社会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完善评价制度

评价是最好的教学反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分,促使学生进步。完善评价制度主要需要做好两个工作:

第一,改变评价的单一性,完善评价制度,不能够使用单一的方式进行评价,需要保证评价的多元化,从而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从而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考核、平时表现、社会实践、好人好事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定,不能仅以考试成绩、背书能力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第二,进行全过程评价,教师、学校、学生进行共同评价,进行全过程评价,可以考察学生的真实行为,而不是虚假的、故意的表现,能够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教师,学生,学校共同评价也能增加评价的真实性。例如,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制定三个表,一个表是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有无打骂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够偷窃、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一个表是同学对该生的评价,该生的行为与言语,是否存在不守纪律的行为。一个表是教师的评价,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品德与社会》承担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任,只要教师重视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健全教研制度,完善评价制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把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能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做好准备,实现素质教育。

[1]刘新红.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则.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刘桂梅.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学周刊,2012(2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教研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