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水 润泽童心

2017-07-14 21:40吴益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评价

吴益梅

[摘要]在又一轮课改的大潮中,“教育如水,润泽童心”是每一个教育人为之努力的方向,因此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油坊中心小学为此努力构建“尚水文化”,精心打造了“如水德育文化”“尚水课程文化”“润泽教室文化”“生本课堂文化”“智慧儿童文化”等。

[关键词]校园文化 课程效率 评价

学校是一方池塘,追求“教育如水,润泽童心”的育人境界,聚焦生本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文化特色,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和谐、充分地得到发展,是每一所学校的愿景。目前,我校正在努力构建“尚水文化”,在我校的每一个角落,如水的文化正一步步润泽着每一位师生。

一、如水德育——打造润物无声的心灵文化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由此,教育如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是一种“浸润”式的渗透,如涓涓细流、叮咚泉水,润物无声,入地无息。

1.打造校园环境,突显“如水”德育的特色空间

环境文化是学校的显性文化,是最直观的学校文化。我校进一步推进学校廊道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精致的校园环境。利用走廊、楼梯等空间向学生宣传国内外名水、著名水利工程、水环保知识、以水明志的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等;让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了解周边水资源,从而发挥“小手拉大手”宣传作用、保护家乡水资源;在校园橱窗以及班级板报中设置“水的品格”宣传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水的各种品格进行阐释。通过生动有趣的校园环境,浓浓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抓实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如水般的良好品质

以“八礼四仪”教育为主线,以进一步学习《规范》《守则》为抓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为目标,结合《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相关评价目标,认真落实文明礼仪岗、常规检查制度;发挥“小水滴”记者团骨干力量,每周一进行“小喇叭播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提升;开展好“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高“两会一课”的教育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如水般向善向上。

3.开展特色活动,创造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

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以校本礼仪教材为载体,开展“我爱校园”“小水滴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以节日活动为契机,抓住学生内在爱心培养和外在习惯养成两条主线,积极开展感恩老师、热爱祖国、劳动最光荣、保护水资源等主题活动;以年级为单位,精心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中队观摩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4.强化学科渗透,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找准结合点,提高备课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渗透;二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趣味性。

二、尚水课程——打造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

1.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国家课程,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认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形成时时有教育、处处有资源、人人都是课程开发者和利用者的意识。

2.开发“尚水”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的课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本学期着力以“尚水文化”统领学校管理,逐步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和建构尚水课程,促進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尚水悦读课程(晨诵、午读、英语口语、阅读课、读书节);尚水悦动课程(快乐乒乓、竖笛);如水德育课程(成长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

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在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包括社团组织类和综合实践活动类。

社团组织类:德育课程(鼓号礼仪队、小记者团);智育课程(数学乐园、英语ABC、快乐阅读);创新课程(小小科学家、电脑制作、编织);体验课程(乒乓、足球、舞蹈、合唱、竹笛、绘画)。

综合实践类:节日课程、旅行课程,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实践课程,经历观察、收集、记录、撰写游记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润泽教室——打造宁静致远的教师文化

教室,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每天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润泽”教室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感受,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向往。打造润泽的教室需要每一位“润泽”的教师。

1.创建“润泽”的教室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因此需注重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定行之有效、适合班集体的公约,让公约成为学生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把“一班一品”做实、做亮,通过低年级“诵”、中年级“唱”、高年级“演”的方式,创立“润泽”的教室。如用心设计教室环境(阅览区、公示栏、表扬栏);形成班级共同愿景(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干部轮值、牵手互助、自主超市)。

2.打造“润泽”的教师

(1)读书滋养教师——专业阅读《静哨悄的革命》等书,向书本学习。每周的“润泽论坛”活动时,教师们或分享读书感悟,或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2)专业提升教师——专业讲堂,向专家学习。定期邀请社会各界精英、知名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上课,老师们聆听报告后,再通过专业讲坛交流体会,提升教育素养。

(3)文化熏陶教师——创造专业学习共同体,向同行学习。创设学校课堂工作坊,让“教研训”一体化,形成随时随处的办公室研讨文化,让每个备课组都成了专业学习共同体。

四、生本课堂——打造自主乐学的课堂文化

佐藤学先生最著名的教育著作是《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可见,课堂改革永远是学校的主旋律。我们将继续探索研究生本课堂的基础模式,做好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如何准确了解学情;二是怎样做到因学定教;三是加强小组建设,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四是教学评价如何贯穿学习过程之中。

五、智慧儿童——打造向上向善的学生文化

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上,我们将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从评价的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

学科能力评价有:语文能力评价(词语积累、古诗词背诵、讲故事、阅读测评、作文专项赛、小报展选。其中低段侧重词语积累、古诗词背诵、讲故事的数量和质量,中高段注重阅读能力的考察,分等级评价)、数学能力评价(口算、笔算、应用、数学日记、数学观察研究报告等内容)、英语能力评价(听力、单词积累、情景对话、绘本表演、英语歌曲演唱等)。其他学科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上(体育主要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和乒乓技巧;音乐主要评价学生现场演唱、演奏、形体展示;美术主要评价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和圆盘画作品展;信息技术重点考查学生电子作品;科学课程考查科技实验、制作和创作)。这样才能构建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行为习惯评价:德育处修订的评价手册记录各项德育课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各年段学生的习惯养成目标在其中都有明确的要求。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四个方面跟踪学生的习惯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通过评价手册加载学生各类课程成绩及评语,每学期都会进行“油小水滴”的评选,表扬先进。

“体艺2+1”评价:教导处每学期末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艺2+1”项目考核,有方案、有落实。但凡在社团活动中评定为优秀的、校级运动队、有相应考级证书的同学给予免考。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提交作品、经历考核,会对自己的艺术素质有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日新。以滴水穿石志,用更大的教育担当、更好的教育情怀、更强的教育动力行走在课改的路上,是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奋斗目標。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