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文化:海师附小教育哲学的追寻与涵养

2017-07-14 21:44卢青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6期

卢青云

[摘要]“童心文化”是海师附小人教育追寻与涵养历程中的哲学思索。在“童心文化”的坚守中,践行与彰显回归生命自由的奠基财富,超越课堂的课程依归,自由而自然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童心文化 教育追求 教育哲学

童心,是真诚、纯洁、坦荡的赤子之心,是天然、自由、本真的生命状态,蕴藏着蓬勃的生命能量和创造活力,是儿童成长的渊源和根基。“童心文化”是海师附小人教育追寻与涵养历程中的哲学思索。

一、童心文化:回归生命自由的奠基财富

在哲学层面,对童心作解释最早的是明代思想家李贽,他认为“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三点:一天真无蔽,二充满好奇,三富于想象。童心教育就是要尊重、敬畏儿童生命,挖掘、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自由、自主、自在、个性成长。

1.走进儿童,追求自我舒展——童心活动的立场审视

我校力求活动“儿童化”,即活动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丰富的童心活动,有纸飞机比赛、吹泡泡比赛、吹硬币比赛、创意积木比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等,还有别具一格的“大手拉小手”活动、快乐神奇的“圣诞快送”活动,以及美轮美奂的“巧手换装”活动、满怀憧憬的“心系未来”活动。

2.走向生活,折射“游戏”精神——童心活动的应然追求

我校把“童心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作为促进儿童自由、快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一年级部的“红心向党,梦想起航”童心入队仪式,二年级部的“生活在童话的国度里”童心成长活动,三年级部的“祖国,您好”童心歌咏大赛,四年级部的“东洲寻秋”童心亲近自然实践活动,五年级部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童心艺术系列活动,六年级部的“创意游戏,玩转童年”童心珍视活动。孩子们在游戏式的自由实践中认识着美,形成丰厚的美的积淀。

3.走入社会,放飞精神生命——童心活动的智慧转身

曾经有人认为缺乏社会大熔炉的催化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谁能想到海师附小的孩子却频繁地走出校园:在青山绿水、瓜果飘香的田间会看到他们,在舞者飞扬、歌声荡漾的旋转舞台上会看到他们,在服务发展、倾听民意的地税开放日上会看到他们,在社区图书馆、街道厨房间、七战七捷纪念馆还会看到他们……开展童心活动要提高实效,就是要带孩子尽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那样,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村野上的一缕炊烟,都能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二、童心文化:超越课堂的课程依归

课程即跑道,课程即机会。丰富多彩的童心课程,为儿童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为过“有意思的童年”生活提供了可能。

1.拆除“心”的围场:在课程资源的统整与优化中,构建主题文化童心课程

主题文化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儿童缔造生活的乐园,让儿童在诗意栖居的生活世界里伸展和彰显生命灵性。我们围绕“向真·向善·向美”这一主题,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艺术的关系等来设计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能彰显传统文化精粹的具体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空间,是实施童心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我校的每一个童心主题大单元教育活动都十分注重生活和活动空间的延伸、拓展,从课外到校外乃至野外,从家庭到社区乃至更大的范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历史,走进广袤无垠的大干世界。

2.呵护“戏”的精神:在精神生命的涵养与丰赡中,推进阅读文化童心课程

童年时光,阅读是首选的“休闲”方式。我们大力推行“童心悦读”计划,通过更加灵活、宽广和自主的时空拓展和安排,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文化童心课程。班级读书会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和午餐后第一时段开展多彩的班级阅读活动,从读一篇佳作,到围绕一定主题的一组美文,乃至一整本书,读书会不同于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不拘,策略多样,气氛活跃。同学们浸润于清朗而高贵的读书生活,自由翱翔于文学天地,放飞心灵,陶冶情趣,碰撞思想,积淀智慧。

3.沐浴“家”的温情:在个性潜能的激活与绽放中,打造特色文化童心课程。

让师生在课堂中沐浴着“家”的温情,这正是童心课程追求的理想境界。三类课程,全面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一是博雅类童心课程必选,如“天天阳光”(阳光体育)、“天天艺术”、“天天阅读”,为发展个性素质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兴趣类童心课程自选,如“棋乐无穷”“我型我秀”“爱迪生科普”等。三是专长类童心课程双选,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基础成立学校专业社团,利用本校教师和校外名家、家长资源,开展专业性的指导与训练。童心课程,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也成为教师们受益最多的课程……

三、童心文化:自由而自然的生命状态

童心还得童心育,只有童心教师方能培养童心学生。我们期待老师葆有童心,成为“长大的儿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儿童,引领儿童,濡染儿童。

1.“趣”,童心课堂的基石

采撷趣味的童心课堂就像在教室里种太阳,每一线阳光都传递着光明。微型活动作文课中,教师们颠覆“活动+操练”的热闹而不扎实的传统课堂结构流程,独具匠心地让学生们在课前活动,带着体验,走进课堂,引领学生们轻松步入“作文天地”,枯燥的作文瞬间华丽转身,洋溢着满满的快乐,在学生们的眼中变美、耳畔流淌、嘴里融化,令听课老师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2.“智”,童心课堂的取向

“童心课堂”引领儿童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灵慧之心智,让其心灵手巧。教师们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对“因数中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一算法的教学行了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自主尝试,数形结合,学生通过交流、辩论,质疑、反驳、验证,在手脑并用中得出“一位小数乘整数表示多少个0.1,所以积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表示多少个0.01,所以积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乘整数,表示多少个0.001,所以积就是三位小数”这一算理。学生在这样一种开阔的思维平台上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感受到智力活动的愉悦,感受到智慧之花的盡情开放!

3.“真”,童心课堂的灵魂

“童心课堂”是需存“真”的课堂。语文课上,为了让学生体会“传说”之“口耳相传”与“美丽动人”,教师带领学生们尝试复述故事《日月潭的传说》。动作、心理、语言,关键词语的引导,让学生们理清思维,关注细节,并且个个跃跃欲试;音乐、图片、角色体验,“故事场”的渲染,更是调动了学生们的言说激情,使得他们复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童心课堂回归儿童的真实状态,这种真诚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4.“灵”,童心课堂的神韵

“童心课堂”是发掘学生灵动之心性,让其心明眼亮的课堂。一位美术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美术《人物画》时,面对学生“画不像自己熟悉人物”的普遍心理抵触,让学生当模特、全班写生,同时反复强调神似形不似的妙趣,让他们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同时不过分纠结于写生对象形象上的差异。学生们瞬间兴趣盎然,落笔也自信了很多。这样,学生不仅有了绘画技能的提升,而且增强了自信。这样的课堂唤醒灵性、激发潜能,浸润生命、涵养童年,像与不像,此时一点也不重要。

童心,已经融入附小师生的日常行为,成为附小人群体风格的必然元素,教育的理想在这里得到放飞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