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开放的话题,张扬学生的个性

2017-07-14 21:57糜丽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教学

糜丽英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如何利用关键支点选取合适的话题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本文尝试从形成期待时、填补空白时、探求文意时、评价人物时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开放话题 个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对话教学是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对话教学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得以扶持和张扬!

对话,必然有话题,话题即对话的中心。对话的话题具有开放性,学生的思维便会被激活,个性便会充分张扬。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努力与文本进行对话,凝练出具有开放性的对话话题。

一、形成期待时

阅读期待是读者面对新的读物时问题意识的觉性。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和持续的动力。让学生面对新的读物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阅读期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引导策略就在于提出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

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

师:读了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来了解吗?

生:林冲与洪教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生:洪教头是怎样的人?

生:这件事的结局究竟怎样?

开放性的话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篇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填补空白时

文学作品中的“创作空白”系指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中,作者有意无意地造成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文本中的空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立于不败之地挖掘利用这样的资源共享,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学生便会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个性飞扬的思维成果便会呈现,创新的火花便会进发!

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莫高窟》教学。

在描述彩塑这片段中,课文用“有……有……”和“有的……有的……”的方式列举了各种不同姿态的彩塑,然后用了一个省略号,那么这省略号中包括了怎样丰富的内容呢。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部分彩塑,然后让学生闭目大胆想象千姿百态的彩塑,仿照文中的句式作具体描述。

学生先以个体为主自己想象,然后小组交流,推荐学员全班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介入自己已有的表象,创造出许多富有个性的新形象,从而进一步感悟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三、探求文意时

作者创作文本,就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和描写,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阅读文本,就是要发现、理解作品的全部思想意义。由于学生的学力不同,“前理解”各异,阅读同样的作品,对作品的理解,产生的体验,对文本表达的人文精神的认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对作品表达的人文精神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认识水平,创设条件,设计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对话中心,进行生生互动,生师互动,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天鹅的故事》教学。

在学生细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展现语言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设问:猎人以打猎为生,为什么看到这么多的天鹅,却放下了猎枪?而且一挂便是三十年。此刻,猎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猎人一定在想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

生:猎人看到天鹅破冰的场面,一定在想,小动物生存不容易,杀了他们太残忍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啊!

生:猎人看到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具有人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一定受到极大的震撼了吧!

生:猎取人觉得这些鸟儿为了同伴,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应该去捕杀他们。

师:是啊,斯杰潘一定从天鹅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闪耀出的生命的光辉。

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出如此丰满而独特的对文本表现的人文精神的认识与感悟。通过对话,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等人文精神的认识又有了升华。

四、评价人物时

从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看,作者总是通过对事情的叙述,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无不隐含着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某种情感。读者阅读文本时,语言文字输入人脑,经过大脑的加工,必然会出现内心视像。由于学习主体本身在学习中习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由于学生的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各异,对文本中主要人物的认识与评价必然别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把握语言形象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评价主要人物,往往会呈现精彩纷呈的局面,而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张扬与发展。同时,在碰撞中,通过内省,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以有效的洗礼。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九色鹿》教学。

師: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为九色鹿是怎样的人呢?

生:九色鹿勇敢地救调达,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调达,这种舍己为人的品格是多么崇高啊!

生: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要任何回报,与那些为他人做了一点小事就要回报的人相比是多么的伟大。

生:九色鹿真勇敢,他面对国王毫不畏惧,怒斥调达,有理有据,让人折服。

生:九色鹿是正义的化身……

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九色鹿这一人物形象,介入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九色鹿进行一番个性化的评说,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品味语言时

理解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理解语言是第一位的,是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在理解语言时,有些字词句是需要“品味”一番的。品味,便是玩味,便是“咬文嚼字”,有些词句,乍一看,似乎并不重要,细一嚼,却嚼出味儿来,这便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细读细悟出,要用敏锐的语感去捕捉那些“价值连城”的语言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玩味,从而发展语感,提高解词析句之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珍珠鸟》第四自然段教学。教师让学生用心体会人与鸟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关注词语,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隐含的情感。学生细细读文,圈画词语,写写批注,经过几分钟“安静”以后,课堂“热闹”起来了。

生:我从“只”字体会到珍珠鸟不敢接近作者。

生:我补充,我从“只”字,看出珍珠鸟胆小怕事。

生:“只”字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害怕周围的环境。

生:我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鸟儿调皮。

生:我的体会是珍珠鸟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了,说明鸟儿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生:我从“竟然”一词中,体会到作者万万没想到鸟儿会侵占他的地盘。

生:也可能是万万没想到它有这么大的胆子。

生:我从“索性”体会到鸟儿放心了,它觉得没有生命危险了,作者肯定很喜欢它。

师:是啊,信任,是一点点慢慢培养起来的。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的感觉,从不同的视角,抓住不同的语言联系课文谈自己独特的感怀,课堂呈现出个性飞扬的精彩!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