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入唐求法福建行止考

2017-07-14 09:57兰惠英
艺苑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海

兰惠英

【摘要】 被誉为日本“传法大师”的空海,乘遣唐使的船来中国求法时,因遇飓风,船漂流到福建境内。他在福建停留了近三个月,关于他在福建的行止学术上颇有争议。文章根据中日双方史料,考证其在福建的行止。

【关键词】 空海;入唐求法;福建行止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宝龟五年即中国大历九年(774年),他出生于赞歧国(今日本香川县),俗名佐伯真鱼,号“遍照金刚”。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他随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求法。当时所派船舶总共有四艘,在海上因遇飓风,藤原葛野麻吕与空海乘坐的第一艘船在海上漂流了三十四日,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八月十日漂至福建福州沿海,直至十一月三日才离开福州前往西安,在福建滞留了近三个月。

一、空海在福建的登陆地问题

关于空海在福建的登陆地,林华章等认为藤原葛野麻吕与空海乘坐的第一艘船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八月十日漂至福州长溪县(今霞浦县)沿海,在赤岸登陆停留四十一日后,乘坐第一艘船的空海一行离开长溪赤岸前往福州。[1]2大多数学者认为空海在霞浦赤岸的海口登陆,并在霞浦停留四十一天,而且认定地貌登陆的“海口”。但也有学者认为空海一行虽然飘着地在霞浦的赤岸,入境地应该是“赤岸镇以南的海口”即现福清市的海口镇。(1)笔者对后一种观点颇感兴趣,查阅诸多资料,赞成此观点。

大多数国内学者在研究空海入唐登陆这段史实时,多引用《日本后纪》所记载的内容作为自己研究的依据。而他们所依据的《日本后纪》则有两种版本,由于其所记载的内容稍有不同,造成研究依据的不同,因此往往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主要有兩种,其一:“八月十日,到福州长溪县赤岸镇已南海口,时杜宁、县令胡延沂等相迎,语云,常州刺史柳冕缘病去任,新除刺史未来。国家大平者,其向州之路山谷险隘,担行不稳,因回船向州,十月三日到州。”[2]42其二:“八月十日,到福州长溪县赤岸镇已南海口,镇将杜宁、县令胡延沂等相迎,语云,当州刺史柳冕缘病去任,新除刺史未来。国家大平者,其向州之路山谷险隘,担行不稳,因回船向州,十月三日到州。”[3]108

针对以上两项研究结论,笔者委托京都大学上岛享老师帮忙查阅,核对了最新版本2003年的《日本后纪》(2),确认其二是正确的。

二、唐代赤岸镇和海口镇的建制

那么,中国史料所记载的唐代赤岸镇及海口镇的建制问题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赤岸镇的建制问题,唐、宋、元时期,赤岸是个“南北海船,多萃于此”的福宁湾海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所提的“镇”,在国内史书资料上只有赤岸乡、赤岸里、赤岸市,尚未发现有赤岸镇的提法。霞浦县建县于公元282年,当时称为温麻县;590年,废温麻县入原丰县(即闽县),到了唐武德六年(623年),又恢复该县称长溪县;没有几个月,县治迁连江,这里就称为宁远镇(这是相当县级的武备镇);至702年才复设长溪县,一直至1286年,县城屡有变更,县名均无改变。唐代地方建制一般是县、乡、里三级,唐干符五年(878年)僖宗李儇准观察使李晦奏请,旌表贤良林篙,诏改赤岸故乡为“劝儒乡”,故里为“擢秀里”。但此时已是空海到赤岸后74年的事了。[1]9

关于唐时海口镇的建制问题:据史料记载,唐代在赤岸以南的福州属地中,确实存在着一个以“海口”为名的边防镇——海口镇,时地属福唐县(即今福清)。福清在唐代建县称“福唐县”,而且福清海口在唐代就是福建的海防兼海关的边防重镇。而宋代延旧制,据载:“海口巡检。宝元(1038年)以前,治钟门,从本州岛抽差,屯驻本城军员兵级一百人。……仍兼本镇烟火公事兼沿海巡检。”[4]213“海口巡检一员。旧置,治钟门,巡捉香药,管本澳烟火及长乐海道。皇佑之后,所差官皆以海口结衔。时已移海口。嘉佑间,复移钟门镇,税以主薄监。治平元年(1064年),归海口,仍兼本镇烟火公事,兼沿海巡检。……今以小使臣充,衔带海口巡检,兼巡栏香药,沿海巡检及催纲,巡捉私茶盐矾,防护番舶。”[4]295据有关史料记载,日本僧人圆珍(空海侄女的儿子)于唐大中七年(853年)入唐,比空海和尚迟四十九年,因海上遇大风浪,船漂至福州连江县。圆珍和尚一行是经由海口镇出入境的,这个史实是海口镇作为边防兼海关重镇的明证,且补我国资料散佚的不足。以下引日本方面史料作证,是年八月“十五日午时,遂获着岸,而未知何国界,便问所在,知此大唐国岭南道福州连江县界。于时国号大中七年矣。合船喜跃,如死得苏。十六日上州,便宿海口镇,镇将朱浦殷勤安存,具状申州。十七日达州下郭门外巡并报主使。……二十一日……安堵于开元寺……九月二十日,辞使向北……”[5]146至今,保留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圆珍入唐的关牒文书里还有“福建海口勅日本国僧圆珍等出讫。大中七年九月廿八日……镇将朱浦”[6]86(图1)的签署。显而易见,圆珍“辞使向北”,仍至海口出发,海口镇将朱浦还在其关牒文书上签署,这已确证边防镇海口镇不仅存在而且有镇将的设置,镇将还有管理出入境事务、“具状申州”与签署关牒文书的职责。

由相近时期日本圆珍和尚一行在漂泊地连江县要“上州”、却要“便宿海口镇”、明显弃近求远的史实看,为何要拐往南边的海口镇,多走一天航程,而不直接从连江由闽江口(梅花或长门两口) 溯江而上,显见为了办理入境手续。镇将朱浦“具状申州”也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是唐朝外国人来福州必须到负责管理出入境事务、办理关碟文书的边防镇——海口镇办理出入境手续。申报入境、签署关牒则由海口镇将负责。由各方面的记载看,唐代镇的设置较稳定,镇将职责是一贯制的。国外入境者均须由当地边防镇办理入境手续。因而,当年空海和尚一行入境也同样需要由福州入境地——海口镇办理入境手续,因缺文书印信必须羁留在入境地等待上方批准办理入境手续,因而更证实了笔者认为空海当年的记载是地名“海口”之不谬。那他们的羁留地也必然在入境地了。空海入境的记载虽少,且比圆珍和尚早四十九年,但入境的程序可以说是相同的,即由靠泊地→入境地(海口镇)办理入境手续→福州。[7]53

三、空海的飘着地、入境地和居住地

《历代职官表》称:“唐代边防据点亦置镇,分上、中、下三等,各置镇将及镇副。”[8]201因此,有镇就必有镇将。《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镇将”条目记述:“唐代设镇以防备边境,其镇分上、中、下三等,各镇设镇将及其副职镇副。”[9]105显见这样的镇是军事据点,职责是防备边境,主官是镇将,无边防镇的设置就无镇将。当年福唐县海口镇有边防镇的设置,就配有镇将;而长溪县无边防镇的设置,就必然无镇将。福清的海口镇显然具备这个条件,而长溪镇却不具备。如果假设空海是从赤岸登入,那么《日本后纪》所记载的“镇将、县令相迎”“回船向州”等问题就无法得到圆满的解答。海口镇作为登陆地的话,“回船向州”的“回船”问题,就可得到明确的答案。“回船”指有航程重复,而此海口(镇)位于入州通道闽江口以南,由赤岸至海口(镇),再由海口(镇)向福州,有闽江口至海口(镇)此段水路重复,恰能与“回船向州”的记载相吻合。将“海口”考虑为行政地名,从而发现海口(镇) 确为唐设边防镇,有镇将设置,且地位在县令之上,赤岸至海口(镇)后向福州的航路就要“回船”,赤岸登陆不好解释的问题, 在此也已得出结论,且顺理成章,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赤岸镇以南的“海口”应当是边防镇的“海口”,不可能是地貌的“海口”。

那么,《日本后纪》的那段记载就可以解释为:空海一行于八月十日已到达海口镇,而不是在赤岸附近的地貌“海口”处。海口镇将杜宁与福唐县令胡延沂等相迎。当时因缺文书印信而被拒绝入境之事的发生地点就必然在边防镇海口了。因而,空海一行因风漂泊至赤岸的时间应在八月十日之前,按赤岸至海口(镇) 航程约需两天,估计空海抵赤岸时间当在八月八日。[7]52笔者基本赞成林伟功的推断。空海一行是“出入死生之间,掣曳波涛之上都卅四个日”[10],“仅八月初日,乍见云峰,欣悦罔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早苗之遇霖”[11]454-455。所以,筆者认为空海一行到达赤岸的时间要比八月八日早,应该是八月初。林华章等人推断空海一行所乘之船是一艘海上遇难的船只,船破、缺水、缺粮、病伤员等情况都很严重,长溪县官民出于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给予各方面救援。如果没有得到救援,很难想象空海一行以后会安全地“回船向州”。[1]4就像日本学者村上春次所说的那样:赤岸是空海一行的“再生之地”(图2、图3)。

由于空海一行到福建时没有带文书印信,而且当时福州境内尚未接待过日本使船,空海替大使作了《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3)说明缘由,请求入京。

当时福州观察使是阎济美,得书大为称赏,予以接纳,并留使团一行小住,以便安排大使入京。抵福州后,被安置于福州的什么地方也曾成为学者争议的焦点。村上春次在他的《空海入唐的足迹》里考证是开元寺。最能说明空海当年居住于开元寺的记载是49年后空海的外甥女的儿子圆珍到开元寺的时候,寺主惠灌与圆珍一段对话的记载:“寺主僧恵灌は五筆和尚在りや无しやと借问せられた。圆珍は语の是れ大僧正空海法師のことなるを知って、亡化せらると答えた。すなわち恵灌は胸をたたき悲慕して、その異芸のいまだかつてたぐいあらざるを称歎せられた。”[6]74小野胜年将这段对话翻成现代日文:“恵灌に五筆和尚は健在なりや否やと尋ねられたので、これは大僧正空海のことだと知って,逝去せられましたと答えると、恵灌は胸をうち悲慕した。空海のなみなみならない芸道をたたえ歎じたことがうかがえる。”[6]74-75

以上日文记述了当年圆珍和尚住在开元寺时,寺主僧惠灌和尚询问圆珍“五笔和尚”(即空海,其对汉字之篆、隶、真、行、草五体书艺精湛,被唐德宗授予“五笔和尚”雅号)是否健在,圆珍知道问的是大僧正空海大师,就回答已经圆寂。惠灌闻讯拍胸,既悲又慕,称赞并感叹空海的高超技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4)

阎济美奏长安后,得到准许二十二人入京,由于空海本人资历较浅,被排除在二十二人之外。于是,空海怀着十分急切的心情,又写《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5)直呈福州观察使阎济美。空海坦诚地陈述了自己要求获准入京的理由,感动了福州观察使阎济美,并得破格批准,最后才“且奏,且放二十三人进京”。

空海一行遂于十一月三日成行离开福州,并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到达长安。次年二月,大使藤原葛野等回国,空海得到唐帝的准许,配住长安西明寺。

结 语

空海在福建的行止,学术上颇有争议。笔者根据中日双方史料,考证了他在福建的行止。空海一行从漂着地到福建霞浦、再到离开福州开元寺的近三个月时间里,得到了福建各地官民的救援和支持,这使他们能够顺利到达长安,从而对空海在长安求得密教佛法,回日本后创立真言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1)林伟功《空海入唐求法福州行止处所新探》的观点。

(2)日本黑板申夫、森田悌编撰的《日本后纪》,2003年日本集英社出版。

(3)《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收在1965-1968年日本密教文化研究所出版的《弘法大师全集》第三辑,増补3版,《遍照发挥性灵集》卷第五中。

(4)本段内容由笔者翻译成中文。

(5)《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收在昭和四十年(1965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71卷《三教指归·性灵集》中。

参考文献:

[1]林华章,周朝泉,陈品全.关于空海到赤岸的几个问题之管见[G]//陈国强.空海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日)黑板胜美.新订增补国语大系,日本后纪[M].日本:吉川弘文馆,昭和五十二年(1977).

[3](日)三浦章夫.弘法大师传记集览[M].日本:密教文化研究所,昭和四十五年(1970).

[4](宋)梁克家.三山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

[5](日)善清行.天台宗延历寺座主圆珍传[M]//大日本佛教全书卷72·史传部11.日本:财团法人铃木学术财团,昭和四十七年(1972).

[6](日)小野胜年.入唐求法行历的研究(下)[M]//智证大师目珍篇.日本:法藏馆,昭和五十七年(1982).

[7]林伟功.空海入唐求法福州行止处所新探[J].海交史研究,1994(1).

[8](清)黄米骥.历代职官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中日民族科学研究所.中国历代职官辞典[K].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0](日)黑板申夫,森田悌.日本后纪·卷十二[M].日本:集英社,2003.

[11]弘法大师.弘法大师全集(第三辑)[G]//遍照发挥性灵集卷第五.日本:密教文化研究所,1965-1968.

猜你喜欢
空海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咒语的游戏
日本有个“唐玄奘”
空海的千年之写
空海的成圣之路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空海《执笔图》所绘执笔姿势
美前情报总监暗示空海一体战首要针对中国
美前情报总监暗示美国空海一体战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