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泉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

2017-07-14 04:35马利
农家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整治

马利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造林,我县林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总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林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矛盾也象农业生产一样由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现把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个人意见阐述如下,以期为更大范围内的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以参考:

一、政府组织的植树造林占用了群众的大片耕地,损害了农民群众的个人直接利益

政府林业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造林任务,也为了制造政绩,大量占用农业用地,特别是在公路边、小沟塘边大规模造林,因为我县是典型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农作物生产价值很高,而林业种植价值一般,占用耕地造林与群众意愿基本不一致,导致群众对种植树木漠不关心,甚至蓄意破坏,这导致近些年造林成活率远远低于技术预计水平,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产生这种冲突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政府主张营造的一般是观赏林、生态林、而群众既便去造林,也主张种植的优质用材林或经济林,政府与群众思想没有结合起来。为此,今后造林当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把好事办好,从造林目标上来分析,应当让国家层面的生态需要和群众的经济需要完美一致,这种要求是可以很容易实现的,比如:站在长远的利益上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从生态上来讲,经济林和用材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并没什么两样,这样群众有了经济收益,环境得到优化保护,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

二、官方造林中林种选择失策,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本来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的从善之举,但相当多的群众,包括一部分林业技术人员,认为造林和保护环境是完全正相关的,事实并非如此: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些小规划上的失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我县世纪之交栽植的大量杨树,由于品种选择不当,现在这些杨树产生了大量的杨絮,已经给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这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以后选择林种时不能图一时利益,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行事,而应当充分论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最后再决策执行。

近几年,我县种植的树种大致有:水杉、香樟、法国梧桐、桂花、棠树、银杏等,规模还比较大,这些树从林种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共同特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这些树都不是本地的原生树种,可从生态上来看,从异地大规模引进树种势必会对本地生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树上所寄生的昆虫,在本地不一定有相应的天敌来抑制,这些树也不能给本地的原生鸟类提供更合适的食物或栖息场所,这些树产生的树荫、落叶、腐殖质可能也不一定符合本地草类、灌木的共生需要,总之,这些树的大规模种植不能和本地的原有生态系统完美地相融合。过分引种会引起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这所以会产生这种异地大规模引种现象,可能是盲目求新、赤异、求奇、求贵的结果,而植树造林是不能纯粹以取悦群众或官员来决策的,而应以生态的利益为首选因素的。

我们临泉有许多优秀的原生树种,值得大力推荐:像泡桐,生长速度快、材质轻、板材隔热防潮性能好;如楮树:生长适应性极强:果实、种子、皮、根都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柳树则具有生长快、材质纤维长的特点,是优质的砧板材料;朴树则以材质细细腻,适合雕刻著名。最重要的是,这些原生树种无需技术论证,是很好的生态适应树种,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风险,快速恢复这些树种的合理规模,是我县植树造林中树种选择的首要关注内容。

三、一般社会造林的盲目跟风,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损失

近年,社会资金投入我县林业生产,特别是经济林生产的规模不断攀升,也得到了县政府的政策与经济支持,但他们选择树种时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周边某县市有人种植某新品种,产品市场价格很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于是急忙去学习效仿,在政府的支持下大规模种植,以为别人种成功了,一亩地都能挣上万元,我们种成功了,一亩地挣三千元,也很满意了,事实上,这种推算是毫无价值的:市场经济时代:今年桃子能卖十元一斤,没有人能保证明年能卖到每斤两元以上,结局更多的是以产品价格暴跃收场,我们与其盲目跟风,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种些经济效益比较安全的本地传统品种:比如:种植香椿、榆树、刺槐、国槐、桑树等,这些树所生产的香椿芽、榆钱、槐花、槐豆、桑椹都是优质的药食兼用品,如果在宣传、营销上做得好,完全可以获得丰硕的收入,并且,栽植这些树风险很低:这些树种植技术要求低,林产品生产寿命长,即使不能取得很好的林产品收益,也可获得很好的用材收益,况且,这些树种是本地树种,不存在生态安全风险,从观赏角度来说,这些树种的观赏价值并不比外来的那些树种有些许差次。

四、政府的农村环境整治损坏了本地的原生态环境

当前正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关键时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得轰轰烈烈,在做沟塘整治时,当前的一般做法是:清理河沟边的树木,然后放线开挖,清理淤泥,打造护坡平台,这好像是既定俗成的模式,但这样做有一个不利之处是:那些被施工部门认定为所谓杂树、荆棘,当前没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却是最能适应环境的本地原生树种,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最能为本地野生生物提供环境支持的树种,比如:枳树、棠梨、朴树、寨树、荆树等等,随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河沟水道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惠民工程的实施,这些原生树种陷入品种灭绝的风险,清理这些树种是对本地生态的巨大破坏,这种清理原生树种,清淤后栽植外來树种,从生态上来讲是极不适宜的,是本末倒置的,这和拨了头发栽假发没什么两样。我想,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而去清淤挖沟,是天大的好事,但在做这事时,应该再多一点关注:加大一些施工难度:在不毁坏所谓“杂树”的前提下,开挖沟塘,即洗净了头,又让头发得到保护,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整治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树种的志向
数字
树种的志向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撮粮之术(下)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