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与“惩戒”的完美结合

2017-07-14 00:59陆小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赏识惩戒心理

陆小英

赏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首先,赏识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潜力的开发和挖掘。我班有一个女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显得较木讷、茫然,每天自己坐在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玩耍,对老师的提问从不举手回答,老师请她回答,她脸涨得通红,言辞不连贯,回答也不完整。老师经过了解,得知是家庭原因形成较孤僻性格。老师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她的手很灵巧,就让她把手工做法介绍给全班小朋友,老师也有意多抚摸她,拥抱她,每当此时,她的眼睛总是很亮。老师经常对她进行鼓励、表扬。半年以后,她的性格明显改变,对老师的提问能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回答,头脑反应也较灵敏,思路较清晰。

其次,赏识教育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关系融洽。老师多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幼儿就会与老师亲近,形成民主和谐愉快的气氛。因此,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把这个孩子“真坏”“真笨”“讨厌得很”“滚开”等挂在口头,这样只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活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注视、微笑、点头以及做肯定性手势和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使幼儿知道他们都可以是最棒的。

再次,赏识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引导其个性及社会性健康發展。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期老师、父母的爱抚、搂抱对幼儿心理发育非常重要。幼儿都渴望表现自己,引人注意。如有一次我无意间抚摸了一下一个调皮小男孩的头,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妈妈:“老师今天摸我的头了,老师喜欢我。”后来家长把此事反馈给我,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自己的抚摸会产生如此效应。

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一个人做了错事,就应当被惩罚,清楚地告诉他: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幼儿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惩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行为受到惩戒就会在特定情境中降低再现的频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惩戒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儿童的成长过程来看,惩戒一直存在。当然这里的惩戒不包括体罚。我们要掌握好惩戒的尺度。

首先,惩戒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充满爱心。惩戒一定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人格尊严、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越要惩戒,越要尊重,越要有爱心。惩戒有时是为了让孩子去经历苦难,这一决定有时是痛苦的。如有一个下岗妇女,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创下了一个公司。在得知自己患上了绝症后,怕不争气的儿子败坏她辛苦创下的家业,狠心把儿子赶出家门,不给他一分钱,让他一年后才准回家。儿子在外打工,拾破烂,露宿街头,经历了许多人间苦难,不仅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更明白了人生的要义和创业、守业的艰辛!儿子一年后回家,母亲已去世,给儿子留下了一封深情的信。儿子读完信,才明白了母亲的一片苦心。他牢记了母亲的嘱托,运用一年的流浪经历,最终成了著名企业家。

其次,惩戒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一个小孩5岁,淘气、顽皮,甚至刁蛮、霸道。一天这小孩让妈妈陪他到超市,妈妈正裁剪衣服,没答应。孩子不依,二话没说,把妈妈的剪刀扔到门前河里。爸爸很生气,宣布一个月不准进超市、商场,不许买零食、玩具,紧接着把他关进他的小房间里冷处理。爸爸的目的是让他明白:人不是那种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动物。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后才是对社会的道义和责任负责。冷处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闭门思过。给予足够时间,让他冷静下来,学会用脑子思考一下自己做得对吗。

再次,惩戒教育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戒教育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有一种为自己的行为过失承担责任的愿望,以求取得心理平衡。孩子不喜欢说教、辱骂和体罚,要针对孩子个性和犯错误的性质,设计适当的教育情景,把惩戒融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此时正是教育的良机,恰当地给予一定的“处理”,让其明白道理,会使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最后,惩戒教育一定要“合理合法”。“合理”,要惩戒有因,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力,从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来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合法”,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和监护权。如因孩子的考试成绩差而影响教师个人业绩,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惩戒手段,都是错误的、危险的;再如惩罚家长、公开亮相、张贴检讨书等,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都是一种成长体验,都会让孩子终生难忘。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教师、社会对孩子包办、容让得越多,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格力量、能力水平、自信心、责任心和心理承受力就越差。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受到严格而完整教育的人。因此,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完美结合,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作者单位:常熟市尚湖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赏识惩戒心理
忘却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心理感受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