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地区航班正常的思考

2017-07-14 01:11王楠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3期

王楠

摘 要:航班正常性是衡量民航运行品质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之一。因为涉及因素太多,多因一果,提升航班正常性是当今民航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在客观条件变化不大、保障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东北空管局始终坚持真情服务理念,以航班正常为重点,努力补齐发展短板,充分挖掘潜力,提升保障能力。积极挖掘潜力、重拳整治航班延误问题,使航班正常性有了改观。

关键词:航班正常;航班时刻;资质能力;空域保障;运行协调;流量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3.200

近年来,东北地区航空运输需求旺盛,热点时段管理局都要临时提高机场小时容量。2017年春运期间东北地区共保障19.6万架次,同比增长15.83%,其中沈阳地区增量较快,塔台日均358架次,同比增长了26.9%;区域日高峰1590架次,日均1480,同比增长了23.99%。哈尔滨塔台日高峰430架次,日均保障404架次,同比增长10.6%。据了解今年暑运期间,管理局还将继续哈尔滨和沈阳机场临时提高机场小时容量。面对逐年增长的航班流量,航班保障量基数越来越大,东北空管局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航班正常工作。

1 抓源头:航班时刻

空管部保持与管理局空管处的密切联系,在航班时刻的編排上切实将小时架次按照时间段和起降数量以15分钟为单位均匀分配,并考虑高峰时间段的航路容纳能力,如:桃仙机场,依据现行A588运行态势,使用A588航路13:30-16:00时间段沈阳本场15分钟内只能增加1架次。航班换季运行后,空管部组织各管制单位,依托ATMM、AIMS、放行、自动化等系统收集汇总整理航班时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空管处并优化。航班换季前以及春运前,尤其是机场跑道容量提升前,空管部协调空管处,获取航班计划库,组织管制单位输入模拟机,结合管制员复训,预先开展模拟机训练,获取高峰小时数据,预先评估管制能力,如桃仙机场夏秋季航班增幅超过20%。

2 抓基础:资质能力

每年暑运和冬季保障结束后,东北空管局认真总结经验,细致分析本地区保障特点,完善了大流量、特情、雷雨天气的指挥调配预案,并组织全体管制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高强度的模拟机训练,确保全员熟练掌握指挥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管制员应对大流量保障和特情处置为主要内容的管制指挥能力。

明确要求30%进近管制员达到4.5分钟3架次管制指挥水平,全部进近管制员具备本机场跑道容量评估数值130%管制指挥能力;区域管制员按照本地区年度扇区高峰架次130%来强化训练,要求50%管制员达到18架次/15分钟的水平,以适应飞行流量增长的需要。同时,按计划组织了各保障部门开展以航班大面积延误和绕飞为主题的联合应急演练,实战检验各单位保障工作准备情况。

3 抓资源:空域保障

一是推进区域和进近扇区运行工作,为暑运大流量做好准备,如沈阳8扇区、大连7扇区、哈尔滨进近2扇区运行等;二是灵活使用扇区,根据本地区雷雨生成及移动的特点,灵活调整扇区的边界和高度,打破扇区固定边界的格局,确保区域不发或尽量少发流量限制措施;三是落实“东北地区航路航线偏置飞行工作指引”,单线变双线,来去分开,提高航路通行能力,增加空域容量;四是落实“东北地区航空器空中等待工作指引”,细化航路航线的等待要素、等待数量和等待空域,规范一线管制单位和管制员科学、合理、有效应用空中等待方案,平衡交通流,增大空域利用率,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提升管制运行效率;五是推进沈阳和哈尔滨进离场航线分离工作,提高终端区容量。目前沈阳桃仙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方案已上报总参,太平机场进离场分离方案已完成军民航协调,并签署了会议纪要;六是加强同军方的协调沟通,“空中防相撞,地面常来往”,积极申请符合管制间隔标准的侧向偏置飞行、临时航线及等待空域,为管制运行创造良好的空域环境。

4 抓根本,运行协调

一是建立以运行管理中心为核心的运行协调决策机制,发挥运行协调决策机制在运行中的组织、协调、监控和决策指挥作用:运管中心统筹停机位信息,协调航班备降;管理流控措施,申请上级同意后方可发布流量限制措施;汇总和发布运行信息;遇有复杂天气、设备故障、军方活动等特殊情况时,及时启动东北空管运行协调机制,召开视频会议,协调解决各单位在放行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尤其是统筹协调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和航班返航备降处置工作。二是推行空管中心一体化运行试点,将飞服、设监、技保、气象中心纳入空管中心统一管理后,各单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加强了飞服、管制、气象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传递,推进了“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运行模式,提高了空管保障能力和空管服务时效性。三是加强东北区域的雷雨等复杂天气的监测。完善与地方气象部门以及东北地区各机场气象台间异地天气会商机制,提高天气会商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推广使用航管天气综合信息系统,做好0-2小时内影响本场或本地区、3-6小时内将对本区域造成大面积影响的雷雨等恶劣天气的生、消预报。坚持视频会商、复杂天气讲解制度,当出现雨雪、冰雹、低能见度、大风等影响飞行的严重天气现象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气象服务信息,并根据管制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等用户的需求,预报员到一线现场讲解天气。四是建立和完善复杂天气条件下,管制工作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运行检查单,管制人员特别是带班主任要认真对照检查单进行逐一核对检查,防止在道面检查、机场开放条件、流量管理、空域协调、灯光管理、人员配置、乃至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遗漏。五是加强空管单位与机场、航空公司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运行单位要随时了解掌握机场的天气发展趋势、机场预计开放时间、开放后的接受和放行能力、航班在周边机场的备降分布以及预计的小时流量高峰,做到准备充分,应对有力。研究制定通报协调航班大面积延误后的二次放行计划。六是落实“航班备降工作指引”,指挥航空器按照领航计划报中载明的备降机场或机组决定的备降机场备降,避免出现低油量或宣布紧急油量。七是建立大面积航班延误常设协调处置值班机构,建立航班延误空管运行协调决策机制,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不正常信息报送和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做好MDRS工作。

5 抓主线:流量管理

一是落实《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指导材料》,按照“监视、分析、决策和评估”步骤,依托現有放行系统组织航班放行,争取航班正常。依托ATMM系统,做好流量预测和管理,防止超能力、超负荷。二是落实《东北地区流量控制工作指引》,在军航有活动及特殊天气影响流量时,各管制单位要细化流量控制措施,明确流量控制起始时间,间隔限制及原因;由于机场原因,特别是跑道、停机位

原因发布流量控制时,各管制单位要明确责任主体,并要求相关单位发布航行通告;各管制单位发布流量控制时,当日值班领导要严格把关,需经运行管理中心同意后方可实施。三是推进东北、华东联合实施跨区航班协同运行模式,加强流量管理和CDM协同决策运行,目前已完成流量管理席位(FMP)和机场、公司(CDM客户端)软件功能测试、人员培训及现场调试工作。下阶段我局将与华东建立系统日常运行测试及性能分析机制以及联合制定跨区流量管理协同运行流程,同时不断推进机场、公司的使用配合度,持续完善,争取早日正式上线使用。

6 抓关键:领导靠前

一是将航班正常工作与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在党委碰头会和业务例会上作为常态议题,分析、研究、讨论如何提高航班正常工作,在全区安全形势分析会上以月度为单位,针对保障特点提出具体要,宣贯关于航班正常的政策、方针和具体要求,切实推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二是局领导及机关各职能部门经常到运行管理中心、各分局站、管制中心等一线运行单位检查运行保障情况,并多次对领导值班、航班正常、情况通报等工作提出具体意见。三是对空域使用情况、流量管理措施和预警机制作用等运行保障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指导,并着重就大面积航班延误后的放行秩序和特情处置的调配规范等方面进行专题布置并提出具体要求。

关于做好2017年暑运期间航班正常工作的建议:

一是减少情报区之间流量限制措施,建立跨区流控措施的申请批复工作程序,流控措施应防止层层加码,并尽可能细化。

二是灵活调整管制扇区固定边界,切实增加区域的保障能力。总结管制区内雷雨生成、移动的特点,针对性做好扇区调整预案,灵活使用扇区,避免降低区域的通行能力。

三是在管理局和监管局组织领导下,协同机场、航空公司开展航班大面积延误处置工作,并与空管系统运行协同机制保持一致。因机场、公司等原因导致流量控制,应及时协调局方,督促机场发布航行通告。

航班正常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民航各部门通力合作及密切配合,感谢多年来民航局空管局和兄弟单位对东北空管的理解、关心、帮助与支持,我们将克服困难,深入挖潜,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空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运行品质及航班正常性,为相关用户提供优质的空中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