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读”点亮阅读教学的生命

2017-07-14 01:00李萍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李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世界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知美、体验美、表达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 阅读教学;美读策略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是叶圣陶老特别推崇的一种读书的方法。这里的“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纵观阅读教学现状,“读”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已经引起了诸多教师的重视,时间安排、形式选取、功能发挥等诸多方面较之过去都有明显长进,但距“美读”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对读的理解的狭隘性,对读的训练的简单化,注重形式上的要求,忽视实质性的指导。因而“美读”指导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寻求阅读教学中的“美读”境地,教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情感、自我反复练读、做好美读示范准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美读”训练的指导。

一、感知内容、熟悉文本的美读呈现

阅读是读者、作者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众所周知,要成为朋友,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喜好、品性、习惯等,然后才能有共同的话题,才能志趣相投、心灵相通。读者要与文本产生共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彼此之间能自如的对话,第一就是要了解文本、熟悉文本,而了解文本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度。学生只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闻弦歌而知雅意,触到文本的深层问题,并转为对文本细节的品读和理解。因此,在感知内容、熟知文本环节,除传统的自由放声度、自由小声读、默读外,则可以增加问答对读、师生接读、生生接读、填空背读等美读呈现方式。此类美读呈现方式较适用于上课伊始初读感知阶段、单元导读诵读、诗歌类课文、句式整齐的段落和对话段落等,尤其是对于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的低年级学生,读长句或读通一个段落都很困难时,采用这些美读策略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如:问答对读。在我国民歌、山歌中,问答式的对唱运用十分广泛。像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刘三姐》,里面就有许多问答式山歌,劳动人民把要提出的疑惑、表达的情意都融汇于这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你来我往间。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问答式文体的课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课堂朗诵充满情趣,并富有节奏感的层次感。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课堂上,通过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对读,学生了解了文中一个个完整句所包含的重要元素,并在问答过程中学会提问。如在教学“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片段时可以师生问答。

师(问):谁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生(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问):小水珠躺在哪儿,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生(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什么?

生(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著怎样的眼睛?

生(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二、品词析句、细究文本的美读呈现

品词析句、细究文本是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进而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试想杜牧如果买有停下来驻足欣赏,就不会发现这夕照枫林的迷人完井,也就没有了《山行》这首千古绝唱。停下来欣赏,是一种心境、一种雅致,更是一种发现没的灵性。人们常说,在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如此,语文学习亦如此。读到动情处停下来反复研读,让情更浓、意更深、境更美。读到怦然心动处,即便是一个词句,也当停下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啜,细细地辨别词情句意,品味、欣赏词句在特定语境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享受沉浸在每个语言文字中的滋味。

(一)课题巧巧读

每篇文章的题目一般都有充当文眼、概括文意、点明中心、阐明文章主题、表明线索的功能。许多课题十分别致,细细品来,如同咀嚼一枚青橄榄,久之满口甘甜,回味无穷。因此,一定要重视课题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四两拔千斤,巧读应用,当有大收获。课题巧巧读有如下几种方式:1.问答式巧读课题;2.追问式巧读课题;3.延伸式创作巧读课题;4.直击文本式巧读课题。

(二)词句设比读

词句单位虽小,但在一篇文章中的地位却是非常的重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较难理解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修辞手法特别的句子和用词特别巧妙的句子等,都可以采用词句设比读进行品词析句。具体可以用缩句、扩句、改写句与原句对比等方法,但无论哪种对比方法,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设比的句子、原文句子和设比点,在设比过程中,要避免过多分析、讲解,更不能脱离句子和语境,只纠缠于改动的那一小部分。用美读保证句子、句群的完整性,为突出设比点,重点词句可以采用重音读的方式加以强调。词句设比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缩句复原设比读;2.扩句复原设比读;3.换词复原设比读。

(三)译诗解文读

传统古诗文教学中,主要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中的字词本义,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建立在字词的基础之上,常采用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方法,组合式理解诗句,这种课堂常常缺少诗境、诗情。倘若非要学生完全走进古人的世界去理解诗人写诗时的处境、心境,难免有些强人所难。现代人读古诗,可以融入现代人的眼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与古代诗人展开对话。美读课堂中提倡的译诗解文读,是一种以诗带文或以文融诗的方法,以一种素描古诗的方式展开学习,因为有文相配,大大降低了解诗的难度,同时又用诗意提升了文章段落的意境主旨。endprint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学习时,理解文中祖父的梅花魂、中国魂是难点,而采用译诗解文美读法,借助王安石的《梅花》对梅花魂进行阐释,则可轻松为学生理解中国魂打下情感基础。

师: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生(齐):《梅花》。

师: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

生(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师: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魄、最有骨气的!

生(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生(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生(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通过以上几种品词析句、细究文本的美读呈现方法,我们充分理解了品读与美读的关系;品读侧重于理解和品味,而美读则是在品味的基础上,将品到的情感、意境用声音的方式纵情释放,因此美读是品读的升华,是朗读的高境界。

三、语用实践、读写文本的美读呈现

不知从何时起,“语用”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最为时尚的一个词语,也成了检验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尺。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一些大张旗鼓“为写而写”,即过于注重技法的偏激行为,从而大大减弱了课文的整体性和情境性。笔者认为,课文是读与写的重要材料,教师应当用好这个材料,创设在读中内化、写中外化得迁移,将读与写巧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一)替换原句应用读

仍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为例。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文包诗的方式,描写外祖父教作者读唐诗宋词的情景。外祖父教读的唐诗宋词都是关于思乡的,那么教学中,可将课文内容与《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中的思乡诗句以及《经典诵读》中的思乡诗句整合起来,以课文中文包诗的语言形式为模板,组成一组替换原句应用读的语用实践、读写联动美读片段。如:

生(齐):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生(齐):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

生(齐):“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师: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二)补白想象发散读

补白即填补空白,填补教材中藏着的、让人意犹未尽之处。学生通过补白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抒发情感,是进行语言二度创作、放飞自我的一个过程。这种美读方法,补白时可以补写标点符号的内涵等,是常用的一种读写联动方式。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美读教学片段: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燕子-----。

师(评):好一派春的生机——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杨柳-----。

师(评):一切又都是崭新的了-----

生: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桃花-----。

师(评):春醉在桃花里。

(三)读写联动创作读

读是理解纳故,写是理解吐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将读与写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原文读进去、把想法写出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高境界。读与写融为一体的方法很多,如读词连写、读句成写、独断创写、读文悟写等。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找到恰当的语言训练点、技法模仿点和思想碰撞点,进行词语、句子、段落、成篇的读写联动练习。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的词语读写联动为例,看看如何优化词语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具体展开阅读、积累、运用以及提高词语使用的频率。

师: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生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师: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生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师: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生3: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生(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四、渲染气氛、赏读文本美读呈现

好的文本,不仅是朗读的好素材,也是欣赏、品位的好范例,在重视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同时,应强调朗读气氛的烘托与渲染。就像一首歌,通过电视、网络欣赏和到现场欣赏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现场的音响效果、表演氛围会让听众直面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内心的起伏。因此,课堂中的朗读气氛、声音效果也影响着学生情感的投入。当饱满的声音充满教室,教室就成了天然的音箱,由声音带来的冲击能形成文本的现场感,继而形成畫面,直击读者心灵。

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渲染气氛、赏读文本的美读呈现方式有:退潮式朗读、二部交替读、滚雪球式读、激情师范读、分角色诵读、美点集合读等。下面就美点集合读通过实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知道,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诗歌、说明文,每篇课文中都有值得学生积累、品味的词句。美点集合读就是把课文中具有示范性的词句集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朗读,在品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切实发挥教材的实例作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美读教学片断,基于课文内容的品读:这是什么样的窃读?

生(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师(评):人家的书,要很快读完,这是贪婪地窃读。

生(齐):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师(评):人多不易被发现,又担心书会卖光,这是喜忧参半的窃读。

生(齐):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师(评):自己只读不买,害怕老板把自己赶出去,会讨厌自己,这是惧怕的窃读,也是艰难的窃读。

生(齐):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评):读书时,几乎忘了所有的事情,这是忘我的窃读。

……

学习《窃读记》,当学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后,即可围绕上面例子中的品读活动,引导学生将文中描写“我”窃读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集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美点集合读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其实,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儿童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让我们充分利用美读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就让美读课堂教学设计点亮更多的教学生命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邢淑红《大单元美读课堂教学设计》 河南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