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

2017-07-15 04:44钟润涛马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农民收入

钟润涛++马强

摘要:基于2000—2015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收入是农村金融规模、政府财政支农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农业信贷比率、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 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农民收入表现出较弱的对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效应。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受到农村信贷比率、外出务工人数、自身的正向冲击后,会有所提高;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冲击的影响有限,财政支农的冲击会抑制农民增收。最后针对结论,提出可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合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提高农业财政补贴效率、创造当地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9-0271-05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农民收入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广大农民不能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虽大幅提升,但相比城镇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依照林毅夫的观点,从长远看,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发展会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农民收入[1-2]。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基数较大,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事关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5年的10 000元以上(图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 15 000 元。但从绝对收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水平虽大幅提高,但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的增速、增幅仍然较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更体现在收入水平的差别上。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为824元,截至2015年年底,城乡收入差距已扩大为19 773元,除了可统计到的收入外,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到的隐性收入更是远高于农村居民。

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設施建设、消除贫困是我国长期以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学者从财政政策、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然而无论何种措施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发展所需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在政府主导下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和我国总体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相比,农村金融发展仍较为缓慢。我国的改革最早始于农村,但是农村的金融改革相对滞后,甚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金融非但没有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反而将农村储蓄用于城市发展,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了一定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本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尝试通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1文献回顾

一个经济体可以通过优化其金融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使居民收入提高,农村金融也是如此,作为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3]。Greenwood等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对经济增长、金融优化、居民收入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优化和居民收入增长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先大后小的倒“U”形关系[4]。Banerjee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深化、经济发展不一定都能促进收入的增长,当金融市场不够成熟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甚至可能抑制收入增长,他们认为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增加收入[5]。Clark等基于多个国家数据分析了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结构会影响收入分配,从而间接影响居民收入[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和金融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学者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有很多。林毅夫认为不同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存在一定的弱质性,且发展落后于城市金融,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较大、贫穷现象较为明显[7]。许崇正等从农村信贷、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产品价格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提升农村信贷水平、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8]。温涛等以1952—2003年度数据为基础,对我国金融整体发展状况、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不同,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9]。杨小玲基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对提升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民家庭收入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二者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金融效率能显著影响农民收入[10]。谭燕芝以1978—2007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没有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会把当地的储蓄用于外地发展,而非服务于本地经济[11]。余新平等以1978—2008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村存款、农业保险赔付能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贷款、农业保险收入能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农村企业的贷款对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李明贤等以1990—2009年数据为基础,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13]。刘玉春等以1978—2012年我国数据为基础,基于C-D生产函数对农村金融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村金融发展能够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金融规模以及金融效率也能够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4]。

2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机制

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增收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农村金融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来源及金融服务,有利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收入提高对农村金融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农民收入提高后,储蓄也会相应增加,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进而更好地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2.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

(1)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拓宽农业生产的融资渠道,使农村居民获得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大量资金。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收益率较低,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信贷业务的意愿较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向农户融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在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金融服务可以通过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和保险服务,比如为水力工程提供长期贷款,为大型农具提供质押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3)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为乡镇企业提供金融资讯和服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4)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用于提升自身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农民人力资源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会产生长期的回报,通过掌握农产品市场动态,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并提高自身收入。

2.2农民增收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时,农民有限的收入只能用于维持日常生计,手中的闲置资金较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较小,使得金融机构的涉农业务量较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储蓄量也不高。农村金融机构会选择减少营业网点和服务人员数量以降低成本,网络覆盖率下降和服务水平也会相应下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农民手里的闲置资金增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使得农民对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吸储量,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增收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分析

3.1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本研究通过引入C-D生产函数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间的关系,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被作为一项投入要素,农民收入作为产出。其表达式如下:

2边同时取对数处理得到下式:

本研究所建立模型涉及2个方面的指标:(1)农民收入指标;(2)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为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将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最终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将以上双对数模型写成如下形式:

式中:C为常数项,β表示各自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ε为不能被模型解释的随机波动。

选取农民人均收入作为收入指标。农村金融发展指标通过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政府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1)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的金融规模越大,通常这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也越高。本研究使用胡俊等的方法[15],用农村地区存贷款之和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表示金融规模。

(2)农村信贷比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村也是如此,因此,本研究把农村信贷比率作为农村金融指标之一,用涉农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表示。

(3)财政支农力度。由于农业具有低产值、高风险,但对国家不可或缺的特殊性,大多数国家对农业都采取补贴政策。朱湖根等认为,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够提高农民收入[16]。本研究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表示财政支农力度。

(4)农业劳动力转移情況。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杜婕等选取农村人口总数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之差表示没有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综合考虑年龄因素后,使用农村未从事农业生产人口数的一半代表外出务工人数,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短期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17]。但该统计方法主观性太强,因此本研究使用国家权威统计数据,2008年之前的农民工数量来自农业部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及之后的农民工数量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虽然外出务工能获得更多收入,但必须也要意识到农民外出务工会带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一定利于社会发展[18]。各变量的说明和标记如表1所示。

本研究以2000—2015年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农民工数据来自农业部和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取对数。数据处理使用Excel软件完成,模型回归使用Eviews软件完成。

3.2平稳性检验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出现伪回归,建模前须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本研究使用单位根检验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按照赵进文的观点[19],分别使用ADF检验、PP检验做单位根检验,两者结果不一致时,以PP检验为准。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表2)可知,原序列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各变量的原序列数据不平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在0.05或者0.0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说明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3.3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前,使用AIC准则、SC准则配合LR检验来判断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经检验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本研究使用Johansen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Johansen检验结果可知,特征根的趋势值、最大值在0.05的统计水平上均存在4个协整关系,因此模型存在协整,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共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各变量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回歸结果(表4)可知,农村地区金融规模的系数为正且在0.10统计水平上显著,农村金融规模(GM)能够对农民收入(SR)产生正向影响,但效果不明显。财政支农力度系数(ZN)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村信贷比率(XD)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WC)系数为正且在0.01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村信贷比率和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能够对农民收入产生极显著正向影响。

3.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和农民收入间的相互关系,分别用各变量和农民收入作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检验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2个平稳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各变量与农民收入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格兰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农村金融规模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是农村金融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农村信贷比率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不是农村信贷比率的格兰杰原因;农业财政支出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是农业财政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外出务工人数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不是外出务工人数的格兰杰原因。

3.5动态分析

考察完毕各因素和农民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后,使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研究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农民收入长期均衡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得到误差修正项ecm:

误差修正项ADF平稳性检验结果为-5.681,结果通过了0.01统计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因此ecm平稳,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为:

根据误差修正模型的概念,为保障模型收敛,误差修正项的系数λ应小于零,ut为白噪音过程。误差修正分析的估计结果为:

由结果可知,短期内,农村金融规模、农村信贷比率、外出务工人数的变动能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收入影响不明显。均衡误差项ecmt-1表示一旦农民收入遇到外部冲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后,在随后若干时期内自动回归长期均衡水平的机制,均衡误差项的系数为 -0.104,说明农民收入回到长期均衡状态的速度为0.104个单位,表现出较弱的对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效应。当ecmt-1<0,农民收入向下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ΔSR会大于零,导致SR变大,从而向长期均衡值回归;当ecmt-1>0,农民收入向上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ΔSR会小于零,导致SRt变小,从而也向长期均衡值回归。

分析完长期均衡关系后,使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农民收入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变化情况。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给系统1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系统所做出的动态反应。本研究分别研究了农民收入受到自身以及各自变量1个单位冲击后的反应,脉冲效应的输出结果如图2至图6所示。其中横轴表示冲击的滞后期,纵轴表示农民收入对冲击的反应程度,实线表示农民收入对冲击的反应路径。

由图2至图6可知,农民收入受到农村信贷比率、外出务工人数、自身的正向冲击后,会有所提高。农民收入受到自身冲击后,当期即做出反应,有所提高,随后开始调整,幅度减弱,在第2期后逐渐趋于稳定并在高于初始水平的位置稳态运行。农民收入受到农村金融规模正向冲击后,当期即有所提高,但随后冲击影响振荡减弱,最终回到初始水平,农村金融规模变动对农民增收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受到农村信贷比率冲击后,即期没有响应,随后逐渐调整,在4期之后逐步达到稳态,在高于初始水平的位置稳态运行,农业生产通常周期较长,从农村信贷比率的提高到农业产值增加、收益提高,最终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民收入受到财政支农冲击后,除即期有所改善外,之后并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说明我国财政支农的效果不佳。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冲击类似于信贷比率,受到冲击后,逐步调整到高于初始水平的位置稳态运行,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熟练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工作熟练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

5结论及对策

本研究选取2000—2015年我国农村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间的关系,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能够相互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农村金融规模的变动对农民增收影响有限,农民收入是农村金融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农民收入提高,其储蓄也会随之增加,使农村金融规模变大,但农村金融规模的变动对农民增收作用有限,这说明我国农村存在资金外流现象,金融机构吸收当地农民存款后,主要用于外地的发展。

(2)农村信贷比率的增加对农民增收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信贷比率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农村信贷比率的增加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民收入并不是信贷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农业信贷并不会因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而增加,我国农村信贷仍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

(3)财政支农力度对于农民收入不产生显著影响,农民收入是财政支农力度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但从本研究结果看,对于提升农民收入的效果不明显,国家虽然对收入较低的贫困地区给予了大量财政支持,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政府通常因为一个地区过于贫困而给予财政扶持,但财政扶持对于农民增收效果不佳。

(4)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民收入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出务工人数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通常低收入地区的农民会因为本地区的工作机会少,收入水平低选择外出务工来提高收入,高收入地区的农民通常外出务工人数较少。

(5)农民收入遇到外部冲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后,表现出较弱的误差修正效应。农民收入受到农村信贷水平、外出务工人数和自身的正向冲击后,会有所提高。农民收入受到财政支农的冲击后,当期有所改善,但长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受到农村金融规模的冲击后,当期有所改善,长期效果不明显。

针对本研究结论,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和领域,简化质押、信贷、放款流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第二,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规划,支持金融机构进驻农村,增加惠农服务范围和民生金融产品,利用税收、财政等多种手段,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农村金融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居民分布等实际情况,增加自助服务设备。第三,统筹推进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符合农村地区的金融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涉农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打造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整合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第一,以我国目前农村现状为基础,加强农村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出台涉农信贷的财政扶持政策,使政府财政和农村金融机构共同支持涉农信贷的发展。第二,创新惠农服务及金融产品的研发,农村金融机构可广泛吸收农民的闲置资金、社会投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壮大自身资金实力的同时,激发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通过增强惠农支持力度,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第三,大力发展和推进农村高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移动通讯技术、在线支付业务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可以为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开展网上银行及信贷业务,实行一体化网络化经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各金融机构重复建设、分布不对称、无效率运营、金融服务严重缺位的矛盾,同時也减少了农民对机构网点的过度依赖,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金融服务。

(3)提高农业财政补贴效率。第一,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加大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投入,加快从小农经济向农业现代化转变的进程,提升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减少农业财政支出及补贴的中间环节,改变现有分散的农业投入机制,整合各项支付支出,提高政府农业支出的使用效率,加强农业支出资金的监管,切实做到每一笔资金去向的透明。第三,建立农业财政支出效果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切实保证每一笔农业财政支出都能用到刀刃上。

(4)创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当地就业积极性。第一,政府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起促进农民当地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当地就业的积极性。第二,打造解决农民当地就业问题的服务平台,方便农民就地找到工作机会,可通过定期举办招聘会,建立专门的农民农业人力资源市场,开通农民就业信息网,开设当地农民就业微信平台等方法,为农民就业提供便利。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民维权服务和维权监督机制,对于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绝不姑息,通过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吸引当地乃至外地农民前来就业。第四,政府应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有技术、有想法、有资金实力的农民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通过鼓励农民创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领其他人共同走向富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 求知,2003(3):23-26.[LM]

[2]白钦先.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J]. 经济评论,2005(3):39-45.

[3]高艳.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绩效分析[J]. 金融研究,2007(12):242-246.

[4]Greenwood J,Jovanovic B. 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5]Banerjee A V,Newman A F.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2):274-298.

[6]Clarke G R G,Xu L C,Zou H F. 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test of alternative theories[J]. Ssm Electronic Journal,2003,72(3):578-596.

[7]林毅夫. 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R]. 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8]许崇正,高希武. 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5(9):173-185.

[9]温涛,冉光和,熊德平.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 经济研究,2005(9):30-43.

[10]杨小玲.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12):71-77.

[11]谭燕芝.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9(4):50-57.

[12]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 中国农村经济,2010(6):77-96.

[13]李明贤,叶慧敏.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4):88-97.

[14]刘玉春,修长柏,贾凤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研究,2016(2):63-67.

[15]胡俊,许正松. 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农民收入——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研究[J]. 企业经济,2015(11):188-192.

[16]朱湖根,万伦来,金炎. 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2):28-34.

[17]杜 婕,霍 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冲击[J]. 经济问题,2013(3):97-102.

[18]段成荣,杨舸.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8,32(5):15-25.

[19]赵进文. 面板数据建模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149-160.

猜你喜欢
格兰杰因果检验农民收入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新疆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