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象种子”对戏剧导演创作的重要性

2017-07-17 02:12邢程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邢程

【摘 要】寻找“形象种子”是戏剧导演创作的重要途径,这是戏剧导演将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角度、理解深度和自己独特的思想立意凝结、提炼形成一个蕴含哲理的象征形象的过程。戏剧导演在排演过程中,要统筹各个环节来根据确立的形象种子进行舞台创造,将戏剧文学中的情感意蕴转化为具象化的舞台表达。让观众对戏剧文学的思想内涵有直观的感受。

【关键词】形象种子;导演创作;舞台表达

中图分类号:J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55-01

一、戏剧导演创作和“形象种子”的关系

(一)戏剧导演如何确立“形象种子”

戏剧导演的艺术性在于创造,把戏剧文学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一系列手段方式创造出直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戏剧导演的作品最终是要在舞台上有一个真实呈现的,要通过舞台美术、人物造型、舞台调度等手段表现剧本的思想立意。也就是说,戏剧导演在演出之前,就要对演出效果有预见性,需要导演做大量而详细的案头工作,了解剧作家的故事经历,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从而揣摩剧作家想要通过剧本表达的思想内涵,抓住剧本的内核。戏剧导演要确立演出的形象种子,不能凭空臆想,也不能浅尝辄止,要通过对剧作家的深入了解,对剧本的品读精研,挖掘出剧本字里行间剧作家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和立意。

我参与了由莫言先生创作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话剧《九儿》的排演,当时对形象种子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现在回想,我们首先通读了小说《红高粱》,又去了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区,直观感受到那片土地给人带来的扑面而来的舒适感,对小说中“蓬勃的野性和生机、民族代代的传承”有了真实的体会。经过对小说情节和思想的几度讨论,我们确定了一片茂密的高粱地里,余占鳌与九儿的追逐作为整个剧目的形象种子。整个创作过程围绕着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表达一种野性似的蓬勃生机和不屈不挠。使得剧目的排演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且成功地呈现给观众。

(二)戏剧导演如何围绕形象种子进行排演

当戏剧导演通过认真分析剧本、了解剧本背景以及亲身体验之后,对剧本的风格、内涵、思想立意会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徐晓钟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一个统一的思想,不能保證在艺术上拿出统一的形象。”那么,在排演过程中,导演怎样才能让“形象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以一棵“巨树”的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享受一场有深度的戏剧呢?

戏剧导演是剧作意蕴的发掘者与强化者,意味着导演的二度创作要对剧本有一定深度的理解,确立有发展空间的形象种子,统筹整场戏的感情走势。导演在确立了剧本形象种子之后,演员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戏剧导演对剧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戏剧演员产生了偏差,戏剧演员不能理解戏剧导演想要向观众们表述的导演思维和剧本思想,那么这场剧目的排演会格外困难,最终呈现也只会差强人意。“形象种子”可以是一个物造型,可以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是一段动作、一首诗歌。随着演出的进行,观众会对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某个物品印象深刻,通过这些深刻的印象,能对剧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一来,“形象种子”的意义就达到了,戏剧导演思想和对剧本的剖析解读才能尽可能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三)不同的形象种子对剧目的排演有什么影响

同一个剧本,戏剧导演的理解角度不同,理解深度不一,会有不一样的舞台呈现。田汉先生的剧本《南归》,导演将“桃树”作为形象种子,要表达一种新生的力量和希望,所以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只有一棵桃树和周围的石台放在舞台上,也设计了许多围绕着桃树进行的舞台调度。这是导演挖掘出剧本中蕴含的新生力量(春姑娘),表达出一种要勇敢地去追寻去探索的思想意蕴。在排演过程中我发现,辛先生的那只旧鞋是一个重要的道具,鞋,代表了旅途、流浪。如果导演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剧本,主要表达以辛先生为代表的新青年在探索之路上的迷茫和无归属感,这出戏就完全变了一种味道。这样理解来看,《南归》就是一部让人惋惜、让人迷茫的没有希望的浪漫主义悲剧。一种是绝望之中透着希望,引导观众敢于走出第一步敢于尝试。一种是打破希望,弥漫着悲哀和伤感情绪,让观众感叹惋惜。

二、结论

在戏剧导演创作过程中,确立有思想高度、有意义的“形象种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恰当的、有深度的“形象种子”,是戏剧导演对剧本理解的体现,更是整个剧目排演的中心思想。戏剧导演的舞台创造,需要各个演出环节相互配合,这个配合的点就是演出的“形象种子”。成功的戏剧导演创作,必然是要对剧本深入挖掘,对剧作家全面了解,才能更贴近剧作家想通过剧本表达的真正思想。这些都可以从一个剧目演出的“形象种子”上得到体现,将抽象的思想内涵转化为具象的舞台形象,戏剧导演要通过“形象种子”将其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仲年.论演出的“形象种子”——徐晓钟导演理论札记[J].

[2]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邢 程,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6级导表演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