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

2017-07-17 20:59肖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潮现代化

摘 要:从“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本体出发,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青年们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积极地探索,努力地追寻,充满着激情、躁动与不安。文章肯定了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路并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现代化

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背景

早在1862年的时候,清政府就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和引进介绍西方书籍,后又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872年就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直至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伴随着中西方的交流日渐增多,翻译和介绍西方美术史的著述开始让国人了解到西方的美术知识和哲学知识。在翻译介绍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西方美术史研究方法及理论的不同,并将其译介,如藤固、宗白华等学者,有意识地将西方研究近现代艺术方法理论的书籍直接翻译介绍进中国,从而让国内学者在探讨出路之余,也能清晰地认识到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进而为我所用。

到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国内外的局势都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倾向于向苏联学习。这一时期译介西方先进艺术的活动几乎中断。至“八五”新潮美术前后,中国对西方近现代美术的译介成果又开始大量涌现。这些成果的传播导致了中国的艺术界开始重新审视本土艺术的价值取向,开始了探索现代化之路。

二、“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本体研究

(一)“八五”新潮的“新”

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本土的艺术批评缺少话语权,当时的艺术家甚至在西方的现代性旗帜下有一种自卑感,这些因素导致了当时的青年艺术家们迫切地想寻找一条出路,一条可以尽快与世界接轨的捷径。那么,“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作为当时探索艺术出路的主流运动,其“新”体现在哪里?

丁方作为“八五”新潮美术的主将,他在《新潮美术二十年回眸——从人文关注到精神构建:李公明、丁方对谈錄》中说:“新潮美术首先体现为一大批渴求新知的学子通过阅读认识了世界。当时大量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使他们接触到了诸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人文主义、古典主义等思想,并逐步了解了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如存在主义、诗性哲学、分析派诸流派、深层心理学、现代美学、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当代神学[1] 。”

可见当时的社会追求的是一种西方形式的现代化,而大量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又使得中国社会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它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艺术,就自然地充当了这场变革的主体。因此,“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中的“新”可以理解为西方形式的现代化或者是西方先进的哲学思想、艺术理论以及方法论。

(二)历史语境下的“八五”新潮反思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概念并不局限于1985年发生的美术事件,而应是泛指发生在1979年至1989年之间的一系列美术活动。而80年代在今天也成了带有历史烙印的特定时期。高名潞说:“80年代是一个唯一以‘群体和‘运动命名的艺术时代[2]。”他认为80年代是青年们的群体活动,这个群体是“一个有着明确现代艺术观的组织”[3]。随着历史的发展,八十年代也成为一种历史语境,令人怀念。然而这令人怀念的“十年”,为什么要用“八五”来标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创作自由的文艺政策,紧接着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第23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开启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阶段。1985年4月在安徽举行的“油画艺术讨论会”,简称“黄山会议”,是以反思“文革”极左思潮为主题、探讨未来中国油画发展的讨论会,主张观念更新,在强调从艺术本体中发挥创作个性以及合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备受重视。1985年5月,《中国美术报》开辟“新兴美术家集群”专刊,《美术》杂志也开辟了专门的栏目报道新思潮的活动。同年11月,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这是美国近50年来的当代艺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这次展览对中国的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形式上,给中国的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传播了西方的艺术理念。开放的美术活动络绎不绝。

由此可见,1985年的国内外环境对青年美术家都是一片支持声。这一年也是国家政策开放后艺术蓬勃发展的成熟年。国际国内的艺术交流活动频繁,而专业的报刊媒体都专门辟栏目报道各种新潮美术活动。可以说,1985年具备了中国艺术现代化转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因此,80年代的艺术活动被统称为“八五”新潮。

(三)反叛与超越

整个“八五”时期,“反传统”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高名潞认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反的是“全部的传统,不仅仅是艺术传统,而是全部的文化传统。这种激进的反传统态度当然源于一种不断求新、求变和不断否定过去的价值之上[4]。”他又说:“这股潮流的核心精神是,面对开放后的西方文化的再次冲击,反思传统,检验上一个创作时代,并与此同时大胆进行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试验,从而不免带有‘反传统和‘反民族化的理论色彩和行为试验的实践特征[5]。”李小山、薛翔也在文中说:“‘反传统是‘85新潮的一面旗帜……‘85新潮的热血青年,以其大胆的开放形式和恳笃的人生态度,毫不犹豫地高举起反传统的大旗,以敏锐的人生直觉,在不断觉悟中的新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在一个更广泛的层次上,把艺术引入了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变革机制中[6]。”而“作为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当代艺术是一种革命……传统艺术由于对表达人类更深的精神领域无能为力而产生出当代艺术[7]”……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语境下,中国艺术要想走上现代化,必须从传统中走出来,反叛也成为了当时最为前沿的呼声,革新中国画,革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规范,革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条条框框,成为“八五”新潮美术和运动中的一种追求。

三、反思历史,关照今日

“八五”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它不仅呈现了中国现代艺术中纷繁的艺术流派,也呈现了当时青年们激情与混乱、理想与躁动并存的文化现实,这一时期的艺术活动大多数都是以群体性的团体为主,“八五运动是找回艺术个性的运动,但它却同时是一场‘群众运动……个人的创造性和严肃的思考在这里是很少受到重视的”[8]。直至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闭幕,中国现代艺术集体探索的时代也随之结束。

今天,虽然“八五”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各种回顾展络绎不绝。那些明显带有时代烙印的展览,让我们不禁开始反思“八五”时期的思潮对中国的现代艺术造成的影响。反思那段历史,研究今日的中国艺术,发现虽然当时的理想主义脱离了本土传统的文化,但是就艺术的长远发展来讲,“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路以及中国的艺术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路

“八五”新潮时期的美术运动,具有浓重的人文主义关怀。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术界的批判意识开始逐渐形成,艺术家们开始关注艺术的本体,关注生命的存在方式,表达自由和理想。这也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功劳之一。

同时,“八五”思潮之后,西方艺术创作的媒介材料和表现方式也对中国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传统的水墨、油画、木刻、泥塑等艺术语言不再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特有方式,还增加了金属、陶瓷、纺织品等综合材料。

可以说,当时的“八五”青年们追求现代艺术的勇气和精神,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路,开拓了艺术界的视野,使得今天的艺术家能够重视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为今天的艺术家搭建一个视野开拓的平台,以便于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二)促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八五”时期的艺术家对西方的学习借鉴模式多集中在形式、风格上,大部分作品批判传统,张扬个性。而中国的艺术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认真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费孝通所说:“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面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9]。”当时很多青年艺术家们将中国的优秀文化进行提炼,然后结合西方的现代艺术,成功地促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如谷文达、徐冰的文字艺术,乔晓光、吕胜中的年画、剪纸等已经成为带有中国符号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艺术的成功典型。

四、结语

关于“八五”新潮的各种观点还有很多不可定论的因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历史的沉淀,当时的史料及文献在艺术圈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八五”时期作为当时对现代艺术探索的特殊时代,毫无疑问地在历史上成为中国现代艺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正如王林所说:“‘新潮美术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初始阶段,喧嚣、浮躁和过于肤浅的文化反叛是不可避免的。但透过这些表面的东西,它的价值却在于以理性倾向于生命体验、本体追求与行为价值的拉锯,造成了中国美术多元并存的局面,尽管它并未占领历史高度的伟大作品,但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10]

参考文献:

[1]新潮美术二十年回眸——从人文关注到精神构建:李公明,丁方对谈录 [N].南方都市报.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info/hot/11022810/20050615/12404642.html.

[2][3]高名潞.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4]高名潞.85美术运动的文化前卫意识[C].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库,2013-11-27.

[5]高名潞.85青年美术之潮[J].文艺研究,1986,(04).

[6]李小山,薛翔著.燃烧自己照亮现实[J].中国美术报,1989,(08).

[7]苏传敏.当代艺术及其革命[J].中国美术报,1988,(13).

[8]费大为.当代艺术的展览和展览策划[J].美术观察,1999,(05).

[9]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14.

[10]王林.与艺术对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肖伟,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潮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新潮萌宠——乌鸡
白露月夜吟
“新潮”的旧刷子
敢立潮头唱大风
算盘
轻松一夏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