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语言文字的释义性研究

2017-07-17 12:40欧燕佩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化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语言文字对于文化极为重要,是其傳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依托、互相渗透。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化,规范语言文字学习使用,从释义性研究的角度,运用综合分析及案例实证的研究办法进行剖析。研究表明:语言文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分析各自释义有利于厘清认知,更好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承及弘扬华夏文明。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化;释义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而文字是对语言的记载和传承,是符号的符号。语言文字作为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事关历史文化认同和传承;同时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第一性的符号,文字是第二性的符号,而文化的精深内涵又尽显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之中[1]。下面,我们将由浅入深,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去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文化,获得对这三者客观正确的认识。

一、释义初探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将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称之为:语言。就广义而言,它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2]。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的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 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既然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那么,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只有摆在时空的环境里才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其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据相关研究可总结出: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

因为语言,就其功能而言,主要可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而其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古书上说,鹦鹉能言,不离禽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这里说能言的生物主体是鹦鹉和猩猩,能言,指的是它们能用某种特定方式交际,借以传递信息,可这些信息传递却不是语言交际,这只是禽兽的本能叫声,不是语言,它们和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再说到有一种长臂猿能发出几种不同的叫喊声,用来表示不同的信息——或警告同伴注意敌情,或招呼同伴别分散,或同伴互呼友好等。这些叫喊声,只能说明动物生存本能中会有一些它们能懂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却无法从单位的明晰性、意义的可解性、结构的层级性、应用的生成性、先天具备的传授性上来证明长臂猿像人类一样有语言。

而语言,是在特定的时空以及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有特定的小集体或者小圈子的人群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种族的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形成了语言的千姿百态,而这也间接使得全球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文字,出现在语言之后,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对于文字的发明,古人更加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就曾有所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从其含义上分析,在古代,把独体字叫做“文”,把合体字叫做“字”,如今联合起来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个体叫做“字”。在日常生活中,“文字”还可以指书面语、语言、文章、字等。唐朝张怀作有《文字论》“论曰: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孽乳寝多,因名之为字。”

文字,按照地理人种,分为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中国的汉字,西方国家的英语,拉丁文字,希伯来文,罗马文字等等,从更为细分的角度来说,以中国为例。就有蒙古文字,藏文、巴东文、维吾尔文等等。而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以我们中国的文字为例,就发生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小篆,然后是隶书,最后是现在通行的楷书。从文字书写形式而言,在人类智慧以及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影响下,我们中国,还在文字书写中发展出了不同的书法艺术,成为了我们国人文化的艺术结晶,是我们文化中闪耀的瑰宝,丰富了我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管是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还是被后人称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其行书的集大成者《兰亭序》,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亦或是唐代的楷书代表欧阳询、柳公权等,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最引以为傲的部分。

文化,从广义来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在张俊伟所著的《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一书中,就曾这么写道: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3].而从狭义来说,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早在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6]。这是关于狭义文化的早起经典学说。而在198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中,给出的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7]。由其三者的定义初探,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文字与文化,同属人类,发生的主体为人类,范围也指向人类社会。 三者皆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实例深入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语言,反应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心理以及思维,突出体现在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上。就比如我们在学习我们的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化曾做过对比研究,就从颜色这一个切入口来说,中国人对颜色看得特别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在语言里也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例如红色,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中,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是“红尘”;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然而西方文化中的 red 则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 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 battle(血战)等;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 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等;它還象征着放荡、淫秽,如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

从中西方语言对待颜色——红色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向对其中一者获得更好更为深入的了解,就必须把另外一者加入思考分析的范围内一并研究。语言研究专家罗常培就在其著作《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说道:“还语言以血肉之躯”,使人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语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负载着具体文化内容的语言。

再从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其与文化的联系。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于女子作为边旁部首的字,做出了仔细的分析,指出了其与文化的直接联系。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执掌部族大权,只有妇女才有姓。《说文》中说道“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因生以为姓。” [8]在《说文》表示姓氏的字中,“姜”、 “姬”是最古老的姓,皆为女字部。在可考的甲骨文中,祭祀为古代最为隆重而神圣的活动,而被祭祀的神祗名字,如:“婋”、“娥”等。均为女字部,这也说明了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占有尊贵的社会地位这一历史的文化现象[9]。而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着变化,在文字上也有着充分地体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地位不断下降,降为男性的从属,为其所奴役,为其服务。我们分析“妇”一字就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的变迁。“妇”通常指已婚女子。右边即“帚”的象形字,让人联系到打扫,及打扫所用的笤帚,左边即“女”字。“帚”和“女”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女子手持笤帚在打扫。可见“妇”的本义就是打扫庭院的人,这个字形体现了妇女婚后主要任务是服侍丈夫和操持家务的身份。《说文解字·女部》:“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释名·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这里以“服”训“妇”,也显示出女子在家庭中毫无发言权,她们所需要具备的只是毫无异议的服从,由此也足见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低下,同时也显示了夫尊妇卑的地位差异[10]。

毋庸置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文化的忠实体现者。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字都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和体现者,而汉字“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 [11]

三、三者关系

很显然,语言、文字、文化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它们三者一齐作用,相得益彰的相辅相成下,我们华夏文明得以进一步传承以及发扬,使得华夏文明在漫漫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淹没,反而以其独特风韵,在世界文明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芒,照耀着古今。语言文字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文化渗透在语言文字之中,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一直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也反映一个民族的特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变迁以及生活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三者,对于我们骄傲的华夏文明而言,缺一不可。

我们要想掌握好我们的汉语,必须将语言、文字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的思考分析,才可能领略到其中精神的内涵以及精髓,才能进一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进一步弘扬我们的华夏文明。而反之而行,并会导致自己的学问陷入片面及肤浅的境况中。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也有必要学好自己的母语,通过综合分析,更深理解汉语之精髓,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汝德.语言·文字·文化漫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81-82.

[2]百度.语言.[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793/10663679.htm?fr=aladdin.

[3]张俊伟 .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4]方克立,周德丰.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百度.文化 [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537/6927833.htm?fr=aladdin.

[7]百度.文化 [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537/6927833.htm?fr=aladdin.

[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白利利.《说文解字》“女”部字文化蕴含[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9-70.

[11]张德馨.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05).

作者简介:欧燕佩(1987-),女,瑶族,广西来宾人,武汉大学翻译硕士。现今就职于广西外国语学院,从事英语教学,翻译实践及翻译理论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谁远谁近?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训练思维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