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谈到中国文化瑰宝,我很自信

2017-07-18 11:12殷贝
电视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克俭西柏坡后卫

文 殷贝

张桐:谈到中国文化瑰宝,我很自信

文 殷贝

张桐作为一名年轻演员,在中国荧屏上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众多红色经典人物形象:《亮剑》中勇敢无畏的魏和尚、《闯关东中篇》中的血性男儿宋天虎、《上阵父子兵》中性格直爽的乔群等,并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

2016 年底,央视一套热播的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张桐挑大梁饰演主角陈树湘,他用精湛的演技将这位师长对党的忠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 2017 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播剧目”《西柏坡的回声》中张桐再次饰演不忘初心、不为糖衣炮弹所动的共产党人雷克俭。《西柏坡的回声》即将于今年 10月份完成拍摄制作,记者再次联系到这位用灵魂诠释角色的演员—张桐,听他讲述对塑造红色经典人物的看法和艺术的追求……

面对诱惑时的选择,挺有意思

十九大献礼片《西柏坡的回声》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中不仅对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刻画,同时还重点塑造了雷克俭这位不忘初心、不为糖衣炮弹所动的共产党人形象,通过正反两方的对比,讴歌了勤政廉洁,鞭挞了腐败丑恶,弘扬了社会正气,抵制了不良之风,具有关照现实的力量。谈到张桐在《西柏坡的回声》饰演的角色,他表示:“塑造雷克俭这个人物的心路历程,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我和刘青山、张子善都是兄弟,从革命战场上下来,然后就投入到行政工作当中。我当上了纪检委的干部,最终把他俩绳之以法。这部剧也从侧面有血有肉地刻画了革命干部是如何在物质的诱惑下一步一步走向腐败的。”张桐表示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他不断认真揣摩题材和角色性格,感受角色的心路历程。

“我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走出国门,与外国人谈论的是祖国的文化,而不是外国的明星。”

——张桐

对于演员这职业,我很享受

张桐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军装戎马的铁血形象,特别是《亮剑》中莽撞的魏和尚,武艺高强的他永远是一副无畏无惧的模样。除此之外,还有《红槐花》中从猎户蜕变成将军的牛儿;亦或是《绝命后卫师》中临危受命、立场坚定的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演绎了这么多经典的荧屏角色,当被问及最满意的是哪一个时,他轻锁眉头,稍微思索,然后笃定道:“无论是《亮剑》中的魏和尚,还是《闯关东中篇》里的宋天虎,这都是虚构的人物,发挥的空间特别大,说白了你想演成什么样都可以。但陈树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这对演员的要求更高。这部片子人物的写实感很扎实,导演要求的质感也不一样,我很迷恋这个人物,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去演这种偏现实的人物。”张桐说。对于作为演员的职业感受,张桐表示,自己属于享受型。“如果这个角色我觉得似曾相识,或者说我演过类似的角色,那对于我来说便没有什么乐趣,我更愿意慢慢去揣摩角色的内心,发掘一个我的逻辑。”

《绝命后卫师》以 20 世纪 30 年代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红三十四师的壮烈事迹为素材而创作,聚焦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张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去了解这个人物,即便对于原有的认知,张桐也要撕开它们的外衣去感受内在。张桐常说:“我不敢有任何纰漏,会觉得对不起他们的在天之灵。”红三十四师的故事让张桐感到悲伤,这些可爱的人们家有老小,他们明知走到这条路再也回不去,但是为了一个大的、让全国人民过得更好的目标,还是走出来了。拍摄结束回到北京后,张桐更是三四天没有出门,消化这个伟大的师长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英勇精神。

对中国近代史,很感兴趣

张桐通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张桐摸索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演艺道路。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讨好,没有模仿,只是用自己站在演员的立场,完成了对角色的表达。他认真创作的态度很坚定,去了解历史,走近人物。

为庆祝建党九十六周年和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张桐作为一名红色题材电视剧实力派演员,真诚呼吁观众去关注到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的近代史很感兴趣,敬佩在纯真年代就敢去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有的革命者也就二十多岁,甚至有的才十八九岁,希望观众不要忘了在 80年前也有一群年轻人,他们选择的是,为广大的群众甚至是广大的利益去牺牲自己,那么它可能是一个价值观的传播。我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走出国门,与外国人谈论的是祖国的文化,而不是外国的明星。”

猜你喜欢
克俭西柏坡后卫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西柏坡
白玉兰花谢了
春花
橘殇
晤橘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党建价值
篮球的由来
建国以来西柏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