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
“帮扶干部”该这样“定位”
杨志
【编者按】扶贫攻坚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和锻炼党员干部的战场。扶贫攻坚,关键在人,成败在党员干部。要建立以扶贫成效为导向的激励考核机制,重视在扶贫攻坚主战场上培养干部、考验干部、选拔干部,使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得到提拔重用。同时,对扶贫攻坚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干部及时调整,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在“帮扶干部”逐渐成为扶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笔者认为并不是每一位“旁观者 ”甚至是“当局者”都清楚“帮扶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定位”。
在扶贫工作中“帮扶干部”由于“定位”不清,一些“帮扶干部”出现了“错位”甚至是“失位”现象,不但没有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例如,一些“帮扶对象”因为没有被评为“低保户”就会给“帮扶干部”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困难,请“帮扶干部”帮忙“打招呼”。对于这种诉求,我们一些“帮扶干部”由于不了解评“低保”的标准和程序,听了“帮扶对象”的一番诉说,有时就会通过“打招呼”等方式干涉村上评“低保”的结果。与这类“过于殷勤”的“帮扶干部”不同的还有另一类“忙于应付”的“帮扶干部”,这类“帮扶干部”或是由于自身工作比较繁忙,或是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很清楚,甚至是连名字也记不住,只是在“迎检”的时候“恶补”资料,以此完成“帮扶任务”。
鉴于扶贫工作中“帮扶干部”的种种“错位”甚至是“失位”现象,为更好地发挥“帮扶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推动扶贫工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位”我们的“帮扶干部”。
“扶贫政策”的宣传员。“扶贫政策”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帮扶对象”不可能全都清楚。一些“帮扶对象”受居住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从来没听说过扶贫政策,甚至是把扶贫资料交到他们手中,他们也不一定看或是不一定看得懂。在这样的情况下,“帮扶干部”就要主动充当起“扶贫政策”宣传员的作用,让“帮扶对象”了解扶贫是咋回事,“帮扶对象”可享受哪些“扶贫政策”,该怎样办理等。当然,“宣传员”首先要对“扶贫政策”和其他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向“帮扶对象”进行宣传,让群众知晓。
“帮扶措施”的参与者。每一户“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残致贫,有的因缺乏劳动力致贫。要最大化达到帮扶成效,就必须实现“帮扶措施”的“精准”。作为“帮扶干部”,应该全程参与到“帮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当中。为确保“帮扶对象”脱贫,村上、镇上、县级部门,层层都在想办法,但层级越高对“帮扶对象”的了解越不直接、不深入,他们往往都是通过资料获得,很难全面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制订还是执行“帮扶措施”,就都需要一位了解“帮扶对象”具体情况的人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
“帮扶成效”的裁判员。扶贫工作有没有成效,要考量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帮扶对象”当前物质生活是否满足脱贫条件,是否具备脱贫之后保持持续脱贫状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由于“帮扶干部”从一开始便参与到了对“帮扶对象”的整改帮扶过程当中,对“帮扶对象”在接受帮扶前后的生活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哪些“帮扶对象”真正脱贫、哪些“帮扶对象”还需继续帮扶能够进行一个有效判断和筛查。
插图/杨永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位参与到其中的人都是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作用各不相同。“帮扶干部”这颗“螺丝钉”如果能够正确“定位”,势必会对扶贫工作助力,可如果定位不当,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影响群众脱贫的积极性,甚至是伤害到一些群众的利益。在扶贫这件事上,希望每位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同心同力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责编:陈晖)
(作者单位:泸州市泸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