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土司八百年

2017-07-18 11:32文丨
遵义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南土司文化

文丨 杨 彬

思州土司八百年

文丨 杨 彬

思州古道

如今的贵州东部,有一个曾经叫做思州的地方,是一座被尊为“先有思州,后有贵州”的历史文化古城,即今天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这里的一切都与思州土司田氏家族的兴衰密切相关。

土司田氏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稳定、民族团结而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的特殊制度,从唐宋的羁縻制度发展而来,始于宋代,元代普遍推行,明朝发展完善,清初继承,雍正“改土归流”后崩溃,民国初年废除。

思州田氏土司是古代西南地区赫赫有名的四大土司之一,世袭八百余载,领地幅员辽阔,因而史家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说。田氏自隋开皇年间入黔,至明朝永乐年间两宣慰使革职,历任九朝,辅君六十七主,世传田氏土司王朝帝位二十有六,统治思州长达831年。

根据《田氏宗谱》记载,一世祖田宗显开创田氏在黔东地区八百年基业,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军功。隋文帝开皇二年(582),西南境内屡次出现动乱,朝中将领田宗显被封为黔中刺史,父子俩率兵长途奔赴西南境内平息叛乱。田宗显战功卓著,被朝廷奉命镇守黔中思州十八堡,沿治四十八渡。历代王朝,因田宗显任刺史时期治理思州,政通人和,且时间长,中央王朝总结出“以夷制夷”“以土官治土民”的羁縻政策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使得田氏子孙世袭宣慰使之职位,对辖地实行军民两管。

田氏土司第一代先祖记载为田宗显,田宗显的籍贯资料为陕西雁门郡,现在在岑巩田家的神榜上,田家的郡望为雁门堂。其实应该说,思州真正的有案可查的历史人物,应该是田佑恭。在目前看到的万历本《黔记》大事记卷上,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徽宗:丁亥,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入朝,后加注释:佑恭即思州田氏祖。

在这里,田佑恭成了田氏先祖,这种身份在正史上,显然更可信一些。田佑恭是典型的“南人”血统,依照现在的民族成分划分,应该是“土家族”。北宋大观元年(1107),思州蕃部长田祐恭内附。

宋徽宗显然对来自西南田佑恭的归诚大为满意,政和八年(1118),田祐恭授封为思州刺史,建思州治、始有印信,领务川、邛水、安夷、思邛四县。由于田祐恭屡次率“思黔土兵”为宋王朝“平叛”效力,立下大功,被封为少师思国公保安蕃部、奉宁军承宣使和知思州军民事,加贵州防御使。

田景贤是思州田氏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至元十四年(1277),他被授予思州军民宣抚使,隶属于湖广行省。田景贤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把思州的统治中心搬迁到清江城(现岑巩县思旸镇),建立起新的军事基地。之后,果然势态如他所料,他的黑色蛮兵顺利地拿下南方,兵锋直指广西。

宋末元初,是田氏势力大发展的时期,领地大大扩展,星罗棋布,犬牙交错,东至今湖南省湘西广大地区,南达今广西桂林之北,西到今贵阳一带,北抵今四川重庆边缘,领镇远府、务川县及蛮夷长官司六十六个,在今岑巩、玉屏、万山、镇远、三穗、天柱、湖南省新晃一带曾设台蓬若(峨)洞住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野鸡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平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

兴盛往往是衰败的开始。当田氏土司辉煌的时刻,分裂也出现了,田氏分家,昔日的田氏领土一分为二。至正二十五年(1365)六月初二,朱元璋平陈有谅,略地湖南,思南宣慰使田仁智谴都事杨琛纳土归附,朱元璋以其率先来归,仍授思南宣慰使。是年七月初九,思州宣抚使田仁厚谴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纳款,于是,朱元璋命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州镇西等处(一载思南州镇西等处)宣慰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从此,思州田氏正式分为思州、思南两部。

思州土司的彻底没落是在明代初年。明永乐九年(1411),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怨结仇互相残杀,战事不停,且屡不接受朝廷禁令,明成祖朱棣为了“不可令遗孽(田氏)重踵为乱”,并达到在其领地建郡县的目的,决定解决田氏两家(思州、思南)的争端,命镇远侯顾成率兵5万执田琛送京师。

永乐十年(1412),田琛被朝廷革罢、伏诛。同年三月初五,以灭伦罪执田宗鼎。永乐十一年(1413),乃废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把二田领地分置为八府:思州宣慰司地置思州、黎平、石阡、新化(今锦屏现地)四府;思南宣慰司地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今松桃县地)四府。八个府均由朝廷派流官直接治理,府下仍设长官司(土司),形成“土流并治”的局面。

田琛的轻率带来的后果是巨大的。田氏家族在思州的统治不复存在之后,田氏家族部分没有被捕的人员摘下了“高贵家族”的桂冠。在大明朝廷血腥的镇压下,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和社会的歧视,田氏土司后裔隐藏了显赫的家族身份,隐蔽在普通的人群中,直到明帝国的灭亡。

抚今追昔

清朝康熙年间,思州田氏土司后裔田惟栋步入仕途。他重返先祖治地思州,选址在岑巩县注溪镇一块风水宝地上,按照先祖统治思州的衙门样式重建家园。

历经田氏家族几代人努力,终于在乾隆年间建成15座规模宏大、雄伟堂皇的宅院。这些建筑既体现了明朝屯堡文化特点,也具备土家族文化特色,因仿衙门宅第而建,故名“衙院”。他们还创造了在当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注溪娃娃场,以及以先祖驻地命名的“石马土司”传说文化。

衙院分上院和下院,居住着思州田氏土司后裔600多人,能够叫这个名字的,与田氏宣慰使的记忆有关。当追溯家族的历史时,这里的田姓显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是当年思州土司的后裔,明代最后的思州土司田琛是他们的直系祖先。

思州治地不再是省级行政管理区域中心,降格为地厅级别的思州府,直到民国元年才改为岑巩县。所以说岑巩县历史文化悠久,其实就是千年思州传承下来的土司文化景观。

来到衙院,人们看见的建筑,几乎都是徽派造型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再比如他们的穿着服饰,也都是大家熟悉的汉服而不是少数民族的土家族服装,又比如他们交流的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岑巩方言,接近普通话。

田氏土司后裔家族的衙院,严格意义上说来是一座屯堡文化的建筑风格。现在仅存一座完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是大四合院里套两座木质结构的小四合院。这座几百年前修建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外墙顶端秀彩绘,内楼四角凌空翘起,雕梁画栋,长条石铺筑天井。

从田氏土司后人各家院落来看,宽窄巷纵横交错,家家户户的院内都习惯性地栽种着花草。有的院落绿树浓阴,花木丛生,这分明不是人们常说的屯堡文化建筑的院落结构,似乎有了太多的装饰成分。跟防御性的屯堡建筑文化相比,衙院的屯堡建筑结构似乎只有形式,显然不具备屯堡建筑结构对敌的防御性功能。

走进衙院这悠长又寂寥的宽窄巷,地上是鹅卵石路,两则是高耸的石墙或砖墙,移动的脚步不时会发出清脆的回声。田氏土司后裔衙院至今还能见到清朝的官帽盒,一座雕刻有七条龙的神龛,一长排从清初至民国初年田氏土司后裔家族精英先辈的牌位。这几件象征田氏土司覆灭后重振荣光的物件,躲过了无数的历史劫数,像传家宝一样珍贵,分别散落在几户人家。

衙院四合院外墙的顶端,还题写着一首“千朝百日在学堂,八月十五下科场;非是一家读书子,秀才得中状元郎”的七言诗。诗歌很简单,描述了一个田氏后人追寻先辈苦读诗书,考中状元的经过。后两句诗大有陆游绝命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味,只不过陆游的诗句过于悲凉,而田氏土司后人诗句则多了几分自豪感。

地处湘黔两省交界处的衙院,是进入云贵川三省的门户通道。处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思州田氏土司文化现象,让往来于此的城市旅人,不知增添了多少莫名的惊诧,这是一道多么靓丽的思州土司文化长廊。

田氏在这里开创了思州八百年天下,及田氏后裔六百年身世隐藏的发展史,共同构建了思州土司文化体系。究其思州八百年土司政权而言,田氏土司政策加强了思州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极大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稳定,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渗透到西南地区,推动了西南地区的文明进程。八百年田氏土司政权的基业,也使得思州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更为贵州行省的版图核定,奠定了行政区域管辖的基本坐标。

发生在六百年前的那场沙坑之争,思州土司最终完成了田氏政权在中国版图上的最后一场角逐。思州土司覆灭,田氏政权悲凉谢幕,思州治地更名为思州府,1913年更名为思县。再到思州治地的核心区今天的岑巩县,从而使得岑巩县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猜你喜欢
思南土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Fort Besieged
仁者乐山
案上凝云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