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窗口”,一位慈善义工20年的心守候

2017-07-18 12:10徐以立
至爱 2017年6期
关键词:刘虹好心人守候

文、图 | 徐以立

“爱心窗口”,一位慈善义工20年的心守候

文、图 | 徐以立

刘虹美正仔细看着《至爱》,手边是她刚刚整理好的《爱心日记》

近日,本栏目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读者表示很喜欢《爱心日记》,很想了解“爱心窗口”的负责人刘虹美老师。

带着读者的期盼,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511号上海国际集团大厦1层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爱心窗口”。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和几台电脑,在这间装修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刘虹美。

记者发现,虽然是午休时间,但是刘虹美还在电脑前辛勤地整理着捐款资料。突然,眼尖的记者看到摆在她的手边的,正是一份满是修订痕迹的《爱心日记》打印稿─10分钟前,她整理好的电子版刚刚到达记者的邮箱。很难想象,1天前,刘虹美刚刚出院,今天是她病愈后第1天上班。

1994年5月7日,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刘虹美成为第1名员工。1997年,刘虹美开始负责“爱心窗口”,每天处理市民的各种捐款、来访、咨询和来信,“忙,但是快乐着”。

2017年是刘虹美在“爱心窗口”的第20年,她也和许多好心人因善结缘,成为了好朋友。“很多好心人来我这里捐款时,喜欢和我聊聊天。临走时我们还会合影留念,我会送他们《至爱》杂志,他们都很喜欢。还有很多来捐款的孩子,从小我就认识。现在他们都是大学生了,长得比我还高。每年,他们还要抱抱我。”说起这份情谊,刘虹美满心欢喜,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2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时间没有抹去刘虹美对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她把对自己的要求总结成“四心”原则。“首先要有爱心,选择慈善工作就是选择奉献;其次要有热心,要热情、亲切地为群众服务;再次要有耐心,对于日常工作要耐心细致,不出差错;最后要有事业心,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好。”刘虹美对记者说。她还将这些打印下来,多年来一直压在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每日自省。

2011年,虽然过了返聘年限而不得不第二次退休,但是因为割舍不了对慈善的热爱,刘虹美还是选择以慈善义工的身份继续留在“爱心窗口”。这一做,又是好多年。

如今,刘虹美已进入古稀之年了,但是不变的是对于善良的追求。她坦言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只要基金会需要,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我就会一直做下去。毕竟在这里有太多温暖的瞬间、太多的好心人、太多的爱心故事等着我去守候。我舍不得。”

滕发良教徒弟们理发修面

猜你喜欢
刘虹好心人守候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为你守候
路遇好心人
胡释中、刘虹、肖文庄、张志成作品
征文主题预告
好心人网上8年匿名每日捐款
爱的守候
等待,是最温柔的守候
相亲不成遭诽谤,女子用法律维护名誉权
9A Unit 4 Problems and advice (speaking and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