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枫一位引领时代歌曲风格的军人

2017-07-18 11:59高姝
岭南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蓝精灵艺术歌曲作曲家

文|高姝

郑秋枫一位引领时代歌曲风格的军人

文|高姝

专栏:广东百年音乐名人(主持人:何平)

编者按:在中国音乐史经典教科书和资料中,中国音乐发展中重要的音乐家,可圈可点的广东音乐家就有20多位,他们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铭记史册,为他们的贡献广为人知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本刊将在“音乐人物”栏目专门辟出“广东百年音乐名人”专栏,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这些音乐家,我们将以他们为骄傲,以他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工作中做出新贡献。

军旅乐手郑秋枫——因乐结缘,立志从军

郑秋枫,中国当代作曲家。于1931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历任广州战士歌舞团团长,广东省音协主席,中国音协理事,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年少的郑秋枫由于家境贫寒,唯一拥有的乐器就是一支口琴。即使如此,中学时代的他,还是通过自学,学会了小提琴、竹笛、小军鼓等乐器。1947年,他考入安东文工团,由于乐团人手有限,他又学会了大提琴,黑管等乐器。不久,他更是凭借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和全面淳熟的音乐技巧成为了乐团指挥及武汉军管乐乐队长,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时忙碌的生活在郑秋枫看来,却是有趣且充实的,这让他坚定了要以音乐工作作为毕生事业的决心。他表示,正是出于音乐的热爱才驱使他从军入党。

1949年他进入部队艺术学院学习,专修小提琴。毕业后被分配至广州战士歌舞团,担任首席小提琴兼任乐团指挥。

作曲家郑秋枫——时代强音,风格引领

1959年,郑秋枫参与了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这部舞剧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观看和肯定,并与《鱼美人》《小刀会》《宝莲灯》并称为五十年代的中国四大舞剧。1962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杜鸣心教授学习作曲。1965年他以全五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后,以作曲家的身份重新回到广州战士歌舞团。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政治路线要求“一切文艺要作为武器”,著名艺术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批抒情的艺术歌曲被批判为“文艺黑线回潮”。艺术歌曲由于其本身的艺术特性很难做到“武器”这样的政治目的,然而还是有一批聪明的音乐家们巧妙的创作了一系列结合了“战斗性”的艺术歌曲,这就是“战地新歌”。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包括郑秋枫创作的《颂歌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等作品。

在《颂歌献给毛主席》中,郑秋枫巧妙的将藏族音乐、朝族音乐,以及蒙古族音乐元素糅合在一起,用以表达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这在当时被限制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政治环境下所诞生的千篇一律的“战斗性”作品截然不同,抒情却带着颂歌式的宽广壮美,让人能通过优美的悠长的旋律,切身感受到那个年代人民对领袖的热爱之情。然而节奏却十分紧凑,仿佛带着军人式的昂扬斗志。这种创作手法打破了艺术歌曲只能“抒情”不能“战斗”的局限性。

1971年尚德义创作了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将花腔女高音带入中国艺术歌曲的视野。无独有偶,郑秋枫在同年,也创作了运用花腔女高音唱法的歌曲《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在这首作品中,郑秋枫同样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花腔女高音唱法的运用。在此之前,花腔女高音被批判为 “没用的”艺术手段,而郑秋枫将其同样赋予了“英雄性”与“战斗性”,他的这一做法,进一步奠定了花腔女高音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价值。

文革的十年里,对我国文化艺术打击甚大,然而因郑秋枫、尚德义等音乐家的坚持,在音乐艺术上我们并不算颗粒无收。回过头再看当时同一时期的音乐作品,能做到这种“抒情性”与“战斗性”兼具的作曲家,不过寥寥数人,而郑秋枫正是其中独树一帜的先锋。

1979年郑秋枫为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的音乐电影《海外赤子》担任作曲,共创作了8首独唱曲及若干器乐曲,其中就包括几乎所有华人无人不晓的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这首作品以其抒情宽广的器乐化音乐语言以及其蕴含的丰沛情感为大众所喜爱,同时,又因在调式、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运用了精湛的作曲技巧,而得到了广大学院派人士的青睐,他让艺术歌曲不再是仅仅居于庙堂之高的“阳春白雪”,而是利用其优美的旋律、高明的技巧以及贴近人心的情感共鸣,真正的做到了让艺术歌曲“雅俗共赏”。

歌谱《我爱你,中国》

这与同时期的许多以旋律见长的作品大相径庭,他在调式的安排上运用了南洋音乐素材和五声调式结合的形式,而在结构上则采用了戏曲散板与西方曲式呈示、对比、再现的搭配;与之同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则在“中西合璧”这一点上做的远远不像郑秋枫这样细致,在情感宣叙上,他的作品则显得大气,明朗,全然不似同时期其他艺术歌曲那样充满忧郁、惆怅的情绪。这一切都让他的作品更具时代特征,且更符合当时的大众审美情趣。而其难能可贵的艺术价值在于,即使脱离那个时代,仍然因具有极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影响了一批作曲家从事相关题材的创作,这些作品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站在时代的前端,用自己青春洋溢,流光溢彩的乐音曲调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歌咏。他这种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与抒情开阔的创作特征引领了八十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方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秋枫同期的另一作品,他的得意之作——声乐套曲《祖国四季》。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据笔者亲自采访郑秋枫老师所讲述,他所在的战士歌舞团创编室在1978年为献礼国庆30周年,专门成立了创作小组,走访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半年的时间最终在1979年才创作完成了这部在我国艺术歌曲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

无论是“春夏秋冬”哪部作品,都融合了所描写地点最典型鲜明的音乐特征,其中《春》借鉴了我国海南地区的“咿呀调”,《夏》引用了闽南地区的音乐素材,而《秋》则使用了我国新疆地区塔吉克舞曲的曲调和节奏特征。这部作品运用了西方的体裁形式和作曲技法搭配以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来描绘我国四季的美景,无疑是融合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艺术歌曲典范。同时,其在旋律上的特殊安排,如花腔女高音以及唱法气息的使用也对推动我国声乐事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之后又诞生了一批如《我爱你,塞北的雪》等同样讴歌我国美丽图景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祖国四季》和《我爱你,中国》的影响。

虽然郑秋枫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他的音乐体裁及类型却没有仅仅局限于此。他除了创作了部分极具现代音乐特征又兼具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外,还创作了多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旋律清新流畅,音乐内涵更是蓬勃积极,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要数那首《蓝精灵之歌》。1986年,广东电视台引进比利时动画片《蓝精灵》,该片在美国日本播出时,为了更贴近本国观众,遂分别创作了新的主题曲。所以在广东电视台引进了该片时,也仿效美日,想要创作一首中国版主题歌。于是,郑秋枫受到广东电视台的委托为此片谱写主题曲,看过样片后,导演要求他既要写出欧美风格,又要贴近中国的观众口味,同时,还要把握精确的人物形象。瞿琮创作好歌词后,郑秋枫根据歌词准备谱曲。他先是考虑到蓝精灵的人物形象,以及歌曲的受众人群,他认为歌曲旋律务必要简单易记、朗朗上口,而配器上则要凸显出轻松俏皮的音乐风格。在思忖了一个下午后,这首著名的歌曲《蓝精灵之歌》诞生了。

该歌曲在八十年代末,由广东电视台选送,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儿童歌曲比赛。由于曲风和旋律太具欧美风格,被评委一度认为是外国作品给退了回来。足见郑秋枫对作品风格把握之精确,甚至连专业的作曲家都无法相信这首作品竟然出自中国作曲家之手。而随着动画片《蓝精灵》的播出,《蓝精灵之歌》从此流传开来,并作为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代表作,久唱不衰。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影响了一批作曲家从事相关题材的创作,这些作品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站在时代的前端,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用自己青春洋溢,流光溢彩的乐音曲调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歌咏。他这种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与抒情开阔的创作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八十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方向。

郑秋枫和《蓝精灵之歌》的歌谱。

纵观郑秋枫先生迄今为止的创作,他的作品和在创作特征以及艺术风格上都有着站在时代的前端高瞻远瞩的姿态。如果说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为他的作品旋律带去了灵动、大气的音乐曲调,那么他扎实、精湛的作曲技巧以及在伴奏、配器上的写作,则展示出他作为一名作曲家的专业素养。他成长于军营,所以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昂扬的斗志;他紧跟着时代,所以他的作品总能体现出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他扎根于生活,所以他的作品总能蕴含着最深情丰沛的情感,与最原滋原味的民族音乐元素。

郑秋枫曾说“生活是我的源泉”,这与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的观点不谋而合。

高姝: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蓝精灵艺术歌曲作曲家
动物化身“蓝精灵”
长大可当作曲家
蓝精灵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