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背景下小学女教师危机救助策略

2017-07-18 12:01徐锦燕
师道(人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代课老师生育政策

徐锦燕

二孩政策背景下小学女教师危机救助策略

徐锦燕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1年提倡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80年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2015年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二孩政策: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从此,中国实施了35年的 “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二孩政策的到来,从宏观上减缓人口老龄化,提高生育率,是好事;微观上,对于以女教师为主体的小学冲击大,带来了学校困境。女教师二胎怀孕、分娩,休假长达半年左右。学校上课人手不足,代课教师工资不高,也请不到好的,学校与家庭均抱怨不已。

就拿笔者所在的单位来说,原本只是一个只有25名教师、16名女教师、12个教学班的公办农村小学,教师人均每周课程16节,工作量刚好饱和,不松不紧。然而,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本学期一开学就有5位女教师在怀孕,有的因为是高龄产妇,在家卧床休息,进不了课堂;有的正在妊娠反应,呕吐连连;有的怀孕后心里总觉得不舒服,过于谨慎,三天两天请病假检查,心不在焉地教学;学校还有十位左右的女教师正在扎堆积极备孕,学校如履薄冰。从2016 年3月起,学校就开始陷入困境,代课老师指标达不到1∶1,代课经费补助不足,没有好代课老师,家长不断投诉。随着二孩女教师怀孕与分娩的不断增加, “二孩问题”日趋严重,教学正常秩序难以维持,学校逐渐步入 “二孩重灾区”。

面对 “水深火热”的二孩问题,学校要进行管理创新研究,展开校际间的交流分享,以让更多的学校走出二孩困境。笔者认为,二孩政策背景下,可采取如下的小学女教师危机救助策略。

1.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二孩政策”实施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校教师暂时性、产假性短缺。学校管理者要未雨绸缪,提早预见困境,制订多种危机管理预案。引导符合二孩生育的女教师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激励没有生育需求的教师同舟共济,承担更多教育教学工作,度过学校教师人力短缺的危机。

2.岗位聘任灵活调整。学校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灵活执行教师聘任制度。发现怀孕的女教师,教导处应立即对其工作量进行调整。允许孕妇女教师只担任主科教学,术科由其他老师分担,班主任及其他兼职岗位均由男老师或者近期不打算怀孕的女教师分担。给男教师压重担,培养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给暂不孕的教师承担重要岗位,引导女教师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巧妙地梯队规划,尽力避免一大片女老师无法上课的局面,学校岗位聘任制由每年灵活转化改为以每月为单位。

3.从培训中心处招聘学科教师。社会上培训中心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藏龙卧虎。有的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丢了公职;有的因为家乡待遇过低而到珠三角 “下海”。他们自食其力,自谋出路,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学科知识,驾驭课堂能力好。更重要的是学生上午上课时,培训中心的老师往往是空闲的;学生双休日或下午放学以后,他们才开始忙碌。因此,拥有错开的时间差和成熟的教学经验,培训中心的老师成了学校优先选择的代课老师。

4.返聘退休教师。 “二孩政策”下,有一小部分本校或外校的老教师刚退休,或退休没几年,耳聪目明身体素质好,学科专业素质高。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团队、熟悉的校园文化,返聘老教师工作起来很快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如鱼得水,对学校的认同度大,更容易做出成绩,而且其经验丰富,不用青蓝工程培养,促使学校与个人双赢合作,甚至对学校的正面效应起到了1+1>2的效果。在代课教师刚性需求猛增的时期,学校适当返聘本校或外校的退休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加强经济补助,不强求坐班,不失为一个应急良策。

5.招聘社会人员,经岗前培训后启用。 (略)

6.引进师范实习生,实施青蓝工程。对于一般师范高校,大四上学期往往会把学生送到下面的学校去实习试教。作为校长,可以通过一些联络点,提早预订实习生,为怀二孩的女教师找 “助教”,协助上课、考试、改作业等,等二孩女教师分娩时,实习老师就可以顺利顶岗,有序衔接。当然,教导处、科组长要不断听课指导,做好青蓝工程的帮扶工作;怀孕教师要提前带一阵实习老师,了解班级学情,做好教学交接工作。实习老师成长了,学校里的学生就幸福了。

7.走校教学,促兄弟学校间师资共享。走校制,打破了学校独自为大的格局,能让教师人力资源共享,尤其是优秀的师资能够跨校帮扶。如A校语文老师原本偏多,任务轻,B校生二孩的问题严重,很多班临时找不到语文老师。那么可以由校长出面,友好协商,请A校语文教师到B校来上语文课。同时,B校若有数学或英语老师富裕,也可回赠A校。当然,对于走班的教师而言,工作量增大,很辛苦,学校应想办法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以点燃教师走校的激情。

8.政府统筹,统一招聘代课老师。有的镇区,由镇教办统一组织进行 “二孩政策”背景下代课老师的招聘与面试,程序规范,待遇颇高。与招正规新老师一样,面对这些临聘教师,先审核教师资格证,然后笔试和面试,一旦录用,两种合同任选:个人想去指定某所学校的,只签半年合同;服从教办安排的,可以签一年合同,去两所学校。教学效果好的,教办近年来会一直续签。每月工资待遇四千多,在职期间,医保和社保与正式教师一样享受。因为,广东中山市教育局规定,作为代课老师,不能连续在一所学校执教超过半年以上,因此,政府出面把优秀的代课老师留下,让他们每代完一个学期就能去不同的学校代课,服务更多的学校,这样既防止了代课老师流失,也可解决 “二孩”女教师的燃眉之困。

9.专家引领,提升学校策略管理。 “二孩”给学校带来了不少困境,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以 《二孩政策背景下小学女教师管理创新研究》为课题,请有关专家、高校学者前来指导,进行开题报告的论证,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家团队。如笔者借参加中山市名校长刘道康工作室的机会,三年中可以随时聘请导师和其他成员,以及本市进修学院院长、主任等前来把脉诊断,提炼校园文化,指导学校策略管理等,提升了学校的谋略水平和品位。

10.人文关怀,建构生命护航计划。随着二孩发展,学校对女教师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在行动上。如允许备孕教师抽空在学校厨房煎药;前三个月妊娠反应严重的二孩女教师能上课的尽量鼓励她们完成主科教学,空课时可以回校内的宿舍休息,或者由家人接回家休息;尽量减少学校事务性的繁琐工作,引导她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每一节课;利用课余时间举行 “二孩备孕”小沙龙等。

同时,学校可以送给二孩女教师一份产后特殊的礼物——育婴室。这里有洗手盆、长凳、小床、推车、简易游乐场等,方便其哺乳,增加亲子空间,成全女教师事业与家庭兼顾之情。同时,教导处也可以把产后女教师的课集中排在早上第一、二节,或下午最后两节,不用坐班,方便她们上完课就可以回家哺乳。这样可以劝说休假完两个月以上的产妇,让她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提前上班,每天上完两节主科就回家,学校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

另外,学校建构生育护航计划,工会多组织活动,关爱二孩妈妈。指导下一批 “二孩”女教师在备孕、怀孕、产期、育婴期等关键期,解决家庭、工作、生理、心理的压力和困难,让迟来的 “二孩”顺利克服高龄的风险,平安生育,健康成长。实施生命成长计划、保障生活扶助计划,促使二孩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升镇利生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代课老师生育政策
政策
政策
代课老师
助企政策
政策
代课老师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代课老师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