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

2017-07-19 11:18何小威
电影故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王小帅时代

王小帅

亚新奖

主新席

中国导演

王小帅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时代的变迁中,忍受着主流文化消费市场的折磨,因为他的电影夹杂着浓重的艺术气息,有些沉闷,并不怎么好“看”。但是,他影像中的“边缘人”,却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记录,似乎在宣扬“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因此王小帅被美国《商业周刊》这样评价,“你的坚持对国家和民族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 用电影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并带给未来以无穷的希望。”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表现得有些“狡猾”,他说:“我觉得我不好解释, 也不想做过多解释。很感谢《商业周刊》对我的褒奖。”这一“殊荣”里,王小帅显得尤为难得,况且他多次登上世界顶级电影节的舞台,在电影上的成就早被大众所知。如今,王小帅被邀请出任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他的专业,他的态度,或许会在这里留下又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文/何小威

都市与乡村:漂泊的“电影梦”

王小帅近些年几乎保持着同样的造型:极短的黑发,一副黑框眼镜,一件白色衬衣,一双黑色皮鞋。内敛的神情、深邃的眼神和咧嘴的微笑使人觉得他不像一个奔波于片场的导演,倒更像是一位邻家大叔,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因为丰富的人生经历,王小帅的身上,有上海“小男人”的特点,也有贵州人简朴的特质,还有北京人豪爽的个性。

1966年王小帅出生在上海,后随父母迁往贵州,在武汉读过两年书,15岁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岁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学习。从都市到乡村再到都市,风华正茂的王小帅过早地感受到了漂泊之苦,也养成了关注身边人的习惯。“我觉得我好像就找不着家乡。因为我的父母等于说离开上海就一直飘着,我也一直跟着我父母漂泊,边上都是认识一些新邻居而已,没有‘扎根’的感觉,所以我挺有点耿耿于怀的。”他这样解释自己漂泊的心态。

在电影学院四年,因为看到过很多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尊崇费里尼为精神偶像的王小帅,逐渐将兴趣转向了艺术类电影。“这些电影对我们直观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只是让我们知道电影也可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王小帅说,“这让我们明白其实拍电影很简单,不一定非要有战争和历史,甚至不用灯光,扛起机器就可以上街拍。”于是,他在分到福建电影制片厂之前,就招呼了一帮朋友,拿着摄影机到街边胡乱拍摄。拍摄完后,就聚在餐馆喝酒、胡侃,仿佛过上了“快活”的日子。漫无目的的拍摄,注定要失败。王小帅说:“到了第二天再用BP机呼人都呼不到了,拍摄也就流产了。”

1990年,王小帅被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筹拍电影,寻找投资,卖拷贝的“前”导演生活。也许是他太过年轻,年轻得有些轻狂,一心想着像“第五代”的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下拍出一鸣惊人之作,从此真正地挤进电影圈。殊不知,拍电影的现实困难超乎了他的想象。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标榜也显示了王小帅拍电影的野心,企图走一条有别于“第五代”风格且标新立异的电影之路。但是,王小帅忘了,这并非简单的“街拍”,也并非谁都能达到如安东尼奥尼《放大》那般的高度,“以至于自己追求目标定得太高,后来的路,果然走得很累。”王小帅的这种自我辩解,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他对于高品质艺术的追求。时隔多年,王小帅回忆起这段时光,感慨万千,说:“现在想想那时候确实有点少年轻狂。”

挑战与坚守:时代的记录者

作为第六代导演群体中颇具思想气质和作者气质的王小帅,作品中总是流露出一种锋芒,既“非常简单”,又带有时代文化语境变迁的精神之气,“是当时那个年龄段绝大部分艺术家、相当多中国人的共同感受”。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王小帅拍过不少电影,如《扁担姑娘》《青红》《日照重庆》《闯入者》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王小帅“不再单纯追求影像的力度,而是人文的深度,其作品蕴含着一股崭新的感染力,来源于厚重的中华人文本身的纯净之力”。或者说,王小帅对于人性的悲悯,对于人文厚度的不断求索,被他移入了影像之中,并且透过时代的敏感点,关注到了这个时代的人群,诸如农村小孩到城市打工、想出国的偷渡客、个体创伤等。正因为这样,王小帅的电影才显得尤为重要。更何况,他用一个时代的故事,呈现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细说平淡人生,静观社会大相”。

2005年,王小帅凭借《青红》在戛纳电影节“走红”。在中国“第六代”导演群体纷纷遭遇票房和艺术双重危机之时,王小帅的《青红》问世,无疑有其独到之处。作为一部文艺片,《青红》的价值并不在于票房,而在于它顺应了时代文化的精神气氛,凸显了“现代审美意识”,并且具有超前意识,把握住了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异化、人格分裂的种种危机。此后,王小帅延续了这一风格。在电影《日照重庆》中,王小帅在文艺片的道路上显然走得更为彻底。片中,反打镜头和晃镜成为表现中年人群痛楚与无奈的重要手段,预示着人内心的不可捉摸。不得不说,王小帅掌握了“记录时代”的技巧,能够用相对朴实的拍摄手法直面人的内心,同时引导观众走进到角色的精神世界。

如果说《青红》是通过“爱情与时代的错位”表现人的压抑,《日照重庆》是通过父子关系表现人物因无奈而心生的疏离感的话,那么《闯入者》则在历史的追忆中,尝试着“过来人”个体自责的忏悔与救赎。影片延续了王小帅一贯的“小人物承载大历史”的叙事策略,个体记忆、家庭记忆、集体记忆和家国历史相互融通,使个人化的叙述有了大历史的蕴涵。但是,王小帅又在影片中进行了一些类型片的尝试,加入了悬疑犯罪元素。对此,王小帅说:“一个导演,不需要观众为他个人的情怀或情结买单,也不需要和观众解释他因为这部电影付出或获得了什么,他需要提供给观众一部好看、有趣,能够一直吸引他们并且有回味的电影。我自认为我做到了。”

“得奖和票房都不是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王小帅认为“要给电影留一些尊严,留下点社会变迁的影像”,实现“个人表达和记录时代的文化作用”。如今,王小帅出任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他将以这一标准去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发掘新人,甚至提携新人。“我相信我们评委会会以公平、公正以及专业的态度完成这次的评审工作。”王小帅如是说。当然,我们也期待,此次王小帅携手亚洲新人奖评委们一起助力新人导演,通过追溯电影的本质,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猜你喜欢
王小帅时代
证据
证 据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证据
寻找好嗓子
证据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