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7-07-19 12:35刘海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脊髓型钛板后路

刘海龙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铁岭 112000)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刘海龙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2.93%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微型钛板内固定;颈椎后路单开门;疗效;安全性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为一种严重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主要由后纵韧带骨化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病情严重,致残率高[1]。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致残率的重要方法,传统单开门手术中,对于门轴侧椎板的固定主要采用缝线固定方法,存在对铰链侧减压不彻底的问题,且术后缝线拉伸或断裂还可能引起椎板内陷风险,并发症较多[2]。本研究使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旨在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康复锻炼时间(mL)观察组41393.2±16.8150.3±12.816.3±2.6对照组41401.1±18.1147.3±11.225.7±5.6t2.0481.1299.749P0.0440.262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确诊,椎体节段数均在3个及以上,经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43~70(60.5±8.2)岁。对照组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2~71(60.0±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观察组:本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麻醉后取俯卧位,固定颅骨,常规消毒铺巾,取颈后路正中切口,充分暴露椎板和棘突。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C3椎体位置,充分暴露双侧椎板,将症状严重的一侧作为开门侧,症状较轻的一侧作为铰链侧,完全开门后,将开门侧椎板掀起,保留铰链侧外板。微型钢板选择Centerpiece,将其用螺丝钉固定,上叉口固定于椎板外缘,下叉口固定于侧块。固定好后,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伤口,止血、缝合切口,术毕。术后放置引流皮片,24 h内拔除,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营养神经药物及脱水治疗,佩戴颈托,并于术后3周去除,并由护士指导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对照组:本组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麻醉方法、体位、切口、定位以及暴露步奏同观察组,选择棘突基部进行打孔,选择椎板外缘部边缘开骨槽,开门侧位置同观察组,完全切开后,在棘突打孔引线,缝合至关节囊肌腱附着点,留置缝线,将椎板掀起10 mm,让椎板角呈30°开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切口,止血、缝合切口,术毕。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3]: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康复锻炼时间。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治疗后脊椎压迫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曲率恢复正常水平,能自由活动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脊椎压迫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颈椎曲率较治疗前降低,但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颈追曲率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与对照组的82.39%比较显著提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5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χ2=12.543,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传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的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形成术,通过打开侧椎板扩大椎体面积,解除患者神经根压迫和脊髓压迫症状。且采用传统的缝线缝合进行固定于小关节囊或门轴侧椎旁肌上,若后期患者门轴侧骨性愈合不完全,施加于椎板上的应力在与椎板弹性回缩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关节囊松弛[4]。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采用微型钢板作为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人体椎板结构要求,强度高、韧性好。在本研究中,两组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不会过多的破坏周围组织,也不会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在功能康复锻炼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可能是在Centerpiece系统中,对病变的每一节颈椎都进行单独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缝线固定而言,其力学支撑更牢固,可增加开门椎板的稳定性,从而加快患者早期康复,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56%,与对照组的82.39%比较显著提高,这与蔡文涛、沈宁江[6]等研究结果一致。

术后慢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等均是传统颈后入路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发生率在3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较对照组的21.95%显著减少,提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较传统手术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可行的,较传统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缩短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任大江,孙天胜,李放,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比较[C].//第十届北京骨科年会论文集.2013:14.

[2] 唐少龙,黄庆华,吴罗根,等.两种后路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6, 19(3):257-261.

[3] 庞启雄,张朝驹,白红军,等.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 19(6): 816-819.

[4] 张邵军,李会军,庞伟峰,等.微型钛板与带线螺钉在颈后路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对比[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3):246-250.

[5] 蔡文涛,林明侠,沈宁江,等.保留颈7棘突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14,35(21):3388-3390.

[6] 蔡文涛,沈宁江,林明侠,等.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43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32(11):1594-1596.

R681.5

B

1671-8194(2017)16-0130-02

猜你喜欢
脊髓型钛板后路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蚕宝宝流浪记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观察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