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2017-07-19 12:35宋金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还原性蛋氨酸胆酸

宋金荣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宋金荣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与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白城中心医院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32例熊去氧胆酸组(观察组),根据千克体质量,即60 kg及以上,每日2粒;80 kg及以上,每日3粒;100 kg及以上,每日4粒;30例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复方蛋氨酸胆碱组(对照组),还原性谷胱甘肽400 mg,每日3次;复方蛋氨酸胆碱3片,日3次。用药期间每2周监测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束时观察上腹部超声肝脏形态学改变,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肝功能、血脂、肝脏形态学、症状均明显改善,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肝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熊去氧胆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蛋氨酸胆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40 g),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1]。该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肝疾病,并且患病年龄趋于低龄化[2],男女均可发病,中年人发病率最高。该疾病患者以中心性肥胖者居多,与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包括病因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药物治疗有降脂药物、护肝药、熊去氧胆酸、抗氧化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为进一步了解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以保肝降脂药为对照,开展了此项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住院患者,共62例,女38例,男24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1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肝功能、血脂等各项指标间无显著差异[3]。

1.2 用药方案:熊去氧胆酸组(观察组),根据千克体质量,即60 kg及以上,每日2粒;80 kg及以上,每日3粒;100 kg及以上,每日4粒。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复方蛋氨酸胆碱组(对照组),还原性谷胱甘肽400 mg,每日3次;复方蛋氨酸胆碱3片,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用药期间观察患者转氨酶、血脂变化以及最终肝脏形态学改变。

1.4 疗效判定标准:①右上腹部不适、乏力症状改善。②生化指标:肝功能、血脂回降或正常。③B超提示:脂肪肝恢复达有效以上(有效:肝脏回声强度有所改善,肝静脉走向部分清晰;显效:肝脏回声强度明显改善,肝静脉走向清晰。④肝脏较前回缩。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3。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ALT(IU/L)γ-GGT(IU/L)TG(mmol/L)治疗组治疗前100.36±5.23180.42±2.143.20±0.47治疗后42.15±2.5149.87±1.33I1.73±0.16对照组治疗前96.27±3.56175.33±3.083.58±0.39治疗后49.32±2.8954.26±1.672.04±0.31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超声比较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熊去氧胆酸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并改变人类胆酸池的组成、直接细胞保护作用、稳定生物细胞膜、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广泛生物学效应[4]。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药物,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减少重吸收;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保护肝细胞膜[5]。阻止胆汁酸渗入线粒体膜引起的通透性改变,从而起到保护线粒体氧化代谢生理学功能的药理作用,阻止肝炎对Kupffer细胞的激活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严重程度,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另外,熊去氧胆酸还可明显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速度,促进液态胆固醇晶体复合物的形成,后者可使胆固醇的排泄清除速度明显加快,进而抑制肝脏脂肪变的整个病理过程,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生物学活性作用。同时,熊去氧胆酸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降低疏水胆酸的刺激作用间接抑制,并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直接抑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证明熊去氧胆酸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促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同时具有抑制肝内脂肪堆积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总之,熊去氧胆酸兼有类似胆固醇树脂考来烯胺药物的作用,具有降低血脂、稳定肝细胞膜和抑制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等多重作用,起到一定的保肝降脂功能[6]。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一种三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是细胞内主要的代谢调节物质,对巯基酶、生物体氧化还原系统有活化作用,可清除组织中的氧自由基。肝脏是体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主要合成、消耗器官,其受有毒物质或射线等损害时,可诱导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还原性谷胱甘肽还可提供活性巯基或在酶催化下直接与自由基结合,保护和恢复肝细胞功能。尚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因而还原性谷胱甘肽有肝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使肝细胞膜稳定性增加,保护肝细胞膜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可通过转甲基及转丙氨基的反应,促进肝脏的合成、解毒和灭活激素。进而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复方蛋氨酸胆碱所含蛋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体内合成胆碱的过程中提供甲基。重酒石酸碱、叶酸、维生素B族是供给甲基的前体物质,是合成胆碱的重要成分。胆碱则通过其促进磷脂的合成以参与合成脂蛋白,肝内脂肪则以合成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到肝外组织加以利用或储存。此外,维生素B族具有驱脂作用,蛋氨酸亦有类似胆碱的驱脂作用。因此,复方蛋氨酸胆碱对肝脏脂肪蓄积有明显抑制作用。

由于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运动和节制饮食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7]和调整血脂紊乱是治疗的最基本措施。以往脂肪肝的治疗多提倡采取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为基础,使用降脂药及保肝药等药物方法,但饮食及运动治疗常因患者不能坚持而中断,况且减肥速度过快还可加重肝脏的损害程度,而大多降脂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损肝作用, 因而限制了其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8]。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其可通过促进胆汁中脂质的分泌而减轻脂质在肝脏的沉积,改善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并可能促进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坏死程度的减轻,肝脂肪变性消退,且长期应用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小以及耐受性好等优点,故可用于本病的治疗。如能将熊去氧胆酸与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应用,则能发挥更好的疗效,临床实践证实该药物有显著的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降脂等多种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谭艳芳,赵彩彦.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治疗进展[J].使用肝脏病杂志,2013,16(4):378-381.

[2] 王晓敏,邝丽琼,李瑞新,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02-3003.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06.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7-2010.

[6] 郭开生.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疗效[J].临床荟萃,2002,17(9): 5-6.

[7] 林三仁.实用临床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476-477.

[8] 曾民德.降血脂药物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8(2):116-117.

R575.5

B

1671-8194(2017)16-0144-02

猜你喜欢
还原性蛋氨酸胆酸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及其质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蛋氨酸对动物生长发育及毛发生长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巧用化学中的“经验规律”化繁为简
“碳”疑解惑
富电子与缺电子对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