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福建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2017-07-19 11:53王隽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临水古田道教

王隽彦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 350118)

“出世”与“入世”:福建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王隽彦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 350118)

福建古田临水宫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道教宫庙,宫庙中的雕刻精致古雅、工艺精湛、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国道教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统一。文章从艺术审美和题材特征两个方面对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进行深入剖析,探究雕刻具有的文化特质,进而从艺术美学的视角揭示了其所承载的道教“出世”和“入世”的双重文化内涵,为道教“社会角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出世与入世;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道教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福建古田临水宫是祭祀道教女神“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庙宇,它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之一。临水宫传承和维系了中国道教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宫内外的雕刻琳琅满目,工艺精湛,现存雕刻基本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时所作。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艺术秉承了唐以来的道教仪轨,体现了中国道教传统的思想与观念,营造了庄严浓郁的宗教氛围,同时又结合了明清时期道教发展的趋势,与民风民俗进一步协调,带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福建古田临水宫道教雕刻的艺术审美和题材特征,探究雕刻具有的文化特质,进而从艺术美学的视角揭示了其所承载的道教“出世”和“入世”的双重文化内涵,为道教之“社会角色”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古田临水宫雕刻的艺术审美

古田临水宫作为道教建筑的典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其雕刻艺术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道教的审美意识与雕刻的内容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入、吸收了古田民间民俗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追求超脱世俗的自然之美

道教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文化与其宗教哲学密不可分。“清静自然”是“道”的核心。《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质是把人、社会、自然视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哲学观念①使得道教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然之美。古田临水宫雕刻遵循道教艺术朴实平凡的本质,无论是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建筑、山水风景雕刻都构思巧妙、精致古雅,避免世俗的夸张修饰,追求自然真实的情境体现。艺人们根据刻画对象的造型特点,将艺术创造追求的理想境界同自然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使无生命的雕刻艺术变得气韵生动,形成一种人与天、地、自然相互交融、物我同化的意境,使艺术回归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②的状态,以体现终极之“道”朴素的本性③115,从而烘托出道教追求“出世”的精神意境。

(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

道教认为神仙常以世俗人的面貌存在于世,世俗的人也可以通过精进修炼而成为神仙。因此,道教的雕刻艺术必然被打上世俗性和人间性的烙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这在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艺术中有着充分的展现,例如临水宫拜亭垂花上的神仙造像(图1)比例适度,神态逼真,飘然洒脱,端庄肃穆,把仙家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表现出神仙的威严感,又具有世俗人性美的韵味;再如戏台矮栏花板上的三国历史题材人物造像雕刻,有威风凛凛的张飞、抱头鼠窜的曹操、面不改色的关羽、勇猛无比的赵子龙、神情专注的华佗等,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这些雕刻造像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参照,从刻画的形态、表情、动作直至内在精神境界的表达都十分准确传神。不同的人物造像搭配不同的服饰,变化多样,细致入微,充分体现了道教雕刻艺术追求现实主义的审美特征。

(三)充满浪漫主义的气质

道教雕刻艺术除了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外,还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气质。“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③28道教描绘的神仙是如此完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神仙所居之地亦如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富有诗意。因此,在道教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极富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临水宫的艺人将神仙文化与古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奇幻浪漫的仙界神境场景以及祥禽瑞兽等。例如热闹的群仙聚会,有的下棋、有的抚琴、有的在饮酒作赋、有的在庭中漫步,逍遥自在。还有云端的亭台楼榭,鸟语花香的田园仙境,会飞的骏马、耕牛,吐着火球的金钱豹等,这些雕刻意在拉近天地、人神之间的距离,表达对田园生活和自然山水的依恋和倾慕,对牲畜的感情和对猛兽的敬畏,展现出临水宫雕刻艺术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气质。

> 图1 拜亭垂花柱头

> 图2“封神演义”局部

> 图3 飞马、飞牛

二、古田临水宫雕刻的题材特征

道教把人、自然、社会认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们所结成的各种关系成为道教雕刻艺术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艺术体现了传统道教建筑雕刻的精华,既象形表意又陶冶情操,分析这些雕刻内容题材,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道家精神生活的深层次内涵以及道教信仰崇拜的社会意义④。

(一)神性化题材

古田临水宫的神性化题材雕刻主要以人们所熟悉的道家仙人和道经故事为主。雕刻以造像群的形式出现,营造出仙家群集的热闹场面,加深了信仰者与神灵之间的感情交流。临水宫戏台与拜亭的垂花柱头上雕刻有“八仙”“福禄寿三星”“四大天师”等32尊道家仙人圆雕造像。这些仙家造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怒目圆睁,体现出神仙的尊严和意志。同时他们又具有温暖的亲和力,充满人间生活的世俗化意趣,更加迎合信众渴望得到即世福报的心理。又如古戏台正面矮栏中央花板以道教神仙文化代表之作“封神演义”(图2)为题材进行雕刻,刻画了阐教和截教两路神仙之间相互斗法、斩将破敌的故事。作品中哪吒、雷震子、杨戬等众神仙形象鲜明生动,场面跌宕起伏、精彩纷呈。雕刻突出体现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反映了道教观念中的人神关系、道德观以及隐性审美。另外,在临水宫雕刻中,龙、凤凰、麒麟等神兽随处可见,这些道教神话中的瑞祥之兽皆是神性权威、地位、意志的象征。其中龙的雕刻数量最多,形态丰富,工艺精细,如“敕赐临水宫”牌匾上的一对高浮雕青龙雕刻,飞龙从天而降,目视前方,昂首挺胸,龙爪托举着牌匾,神气活现。又如雀替、挂落、神龛等建筑木构件上的龙形装饰雕刻,有的盘旋而上,有的相向而飞,有的在云中若隐若现,充满着庄重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此外,还有许多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被神性化地艺术处理,正如云南大学张福三教授在文章中说道:“这些神圣的东西最初是我们从动物界取来的,就是动物”⑤。如临水宫拜亭柱础上雕刻的耕牛、骏马插上了翅膀,在云水之间自由飞翔,或低头俯瞰,或回首张望,动感十足,姿态优雅,充满神话般色彩。(图3)

(二)人性化题材

庄子云:“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所以道教雕刻艺术不仅要明道,还要明德。它是道教道德性具体化和人格化的体现。⑥因此,弘扬正气,歌颂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性化题材自然成为道教雕刻的重点。临水宫古戏台矮栏上一组以三国历史典故为题材的雕刻,采用高浮雕和透雕的表现技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历史场景,其雕刻之精巧、工艺之纯熟是许多庙宇建筑雕刻所无法比拟的。如“张飞据水断桥”(图4)刻画了张飞横握长矛,双眼圆瞪,策马立于石桥之上,曹操畏惧张飞的威武,率军仓惶而逃的场景。画面布局匀称、构图饱满、动静分明,张飞、曹操的人物形象和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使之产生戏剧性的对比效果。又如“千里走单骑”刻画了关云长单枪匹马护送二位嫂子千里寻兄的典故。画面以横向“叙事性”的结构展开,中间为关羽一行,曹操的兵马前后呼应,巧妙地起到突出视觉中心的效果。两组故事的场景设计感人真切,雕刻充满艺术表现力,突出体现了道家“忠孝,大道之本也”⑦的思想。此外还有“关公刮骨疗伤”“赵子龙单骑救主”“吕布弯弓射戟”等经典故事,其雕刻始终保持着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强调,突出道教思想的深刻内涵。

(三)灵性化题材

古田临水宫的许多雕刻题材还运用我国传统装饰雕刻中的象征、谐音、假借等表现手法,将道教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传递一种美好的愿望。其中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些动植物被赋予了灵性化的特征和含义。如狮子、老虎代表威严和权力,道门人士相信它们有辟邪镇殿的作用;马、牛则代表了勤劳、朴实,同时它们也是力量的象征。这些瑞兽蕴含着浓郁的宗教寓意和民俗特征。临水宫的鸟类雕刻种类繁多,有孔雀、喜鹊、白鹭、鹦鹉、锦鸡等,同样借助艺术的手法,表达“吉祥”的预兆,给人以心理和精神上的鼓舞⑧。如一对孔雀姿态万千、婀娜多姿地相依在牡丹枝头,它们回首望着盛开的牡丹花,代表“富贵幸福”(图5);又如一群喜鹊在梅花丛中相互追逐、嬉戏、对鸣,寓意“喜上眉梢”。这些雕刻创作参考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风格样式,悦目而不艳俗,映射出道教雕刻艺术自然朴素的审美情趣。含意深刻的吉祥花卉纹样还有荷花、莲花、菊花、梅花、忍冬花等,加上彩绘修饰,显得更加优雅、华美。

器物雕刻也是古田临水宫灵性化雕刻题材的重点。这些器物有的是传说中道家仙人的法器,如“暗八仙”、炼丹炉等,带有强烈的道教文化特征。有的器物摆件与植物、水果组合,形象生动地构成了各种寓意的吉祥图案,充分表达出道教祈求现世安定如意的一种态度。如盛开的荷花插在花瓶中,边上摆放一颗饱满成熟的石榴,寓意着“和平吉祥”,“多子多福”(图6),具有明显的世俗化色彩。

> 图4“张飞据水断桥”图案雕刻

> 图5“幸福吉祥”图案雕刻

> 图6“和平吉祥、多子多福”图案雕刻

三、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了道教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统一。它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语言对外宣传道教的思想,进而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揭示了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深层文化内涵,对道教之“社会角色”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方面,追求“出世”的成仙信仰,是道教区别于其他信仰群体的重要“社会角色”标志⑨15,蕴涵着道教超然世外,清静无为的深刻内涵。《钟吕传道集》中说:“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⑩明确地指出了道家神仙“出世”的本质,有关道教的思想和行为活动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古田临水宫随处可见的道家仙人和神兽雕刻,结合自然的山水花鸟以及天宫、城阙、楼宇等场景雕刻,共同营造出一组生动的道教仙宫画面,正是道家追求自然清净、超凡脱俗、与道合一的神圣境界的一种艺术再现,充满着至高无上而神秘的宗教气息,透露着道教艺术文化高深玄妙和庄严肃穆的格调。这些仙家题材的雕刻从视觉心理上使修道者和信众对神灵、仙界产生向往之情,巩固和强化了他们的崇道信念,引导其归隐山林,清静修道,以保全自我本性的纯朴和善良,反映了道教试图脱离与世俗社会关系的“彼岸”性取向。

另一方面,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道教又不能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其思想学说和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入世”倾向,进而形成了道教另一种性质的“社会角色”⑨17-18。道家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⑪,指出“忠”“孝”“廉”“谨”“仁”“信”等伦理美德是道教修行的前提,欲得道成仙应先在世俗间修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古田临水宫中三国题材的历史故事雕刻正是蕴涵了这般深意,带有一种主动“入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积极作用。此外,道教的宗教美学人格理想,即“务实”的神仙理想,带有宗教神性美的“此岸”化特色。这种“此岸”性的宗教理想,反映了道教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⑫。临水宫中的“富贵幸福”“喜上眉梢”“和平吉祥”“多子多福”“福寿延年”等雕刻,寓意吉祥,体现道教对人生幸福和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这种现实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符合民众的愿望,带有强烈的世俗化色彩。

总之,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是道教文化的具象化与艺术化表达,具有“出世”和“入世”的双重文化内涵,体现了“精神追求”和“现实需求”在道教中的和谐统一。“出世”是道教修行根本核心,构成了道教提升世俗生活的精神情怀;“入世”则构成了道教存在的社会基础以及在社会中能够感召广大信众的条件?⑬24,并为最终的“出世”做铺垫。

四、结语

从对福建古田临水宫雕刻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的研究中可见,古田临水宫的雕刻艺术不仅呈现出浓郁的宗教气息,而且还流露出世俗化的人性追求,使得“出世”和“入世”两种看似割裂开的文化倾向在临水宫的雕刻艺术中获得了高度的圆融,进而从艺术的角度让道教的“社会角色”冲突淡化。在现代宗教不断“世俗化”的当今社会,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寻求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将以“道”为核心的信仰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⑬27,起到更好的感染人和教化人的作用,做到既保持道教的根本属性,又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道教艺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关键,也是当今道教发展的历史趋势。从以上观点分析,临水宫雕刻艺术这种圆融的特征,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也是本研究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所在。■

注释:

① 罗明,柳肃.湖南省文庙建筑装饰艺术探析[J].装饰,2012(4):137.

②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465 .

③ 程群,张明学.哲思与审美观照中的道教造像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④ 黄振伟. 粤北客家宗祠雕刻的文化意蕴及艺术特征——以始兴曾氏宗祠为例[J].装饰,2014(2):68.

⑤ 张福三,傅光宗.试论神话中的灵性、神性和人性[J].思想战线,1982(3):92.

⑥ 王宜娥.道教的造像艺术[J].中国道教,1989(1):5-36.

⑦(元)黄元吉编集.净明忠孝全书(卷2).道藏,第24册,633 .

⑧ 张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9 .

⑨ 郭武." 出世”与“入世”:道教的社会角色略论[J].宗教学研究,2014(4):15 .

⑩ (唐)钟离权述.吕洞宾集,施肩吾传.钟吕传道集.道藏,第4册,658 .

Detaching from or Going Deep into Secular Society: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arving Art of Linshui Palace in Gutian, Fujian

WANG Jun-y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china)

Linshui palace of Gutian in Fujian is a Taoist temple with culture heritage of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ravings of the temple, which is quaint and fanciful with exquisite workmanship and profound meaning, represent perfect unification between art and culture in Chinese Taoism.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ravings of Linshui palace deeply in terms of aesthetic art and theme characteristics. It explored the culture trait particularly in the cravings, so as to reveal their du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ao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esthetics, which are detaching from or going deep into secular society. Therefor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ies on social role of Taoism.

detaching from or going deep into secular society; linshui palace of gutian; characteristics of carving art; cultural connotation; taoism

TU-8

A

1008-2832(2017)06-0113-03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AS150389)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临水古田道教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花乱开》
临水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古田,心灵的沃土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