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中现精彩
——“线”在大班游戏活动中百变运用的路径探索

2017-07-19 12:31孙为为江咏梅浙大幼儿园玉泉分园
幼儿100 2017年18期
关键词:系鞋带鞋带游戏

文/孙为为 江咏梅 浙大幼儿园玉泉分园

“线”中现精彩
——“线”在大班游戏活动中百变运用的路径探索

文/孙为为 江咏梅 浙大幼儿园玉泉分园

一、问题的由来

(一)情境描述

情境一:自发“线”的游戏——三人钻线

晨间活动是跳绳,回到教室后,我发现,迟来的几个孩子手里还是拿着绳子在捣鼓。他们想出去跳绳还是别有用心?只见石岩和尧尧两个小朋友将绳子一高一低地用手拿着,小羽很小心地从绳子中间钻了过去。石岩拉着绳子激动地喊道:“小心,你的屁股要碰到绳子啦!”“我们拿高一点,看他怎么过去,哈哈!”三个人非常兴奋并专注地互相交换着玩,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地钻过去,没过多久他们三人吸引了一大群同伴。多多用哀求的口吻说:“让我也参加你们的游戏,可以吗?”天天自信地说:“你们放的低,我就爬过去,放的高,我还可以跨过去!”大家都争抢着玩这个看起来有点新鲜、刺激的游戏。

思考:幼儿自发的“三人钻线”游戏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线”在区域活动中运用的思考。线易“搭”易“拆”的特点,灵活多变,一个小小的角落就能让幼儿玩出各种花样,我们是否该顺延着孩子的兴趣点开展关于“线”在区域中的各类活动?

情境二:新创“线”的游戏——冲破封锁线

观察到晨间活动这一现象后,我感觉到孩子们对用绳子作为游戏工具进行自发的游戏很感兴趣,当游戏钻线趋于冷淡的时候,我想何不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玩上更有趣更具挑战性的游戏呢?中午,我说干就干,在教室里设置一个以“线”为主体的区域活动——“冲破封锁线”。起床后,孩子们看到我用线交叉牵拉、错综复杂的区域时,教室里立刻沸腾了,“老师这个怎么玩?”“你们猜猜看,可以爬,可以怎么爬过去?谁比较容易爬过去?”“老师,我要玩。”“老师,我比较瘦,很容易爬过去的。”“我可以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像解放军叔叔一样。”下午的区域活动中最火爆、最热门的游戏就这样诞生了。

思考:新创“线”的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线”在运动区里可爬、可钻;在美工区里可绕、可转,在生活区里又能成为编织活动的材料。如此灵活多变的“线”,其巨大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挖掘。

(二)分析原因 聚焦价值

1.线的“灵活”满足个体差异。

大班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已经有能力和意愿进行合作游戏。但是个别年龄较小、个子也相对偏矮小的幼儿自身的能力还没达到整体平均水平,而“线”这一材料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可以根据幼儿的“跨”“跳”“钻”“爬”等能力进行灵活多变的调整,从而也能保证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安全性的体现。在活动中,通过线的高度调节进行挑战,使得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能力较强的幼儿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以“线”的灵活性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幼儿得到对应的能力发展。

2.线的“多变”拓展游戏空间。

大班幼儿好运动,喜欢探索。由于教室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利用线的多变性,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比如利用线易“搭”易“拆”的特点,能让我们更好地拓展游戏的空间;我们将角落、门框等容易被忽视的空间进行线的立体式搭建,形成可钻、可爬、可投等多元化行走路径的新空间;我们还可以利用线“灵活多变”的特点,开展以线为载体的各类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在进一步提升游戏内在的价值的过程中,让幼儿在与线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和满足。

表一

3.线的“变通”激活创造思维。

大班幼儿思维富有一定的创新的潜质和需求,“线”种类繁多,材质各异并且可绕可转。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在美工区开展多种活动,比如“绕毛线”活动,可以用粗毛线绕出一个太阳,用粗细不一的毛线绕棒棒糖等,既提升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拓展幼儿的思维,进行多种创造性的手工类活动。

总之,在分析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基础上,挖掘“线”的价值,其灵活多变,可绕可钻的特性,在各类区域广泛都能得到运用。不仅满足幼儿游戏、运动、操作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实践中,我们从寻求“线”的奥秘入手,逐渐梳理“线”的种类,探索精彩百变的“线”类游戏,进一步开展了各类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二.我们的探索

探索路径一:梳理“线”的种类——聚焦“线”的用途。

“线”的种类繁多,材质各异,根据线的特性将线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并尝试将不同材质的“线”运用于不同的区域,开展以“线”为中心的各类活动(见表一),通过这些活动以期发展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探索力,更好地推动幼儿参与、体验、感受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游戏,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和幼儿合作探索能力。

探索路径二:寻求“线”的奥妙——挖掘“线”类游戏的价值。

(一)横向探索:预设线的价值

1.玩一玩——线可以怎么玩。

生活中我们时常接触到各种“线”,它们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软有硬,玩法百变。有些“线”常见常用,有些“线”常见不常用,有些“线”不常见却很有用。为探寻“线”的游戏奥妙,挖掘其教育价值,我们开展了“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玩线?”的活动。

2.想一想——梳理线的游戏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系列的游戏探索活动,充分挖掘各种线的不同特性,开展各类以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如难易程度不同的跳跳、钻钻,促进幼儿的运动及身体协调能力;在绕绕、搭搭中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等,通过以“线”为载体的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幼儿更多的实践动手操作,使幼儿了解、掌握“线”的不同特征以及用处,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合作、协调能力,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促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整体发展。

(二)纵向探索:推进线的价值

1.预操作——观察幼儿的需求点。

如上在教师层面研讨的线价值及各种玩法,虽然教师是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和挑战点设计的,着眼点定位在“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玩”, 但幼儿在实际游戏和探索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和具体情境可以通过教师观察幼儿的预操作,梳理他们真正的需求点,给后续是否跟进或如何跟进提供一定的依据。

2.再跟进——推进线的价值。

教师在预设线游戏类型后,将线投放到幼儿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捕捉有价值的点,重新梳理“线”类游戏的价值。比如在户外游戏中,如上述情景描述的案例,幼儿自发的“三人钻线”游戏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线”在游戏活动中的思考,线灵活多变,可以生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当“三人钻线”的游戏逐渐趋于冷淡的时候,又有接受新挑战的愿望时,教师重新梳理,设置一个以“线”为主体游戏 “冲破封锁线”,激发幼儿想出各种爬的办法,甚至提供一些小铃加大难度,这样全新的游戏重新激活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推进线在游戏活动中实现的最大价值。

探索路径三:形成精彩百变的“线”类游戏——设计“线”的各种游戏。

1.“线绕线转”现精彩——美术“线”类游戏探索。

系列A:从平面走向立体。

我们的收获:

从力学的角度和幼儿的能力水平,个体差异出发,纵向的立体操作方式幼儿易掌握,而且突破常规的手工制作方式,更具吸引力。从立体造型入手,孩子们玩出了更多的花样,他们的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系列B:从个体走向组合。

幼儿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之间会产生互动性的合作,过程中能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各种需求,由此美工区的线类活动还可以从个体拓展到合作。

小贴士:

在美工区,“线”类的游戏要出现一定的层次性,比如线的材料提供上有粗有细,作品完成后背景的如何完善等,给幼儿提供合作的可能。

给幼儿足够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主动参与尝试,协商中探索绕线的方法。

成立区域小老师,让能力强的幼儿直接成为小老师,帮助同伴完成作品。

我们的收获:

大班幼儿具有较好的合作意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需求。美工区开展相关“线”类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在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的过程获得一种成功感,而能力弱的幼儿由于得到同伴的帮助也会因完成作品而获得满足。从个体性的操作走向合作性的游戏,能通过增加游戏的难度,让“线绕线转”出现更多的精彩。

2. “线来线去”现运动——体育“线”类游戏系列。

系列A:从固定到变化多端。

我们将投球游戏从固定投筐游戏调整为以“线”为载体的游戏,不定式的挑战,幼儿可以自我调节,由固定的投掷游戏变成双向的互动游戏。

小贴士:

“线”和固定活动区的巧妙结合,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更加动感,创设了更多的可能性,增加了趣味性。

教师要学会等待,当洞越来越小的时候,不用急于给幼儿提供方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的收获:

大班孩子喜欢挑战,由于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较高,协调能力也较强,对固定模式的投掷活动兴趣持久度会比较低,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来激发幼儿挑战游戏的欲望。

系列B :从单一走向多元。

表二

在线类体育游戏的后期,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渐提高,从单一的跨、跳、钻走向重挑战的游戏。

小贴士:

幼儿可以通过讨论,用降低线与地面的高度,提高了难度,增加了游戏趣味性。

再如“穿越线网”游戏,幼儿先投较大的洞,之后越来逐步调节难度,在不同难度的游戏中,体现了自主游戏的渐进性。

我们的收获:

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协商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合作得到了满足,我们设计了系列“线’的游戏,从单一走向多元。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制定规则,讨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并且在游戏中的过程中调整游戏难度。

3.“线来线去”现生活——生活类“线”游戏系列。

系列A:编织类“线”的游戏。

大班幼儿面临着升入小学,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提高,如“系鞋带”,“线”在此类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有趣场景。

小贴士:

将生活中常见的“点”,扩大成“面”,要从常规的直接教“系鞋带”走向先从了解鞋带开始,拆鞋带到对比鞋带的长短,到学习系鞋带,引导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拆穿鞋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自己穿脱鞋子继续练习系鞋带。

我们的收获:

在以往的“系鞋带”活动中,我们都是直接教导孩子直接学习系鞋带,但是一旦鞋带从孔中脱出,双鞋带处于同侧孩子就不知如何解决了,所以我们和孩子一起从拆穿鞋带开始玩,再学习系鞋带,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更好的去学习观察,分析鞋带的前后顺序和方向,时时控制和比对长短,最后才学习系鞋带,通过这个系列活动孩子们很快掌握了系鞋带的方法。

系列B:生活技能“线”类游戏 。

生活中的“线”比比皆是,比如:女孩子的麻花辫、礼盒上漂亮的蝴蝶结等。以“线”为载体,链接生活,将编织活动赋予一定的情境,童趣化地开展,让孩子喜欢编织活动,乐于参与。

小贴士:

孩子们在进行编织练习中,时常会有这么孩子说“这太简单了,我很快就完成了”,所以我们给孩子创设了更真实的情景——一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情境,给娃娃家中的娃娃编辫子,而且是有方向要求的,可以是编成横向的辫子,也可以是围绕头部编成一个大圆。

我们也邀请手巧的妈妈参与到区域中进行指导孩子。

我们的收获:

根据动物尾巴的粗细,让幼儿参与三股辫、五股辫的编织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和学习多种编织的方法,不仅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差异。

三.后续思考

通过探索与实践,线在游戏活动中的巧妙使用,有效提升了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多变性等。通过“线”这一载体,改善了活动空间小的局限,初步整理了适合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关于线的各种运用,作为教师也提升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在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系鞋带鞋带游戏
系鞋带
鞋带
鞋带为什么会突然松开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系鞋带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新款赤足鞋
五光十色的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