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2017-07-19 07:45王丽萍仰枫帆
无线电工程 2017年8期
关键词:码字译码中继

王丽萍,仰枫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王丽萍,仰枫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极化码作为一种新型的编码方式,具有理论上证明可以达到香农限、编译码复杂度低的优点。系统极化码比非系统极化码具有更优异的BER性能。将系统极化码与编码协作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作通信方案相比于非协作模式,有一定的性能提升。同时,与已有的Plotkin结构方案进行对比,所提出的协作方案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非系统极化码;系统极化码;协作通信;编码协作

Abstract Polar coding is a new method of coding which can be proved to achieve Shannon limit in theory and has a low complexity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atic polar codes have better bit-error performance than the non-systematic.Combining systematic polar codes and coded cooperative technology,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cheme and conducts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n i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achiev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non-cooperative mode.Meanwhile,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lotkin scheme,the proposed scheme has better performance.

Key words non-systematic polar codes;systematic polar codes;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coded cooperation

0 引言

极化码是一种基于信道极化现象,并且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编码方式[1]。一经提出,便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比如极化码的构造[2-3]、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4-5]以及极化码译码的硬件实现[6-7]等。极化码是一种线性码,可以进行系统编码,系统极化码保留了极化码编译码的低复杂度[8]。

协作通信的基本思想源于对协作中继系统的研究,Van Der Meulen提出了三节点中继信道模型并初步推导出对应信道容量的上下界[9],之后,Cover对中继信道进行了深入研究[10],为协作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编码协作方式[11]是将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12]和协作技术[13]相结合,通过相互独立的信道发送码字的不同部分,以获得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

本文主要研究了系统极化码在编码协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协作方式,并通过实验仿真来验证协作系统的性能。

1 极化码理论

1.1 极化码的定义

(1)

(2)

1.2 非系统极化码的编码

(3)

(4)

1.3 非系统极化码的译码

E.Arikan最先提出的极化码的译码算法是连续消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主要通过计算似然比LR来得到译码值:

(5)

对式(5)进行判决,得出估计值为:

(6)

LR值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递归计算得到:

(7)

(8)

通过反复递归式(7)和式(8),得到

(9)

式(9)可用于似然值的初始化。

1.4 系统极化码的编码

x=uAGA⊕uAcGAc。

(10)

可以转换为:

xB=uAGAB⊕uAcGAcB,

(11)

xBc=uAGABc⊕uAcGAcBc。

(12)

式中,GAB为生成矩阵G的子矩阵,其元素Gij由i∈A和j∈B组成,同理可得其他的子矩阵。系统编码中的xB等同于非系统编码中的uA,为信息位,uAc作为固定码元没有改变。

在xB已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可得

uA=(xB-uAcGAcB)(GAB)-1,

1.5 系统极化码的译码

2 系统极化码在编码协作中的应用

2.1 编码协作原理

编码协作方式如图1所示,编码协作方式[14-15]下,在信源节点处,对K位信息位进行系统编码,生成码长为N=K/R的码字,码率为R。

图1 编码协作方式

将编码后的码字分为长为N1和N2的2部分码字,且N=N1+N2。将长为N1的码字发送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同时接收;中继节点首先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译码,译码正确后再向目的节点发送长为N2的码字。

在目的节点处,将来自信源节点的数据和中继节点的数据进行组合,通过译码得到原始信息位。

2.2 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编码协作

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编码协作系统的实现步骤如下:

① 在信源节点处,以码率R对长度为K的信息位进行系统极化码编码,生成码长为N=K/R的码字。对生成码字的校验位进行打孔,得到长为N1的码字,码率为R1=K/N1,将该码字通过广播信道发送至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同时接收。此处的校验位可以看成是系统极化码编码中的xBc。

② 协作中继首先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译码,若译码正确,则采用与源节点相同的编码方案对译出的原始信息位进行编码,提取出码字中在第一阶段被打孔的校验位,长为N2=N-N1,传送到目的节点。

③ 目的节点接收经信道S-D和信道R-D传输的码字,将2组数据进行组合,再译码恢复原始信息。

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1 非系统极化码与系统极化码的比较

通过Matlab仿真对非系统极化码和系统极化码的性能进行比较。仿真条件设置:码长256,码率为1/2,通过高斯信道(AWGN),采用BPSK调制,SC译码算法。非系统极化码和系统极化码误码性能比较如图2所示。

图2 非系统极化码和系统极化码的性能仿真结果

3.2 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性能仿真

对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编码协作方案进行仿真,仿真条件设置为:码长1 024,码率R=1/4,R1=1/2,通过高斯信道(AWGN),采用BPSK调制,译码方式采用SC译码算法。其中,γSD、γSR和γRD分别表示信道S-D、S-R和R-D的信噪比。考虑理想协作系统,则信源节点S与中继节点R之间的信道S-R为无噪信道,协作中继R可实现无错误译码。为了统一比较标准,仿真时非协作模式采用极化码系统编码方式。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编码协作系统性能仿真结果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γSD=γRD,信噪比较小时,所提出的编码协作方案相比于非协作模式,性能提升不明显,但随着信噪比的增加,性能逐渐提升。当γSD+1=γRD、误码率为10-4时,所提出的编码协作方案比非协作模式大概有0.4dB的性能提升。

3.3 2种协作通信方案的比较

通过仿真,将所提出的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方案与已有的基于Plotkin结构的极化码协作方案[16]进行对比。仿真条件设置:码长512,通过高斯信道(AWGN),采用BPSK调制,译码方式采用SC译码算法,考虑理想协作系统。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2种协作通信方案的性能比较

从图4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系统极化码的编码协作方案要优于已经提出的Plotkin结构方案。因为本文所提出的方案采用了系统编码方式,而系统极化码的性能要优于非系统极化码,从而整个协作系统的性能优于Plotkin结构的协作系统。

4 结束语

通过实验仿真说明了系统极化码与非系统极化码相比,在译码性能上有所改善。这里将其应用到编码协作中去,通过仿真和分析发现,与非协作模式相比,该编码协作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通信系统的性能,并且随着中继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信道R-D条件的改善,整个系统将会有更大的性能提升。通过和已有的极化码Plotkin结构协作通信方案的对比,得出本文提出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性能,从而说明此方案的优越性。极化码作为一种新兴的信道编码技术,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1]ARIKANE.ChannelPolarization:AMethodforConstructingCapacity-AchievingCodesforSymmetricBinary-InputMemorylessChannels[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2009,55(7):3 051-3 073.

[2]MORIR,TANAKAT.PerformanceofPolarCodeswiththeConstructionUsingDensityEvolution[J].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2009,13(7):519-521.

[3]LIH,YUANJ.APracticalConstructionMethodforPolarCodesinAWGNChannels[C]∥TenconSpringConference.IEEE,2013:223-226.

[4]TALI,VARDYA.ListDecodingofPolarCodes[C]∥2011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TheoryProceedings(ISIT),2011:1-5.

[5]LIB,SHENH,TSED.AnAdaptiveSuccessiveCancellationListDecoderforPolarCodeswithCyclicRedundancyCheck[J].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2012,16(12):2 044-2 047.

[6]BALATSOUKAS-STIMMINGA,RAYMONDAJ,GROSSWJ,etal.HardwareArchitectureforListSuccessiveCancellationDecodingofPolarCodes[J].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Ii-ExpressBriefs,2014,61(8):609-613.

[7]OOMMENMS,RAVISHANKARS.FPGAImplementationofanAdvancedEncodingandDecodingArchitectureofPolarCodes[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VLSISystems,Architecture,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2015:1-6.

[8]ARIKANE.SystematicPolarCoding[J].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2011,15(8):860-862.

[9]MEULENEC.Three-terminalCommunicationChannels[J].AdvancesinAppliedProbability,1971,3(1):120-154.

[10]COVERT,GAMALAE.CapacityTheoremsfortheRelayChannel[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1979,25(5):572-584.

[11]HUNTERTE,NOSRATINIAA.DiversitythroughCodedCooperation[J].IEEETransactionsonWirelessCommunications,2006,5(2):283-289.

[12] 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3]NOSRATINIAA,HUNTERTE,HEDAYATA.CooperativeCommunicationinWirelessNetworks[J].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4,42(10):74-80.

[14] 雷维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编码协作分集与中继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5] 张顺外.LDPC编码协作系统性能与码的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16]EJAZS,YANGF,SOLIMANTHM.NetworkPolarCodedCooperationwithJointSCDecoding[J].ElectronicsLetters,2015,51(9):695-697.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ystematic Polar Codes

WANG Li-ping,YANG Feng-fan

(College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211106,China)

10.3969/j.issn.1003-3106.2017.08.02

王丽萍,仰枫帆.基于系统极化码的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7,47(8):5-8.[WANG Liping, YANG Fengfan.Study on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ystematic Polar Codes[J].Radio Engineering,2017,47(8):5-8.]

2016-12-08

TN911

A

1003-3106(2017)08-0005-04

王丽萍 女,(1991—),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道编码和数字通信。

仰枫帆 男,(1966—),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信道编码理论和应用、信息论和协作通信等。

猜你喜欢
码字译码中继
分段CRC 辅助极化码SCL 比特翻转译码算法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自适应多中继选择系统性能分析
放 下
数据链系统中软扩频码的优选及应用
放下
基于干扰感知的双路径译码转发中继选择算法
一种基于无线蜂窝网络的共享中继模型
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看弹幕的译码
中继测控链路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