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

2017-07-19 12:21李宗高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伤椎伤椎后缘

李宗高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骨科鲁山 467300)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

李宗高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骨科鲁山 467300)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接受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Cobb角度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即刻矫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维持脊柱矫正度。

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钝器打击等外界巨大冲击力作用于胸腰椎段所致。骨折发生后需实施手术固定,恢复脊柱位置,减轻和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降低致残率。跨伤椎固定为临床治疗胸腰椎段骨折传统术式,但难以彻底纠正后凸畸形,且对突入椎管骨块及伤椎高度复位效果不佳,术后矫正丢失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1]。研究指出[2],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本研究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18±5.62)岁;交通事故伤17例,高空坠落伤10例,钝器打击伤8例。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23±5.57)岁;交通事故伤18例,高空坠落伤11例,钝器打击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手术,取俯卧位,悬空腹部,自后正中纵向入路,充分显露伤椎及其周围肌肉。

1.2.1 跨伤椎固定取4枚椎弓根钉分别置于伤椎上下,以纵向连接杆连接伤椎,撑开伤椎两侧并予以固定,矫正后凸畸形。

1.2.2 经伤椎单侧固定在对照组置钉基础上,于伤椎完整侧再置入2枚螺钉,大小较邻近椎体螺钉短5~10 mm;安装两套纵向连杆,以螺帽为支点撑开复位,矫正畸形;对伴有脊髓损伤者行椎板开窗术减压,并确定骨折复位情况,必要时给予“L”型复位棒推压伤椎后缘骨折块,确保复位满意。两组患者均取自体髂骨植入小关节及横突处,行植骨融合术。

术后均常规安置引流管,给予抗感染治疗,24 h引流量不足50 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14 d拆线,术后1个月适当进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Cobb角度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obb角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即刻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Cobb角度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Cobb角度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即刻Cobb角度治疗后即刻矫正度观察组对照组36 35 t P 21.78±7.31 20.88±7.63 0.508>0.05 2.05±1.30 4.39±1.54 6.926<0.05 13.09±8.64 8.41±4.21 2.888<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即刻矫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s)

治疗后即刻矫正度(°)前缘后缘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治疗前伤椎高度(mm)前缘后缘36 35 t P 56.71±7.78 57.39±6.56 0.398>0.05 86.41±5.22 85.74±7.61 0.434>0.05治疗后即刻伤椎高度(mm)前缘后缘85.41±8.09 79.51±8.21 3.050<0.05 93.21±6.18 88.41±6.57 3.172<0.05 28.41±6.31 22.51±5.60 4.163<0.05 8.51±3.09 5.71±1.53 4.817<0.05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为整体脊柱骨折的50%左右,多发生于T10~L2段胸腰椎,该节段脊柱由运动幅度度较小的胸段移行为运动幅度较大的腰段,组织结构较为特殊,当外界暴力作用于该处时极易导致骨折发生[3~4]。临床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应在保护患者脊髓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恢复伤椎生理功能,避免或减少残疾、偏瘫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跨伤椎固定疗法虽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易产生悬挂效应,长期会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

张骞等[5]研究证实,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维持患者术后脊柱矫正度,且术后半年患者Cobb角矫正丢失度仅为(1.1±0.6)°。经伤椎单侧固定疗法是在跨伤椎固定基础上,于伤椎置入2枚螺钉,可直接作用于椎弓根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同时促使伤椎向前顶压,辅助两侧螺钉的钳夹作用,恢复伤椎原本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削弱悬挂效应,提高伤椎及相邻椎体坚固性、稳定性,促进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减少偏瘫及后凸畸形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即刻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即刻矫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度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维持脊柱矫正度。

[1]杨勇,邓晓强.伤椎置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54-156[2]张骞,扈桂海,侯学全.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39-42

[3]邓晓强,杨勇.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进展[J].骨科,2014,5(1):59-61

[4]刘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981-1982

[5]张骞,李保健,尚博,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11-813

R683.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69

2017-03-01)

猜你喜欢
经伤椎伤椎后缘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