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未必总需要“忍”

2017-07-19 10:03马志国
科学养生 2017年7期
关键词:情绪反应女主人冲动

马志国

坐在我面前的来访者是个大男孩,高高大大,文文静静,脸上满是纯净的笑容。然而,他的问题却让我很有几分意外,他说不想让冲动这个魔鬼害了自己的未来,希望我能帮助他。

男孩很有几分羞赧地诉说着自己的困扰:我受不了别人的气,受不了别人的欺负,遇到事情好冲动,一冲动就和人打起来。我打架都是和那些厉害的人,你越是厉害,越是不怕你,越是和你较劲。结果,回想起来,冲动这个魔鬼给自己造成不少伤害。随着自己年龄长大,我感到不能再这样了,我很想改变自己。父母也经常教导我说,不要再冲动打架了,要学会忍。我就想,这么大了真的不能再打架惹祸了,以后遇到事情要学会忍。可是,一遇到事情却还是忍不了,还会冲动还会和人打起来。您说我该怎么办?

来访者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好凭这样的自我评论来判断。我问:你可以举个例子吗?比如……

男孩脸红了:比如前几天的一件事情吧。那天,我在一个没人的地方给人打电话,一个同学看到了,就说我,打个电话还找没人的地方,偷偷摸摸,有病吧?我就很生气,觉得他在欺负我。随后,他又把一块糖扔过来砸到我身上,我就更生气了,怎能让他这样欺负我?于是,就气汹汹地捡起那块糖朝他身上砸去。这回他生气了,你怎么这样拿糖砸我?我说,是你先砸我的,我就砸你了,想怎样!不一会儿,他叫我,你出来?我就出去了,没想到他叫了一个人,两个人要打我。我一看势头不好,就赶紧跑掉了。我想就忍了吧。可是到现在,我心里还是非常生气,非常不好受,还总想着怎样去报复他,找回面子……

我笑了:看来光靠忍不是最好的办法?

男孩点头:是,所以找您来谈谈。您看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我没有直接回答男孩的问题,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女主人乔迁新居。当天晚上,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黑暗中女主人刚刚摸到蜡烛,偏偏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心烦的女主人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脸,背着手,怯生生地问:“阿姨,您家有蜡烛吗?”怎么,我刚搬来的头一天,邻居就让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负新来的吗?今天借给他们蜡烛,明天还不来借葱?后天还不来借蒜?这还行!想到这里,女主人不觉心生怨气,对男孩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了。就在此刻,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举起一根蜡烛,说:“阿姨,您看,怕您没有准备,妈妈让我送来的。”面对此情此景,顿时女主人心中的怨气消散了,留下来的是温暖,是幸福……

故事說到这里我问:想想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男孩脱口而出:遇到事情应该把别人往好处想。

我肯定说:好,领悟得非常好。那么,试试看,你刚才说的事情,可以怎样把别人往好处想呢?

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静下来想想,他说我偷偷摸摸打电话是有病吧,他把糖块扔过来砸到我身上,不过是逗个笑话,最多也就是恶作剧,也许他扔过糖来,就是想给我一块糖吃,总之都没有什么恶意,真的算不了什么。

我问:如果照这样想,会对那个男孩怎样反应呢?

男孩说:如果这样想,就不会生气了,或者也逗个笑话,或者干脆不理他。

我追问:也就用不着忍了,对吗?

男孩点头:对,不生气了,当然也就不用忍了。

这是为什么?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其中的A、B、C分别是“外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ABC理论认为,外来激发性事件都是中性的,但是,由于个体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不同的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便导致了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就是说,导致C的原因并不是A,而是B。这个B,在男孩的问题上,就是对别人言行的认知评价。由于认知评价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解释了上面的道理,我问:现在,你明白我们沟通的意思了吗?

男孩很诚恳:知道了,要想不冲动不打架不惹麻烦,光靠忍不行,关键是别把别人往坏处想,要学会把别人往好处想。

我进一步肯定:领悟得很好。还能再想个例子,来试试我们这个办法吗?

男孩受到了鼓舞: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休息的时候总是吐痰,吐了一堆。起床后我看到了很反感,心想这个人你怎么这样?这多恶心人啊!就说,你赶紧给我擦净喽!听我这样说,他说,给你擦净喽,我就不擦。就为这,我冲过去就是一拳,我们扭打在一起,后来是被别人拉开的。

我看着男孩:现在可以怎样来换个想法看别人呢?

男孩不再羞赧:其实,那个同学并不坏,平时也不那样吐痰,好像那天有点感冒咳嗽,绝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如果我当时这样想,就不会和他打起来了,也许还会帮他打扫呢,至少我也可以全当没看见,该干什么干什么,也就没有冲动,当然也就用不着忍了。

我笑了:好,那么现在,请你自己总结一下,看看今天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男孩对自己更有了信心:在和人交往的时候,要想不冲动不打架,关键不在忍,而在于学会把人往好处想。把别人往好处想,自己就不生气了,也就用不着忍了。您放心,我知道今后该怎样与人相处了,知道怎样不让冲动这个魔鬼害自己了。

男孩总结得很好。在人际关系上学会把别人往好处想,这不仅是一个心理策略,还是一个生活逻辑。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际交往中人们也是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在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动机通常不会故意为恶,不会故意伤害别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从自我中心出发,对别人交往动机的主观评判出现偏差,把别人往坏处想了,因而引发人际冲突。所以,人际交往中盲目的讲忍,未必能很好和谐人际关系,未必是人际交往的理想策略。要想避免人际冲突,赢得人际关系和谐,关键的还是调整自我对人对事对生活的认知评价。或者说,生活其实未必总需要“忍”,最需要的是用美好的心看人看事看生活。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女主人冲动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Chapter 3 The ring and the lamp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女主人和她的麋鹿
专横跋扈的鸡
冲动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
小心染上现代生活方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