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留级学生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7-07-19 02:44刘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

刘慧

[摘要]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与之相应的留级学生的管理便成为民办高校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特点,使得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群体的再教育和转化发展呈现出诸多问题。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留级原因和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管理

一、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方式,构成了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学生,高校制定了相应的留级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也简称为高校留级。具体主要是指高校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高校规定的年限内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或者达不到学校的学分要求的学生,按照高校留级制度的相关规定,需要编入低一年级重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

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目前天狮学院留级学生的现状如下:

(一)随着学校升本后,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留级学生的数量也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留级学生在按照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被做留级处理后,编人到下一年级学习,进入到新的班级跟同学不熟悉,以前熟悉的进入了高一年级,人际交往出现困难,辅导员老师也不太熟悉这些学生,这样让这部分留级生进入了“真空”状态,无人管理,自身自卑情绪加剧,学习懈怠、精神涣散、自暴自弃。

(三)留级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加上学生特点的多样性与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相矛盾,不利于留级生的再教育和成长,让留级学生更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不及格科目越积越多,发生二次留级或退学的情况。这些现状导致了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管理混乱、给学生成长和教师正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关注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生存现状,并分析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探讨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大多数留级学生呈现出多元消极化的价值观。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大都比较复杂、有些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父母疏于管束,有些是单亲家庭、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父母疏于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有些父母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甚至给孩子带束社会负面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抗压能力低、缺乏挫折锻炼、心理不成熟、容易随波逐流,价值观消极扭曲。

2.留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大多数留级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一部分留级生上学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被迫待在学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没有较好的动力,怀着应付的心理或“蒙混过关”的想法,得过且过,学习主动性不够。有的学生是由于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把时间耗费在游戏、兼职、休闲娱乐、恋爱等行为活动中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进入留级的队伍。这些留级学生经常旷课、逃课、上课迟到、早退,即便进课堂也是不带课本、不做笔记、不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等不良情况,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度层面

1.民办高校较之公办院校,在物质和文化积淀方面条件受限。特别是在资金、人才吸收等方面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不高。

2.留级学生归属不明,管理呈现“真空”状况,容易造成管理者主体责任缺失。学生留级后,新旧辅导员衔接不够紧密,工作交接不及时,很容易让这些留级学生成为“漏网之鱼”,不能进行系统管理。再加上学籍管理制度不能及时更新适应留级学生的需要,这些留级生留级后还可能会高选一些科目,造成了政工干部管理无从下手,教师对这些学生选了哪些课程不清楚,出现多头管理,主体责任缺失。在对留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问题上不能起到指导作用,致使留级学生问题堆积,不能及时处理,进一步加剧了留级生的转化难度。

3.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教育合力的盲区。有些留级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为进了大学的门,孩子就是成人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长无需插手。学校对于留级学生的情况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再加上孩子回家不跟家长讲实话,造成了家庭和学校之间对学生的管理出现失真。

4.学校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在制度的执行力度上受限。对于确实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不能果断的采取退学机制,就会造成学生教育管理难、制度无法严格执行的现象,增加了对留级生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三、解决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改革民办高校學生学业评价制度,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具有价值观念多元化、知识基础差、层次结构比较复杂、学生素质相对公办高校较低的特点,我国许多民办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大都借鉴其他高校的考试模式,学生的成绩主要倚重期末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学生取得的学分数,这样的评定结果势必造成民办学校的学生挂科现象严重,留级数量增加。因此,对学业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考试制度比如学生平时讨论、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就、日常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多元评价方式,作为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的标准,让学生多渠道获得学分,完成学业。

(二)建立体系化、程序化的多元预警机制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学籍管理制度,特别是留级的相关制度规定,强化学生的风险意识,从源头上引起学生的重视,提前做好预警。

2.推行学分分级分阶段的预警管理,把学生的日常出勤、课堂、考试等多个环节都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每个学期做一次学生成绩清算,将三门及三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达到一定学分比列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提出预警,摸清学习危机学生的范围、程度以及原因,开展积极的辅导和帮助,并进行持续的追踪和援助干预。

3.建立留级学生信息数据库,并实时更新。高校对留级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前提,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留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留级学生信息数据库是学校了解留级学生思想动态、行为表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留级学生数据信息库时,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充分和完整;例如,留级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职业、联系方式、留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生涯规划等都要包括在内,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思想動态。信息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注意进行不定期的补充更新,实现动态管理,才能实时把握留级学生的最新情况,促进其发展。

(三)建立阶段性的考察评估机制

阶段性的考察评估机制也是对留级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阶段性的考察评估机制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考察,以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方法。留级学生学习成绩差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进行自我管理,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帮助留级学生制定目标,并对其进行评价;然后,细化学习状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并给予实时鼓励;再次,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反思和总结,提高问题意识;最后,可以寻找一些能够代表留级学生取得进步的实物,作为成果,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按照这样一个系统的考察评估机制,帮助留级学生找到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四)积极的心理干预

大多数留级学生在被做留级处理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振、自暴自弃、消极懈怠、抑郁等问题,有些人会表现的极为敏感、自卑,人际关系出现困难;远离教师、同学、课堂。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电话咨询、谈心等方式,增强留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多给予这些留级学生关爱和信任,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变化,发挥朋辈、同学、辅导员、家长等的力量,通过“1对1”帮扶活动,借助班干部或者班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帮助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心理困扰,重新构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寻得增强学习动力的心理支点。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对于留级学生中表现良好、进步之快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发挥各种激励机制的特性,树立“发展”意识,由“如何管理好学生”逐步转变为“如何发展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觉的、主动的进行自我管理。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长,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然成为当下民办高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留级学生的管理原因和策略,对留级学生的有效管理与长期转化,机制的完善十分必要。留级学生管理机制的完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全人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机制,教育与服务综合推进,才能真正实现留级学生的长效管理。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