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7-07-19 07:27张光清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植保现状对策

摘 要 近年来,绵竹市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已开始成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有生力量。但其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运作模式、服务方式等千差万别,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甚远。基于此,通过调查、分析,借鉴好的经验,提出了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植保;服务组织;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38

1 现状

1.1 建设情况

近年来,绵竹市积极鼓励农资经营大户、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等通过工商登记注册,成为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截至2016年底,全市专业从事植保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已达到68家,其中植保专业合作社1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53家[1]。农业部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为服务组织补助各类植保作业器械近1 000台,其中无人机3架,自走式植保机12台,担架式等中型植保器械近200台,日作业能力近2 700 hm2。

1.2 组建形式

目前绵竹市已注册的68个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全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另外,部分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也承担了部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

1.3 管理措施

绵竹市已建的68家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中,多数植保专业合作社制定有合作社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技术规程以及财务管理、植保器械管理、机手管理、收费标准、农药使用管理、服务档案等规章制度,其余的服务组织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或没有措施[3]。

1.4 运作模式

1.4.1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自身有生产基地,在服务自身基地之余,也为其周边的农户等提供植保专业化服务模式。如绵竹市剑东植保专业合作社、绵竹市华亮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1.4.2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模式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自身没有生产基地,直接与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等)事先商定,签订服务合同,提供植保专业服务,实现共赢模式。如绵竹市[2]土门镇保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绵竹富科植保专业合作社等。

1.4.3 随机服务模式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既无生产基地,又无明确合作对象,机手纯属走到哪、服务到哪,服务面积相对较少,带动作用亦不大的模式。如绵竹市绿源植保专业合作社、绵竹市裕农植保专业合作社等。

1.5 服务方式

1.5.1 承包防治

1.5.1.1 全承包

目前,该方式仅在少数植保专业服务组织采用,如绵竹市藤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是对一季作物所有病虫害开展全部承包防治,目前主要集中以基地、种植大户为主,全年服务面积在333 hm2左右。

1.5.1.2 部分承包

该方式是承包防治某一种作物的一种或几种病虫害,不包括全部病虫害。该方式目前主要结合“社会化购买服务”、小麦“一喷三防”等项目实施较多,全年服务面积在3 333 hm2左右。

1.5.2 带药上门服务

由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机手按照统一的病虫防治配方,带上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统一购置药剂上门开展服务的方式。全年服务面积在3 333 hm2左右。

1.5.3 打药收费

即防治药剂由农户自购,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按照农户要求只负责喷施药剂的方式。全年服务面积在

0.3万hm2左右。

1.6 防治水平

2016年绵竹市农作物病虫害实际防治8.6万hm2次,出动各类高效植保器械1 000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万hm2次,占防治总面积34.88%,成为绵竹市粮经作物增产增收重要技術保障。

2 主要问题

2.1 管理不规范,制度落实差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管理不够规范,办公场所、财务人员缺乏,合作社成员、药剂喷施等档案不完备,部分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即使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落实。

2.2 扶持力度不够

绵竹市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建立和运作起步晚,且为民办、民营、民受益性质,近年来,政府通过项目等措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扶持,但从总体看,涉及面及扶持力度不足,多数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仍然缺乏发展后劲。

2.3 市场培育不够

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市场化引导,服务组织与基地、农民等自愿结合的形式运作,尽管有政府、农业部门主动参与,但基地、农民等仍存在认识不足、经营意识不强等问题,一些区域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组织形式。

2.4 劳动力缺乏、劳动成本高

一是近年来,绵竹市18~50岁农民外出务工多,农村剩余人员多为儿童、学生和老人,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机手选择困难,即使个别地方有年轻劳动力,多数也不愿干此项工作。二是5·12地震后,绵竹市农村劳动报酬普遍提高,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成本显著增加,严重阻碍了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性。

2.5 示范力度不够,服务领域少

作为植保服务水平较高的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多数缺乏自身的防治示范区,即使有防治基地,多数也以药剂防治技术为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少,其带动作用不够;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多数植保专业合作组织还仅限于植保单项服务,对生产中其他领域服务相对偏少,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3 对策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指导,督促完善

政府要鼓励、指导和督促具有一定规模,诚实守信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创建示范性服务组织,完善各类管理措施,规范运作,同时通过对示范社、场的奖励、项目扶持等措施,不断壮大其自身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农。

3.2 加大市场化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绵竹市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引导植保专业服务组织逐步进入市场,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应抓住机遇,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市场,通过一定时间,循序渐进地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增加服务对象、面积,提高病虫专业化服务效果,提升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形象,确保其健康发展。

3.3 加大培训力度,为后备人才作准备

政府要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加农民参与意识,让更多农民了解、掌握植保技能,主动加入植保工作中来,为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3.4 加强植保新技术的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是农村基层掌握一定植保技术的服务组织,积极示范推广植保新技术,是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最基本的任务,其自身掌握的植保技术应成熟可靠,通过示范做给农民看,是直接提升其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关键,更是大面积推广的科学依据,同时,加大对服务对象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服务,充分展示自身实力,可获得社会更多认可,为争取更多的服务对象赢得主动。

4 结语

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趋势,对于我国农作物虫病防治有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提高完善该项技能这是我国农业病虫防治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技术、人员、政府扶持、提高管理、完善服务等均是首要的工作重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植保组织,为我国农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禹.邯郸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9):43-45.

[2]张伟国,周国军.机械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及发展[J].现代农机,2010(3):16-17.

[3]张治勇.农民(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建设与实践[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12):34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7-02-28

作者简介:张光清(1967—),男,四川绵竹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植保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植保机
黑龙江实施《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标准
陕西将补贴1000余架植保无人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