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钱被“一扫而光”

2017-07-19 15:42王宇萌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7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扫码商场

王宇萌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标志,二维码已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等方面。只要用手机摄像头对着它“扫”一下,就可以快速实现添加好友、交付钱款、识别产品信息,甚至下载应用程序……如今,扫二维码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一旦扫了假冒的二维码,不仅手机会“中毒”,手机绑定的银行账户上的钱也会被转走。那么,假冒的二维码容易出现在哪些领域?账户上的钱是如何被“扫”走的?手机用户又该如何避免损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哪些领域风险高?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记者在哈尔滨市乘坐地铁进行随机调查时,遇到三批人员举着二维码图片推广相关微信公众号。他们“请”记者扫码关注,并承诺赠送中性笔、钥匙扣等小礼品。记者表示同意,扫前两个二维码后弹出了正常的微信公众号,但扫后一个二维码时页面却跳转到一个不明网站链接,记者趁数据读取未完成便关闭了页面。记者出了地铁车站,随机换乘了一辆公交车,发现公交车厢路线图旁也贴有二维码。经过扫描后,手机弹出下载某APP的提示,记者随即退出操作。一连换乘三四辆公交车,情况都是如此。

記者随后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学府路上的一家商场,一个巨大的二维码被张贴在立柱上,记者仅用手机扫了该码一角,就立刻读取到该商场的信息。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说,扫描了商场的二维码后,就等于关注了商场的公共主页,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商场的打折促销信息,“算是一种营销的手段吧!”除了实体商场,淘宝店也开始大量使用二维码。以往浏览店铺多要记录地址并逐个字母输入,比较麻烦,记者登录“手机淘宝APP”后,只要扫描商家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店家的网络店铺,宝贝分类、信用评价等相关信息一应俱全。

此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革新街的地下菜市场。采购一些商品后,记者以身上现金不足为由,提出可否采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的方式付款?售货员一口答应,拿出手机输入钱款数字后,马上随机生成一个二维码。记者用手机一扫,点击“确认”,交易便顺利完成。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商户,发现都可以实现扫码付款,有的商家干脆将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放在柜台前,方便顾客付款。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二维码在微信公众号推广、商家宣传、移动支付等领域使用频率极高,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但也给不法分子进行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钱是如何被“扫”走的?

走访的第二天,记者在哈尔滨市东大直街路边看到一根电线杆上贴着一张某外卖商家的海报,上面有“扫我有惊喜”字样的二维码。记者用微信扫描后,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转账提示。记者断定有问题,立即关闭页面。

随后,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邮政街派出所反映自己遇到的情况,负责接待的李向东警官和记者返回现场仔细查看后,发现海报上的二维码是用双面胶后贴上去的,覆盖了原二维码,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显然,记者扫描的是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的二维码,李警官随后撕去了假二维码。

此前记者了解到,除了用虚假二维码覆盖正规二维码实施诈骗,还有不法分子直接诱导用户扫描带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今年春节期间,记者的一个侄子被同学拉进某抢红包微信群,扫描一个二维码后,他的手机就自动关机了。待他开机后,手机连续接到3条短信,提示他的微信钱包、网银、支付宝接连进行了3笔消费,每笔都在200元左右。他将手机送到维修点检查发现,手机中了木马病毒,各种信息都被窃取。

此外,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拍照、截图、远程控制等方式获取用户付款二维码,盗刷用户银行卡。记者曾在网购过程中结识了五常市米商刘亚坤先生,他就是一个受害者。刘亚坤告诉记者,在一次网络交易过程中,不法分子以自己支付宝余额不足为借口,提出让刘亚坤将付款码发给自己以扫码付款。不法分子收到付款码截图后,随即进行复制,盗刷了刘先生的银行账户。

刘亚坤报警后才知道,付款码相当于银行卡加密码,不法分子只要获取就可以进行复制,获取银行账户和密码。

“现在我都不敢随便扫码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骗。可是现在生活中要用到二维码的地方又这么多,真是让人纠结。”刘先生抱怨说。

怎么防止钱被“扫”没了?

为什么二维码如此“神通广大”?记者在咨询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专业人士后得知,二维码是一张能存储信息、拥有特定格式的图形,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可以在有限的面积内表达大量信息。个人名片、网址、付款和收款信息等,都能通过二维码图案展现出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二维码源于日本的快速响应码(QR码),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市场几乎被QR码占据。QR码没有在国内申请专利,采取了免费开放的市场策略。这意味着,谁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二维码生成器,只需将发布的内容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软件随即就会生成用户所需的二维码。

记者随后进行验证,在搜索引擎输入“二维码生成器”几个关键字,出现300多万个结果,大部分二维码生成软件可以直接在线使用。记者随机挑选某款二维码生成器,输入文字、图片、网址链接后,瞬间生成二维码。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二维码的制作生成没有任何门槛。如果有人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内容的下载地址编入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手机就会被植入的病毒、木马程序感染,身份证、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私人信息就会被盗取。

李向东警官在咨询网警同事后告诉记者:“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二维码,而且生成的二维码没有办法溯源,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认证,这给警方侦破二维码诈骗案带来很大困难。”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不良的扫描习惯,看见二维码就扫,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为帮助广大手机用户应对假冒的二维码,减少财产损失,记者通过资料搜索、咨询移动互联网专家,整理了几点提示:

1.不扫以赠送礼品为诱饵的二维码。面对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信息,要小心识别,谨慎扫描。

2.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消费者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选择正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切勿贸然输入个人账户、资料、银行卡号信息等。

3.不扫“拉粉,求支持”的二维码。即便要扫码,也要通过微信扫码这种高安全性能的软件,面对“拉粉”需求应果断拒绝。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扫码商场
画作选登
浙江海宁“云证通”开启“码上生活”新方式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有失尊严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